丁傳英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 青島 266000)
初產婦缺乏生產經驗,常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應激反應,且分娩過程中產婦會面臨強烈的生理疼痛,這些都會對產婦順利分娩產生影響。由于分娩效果與母嬰結局取決于產科服務模式的質量,因此在臨床分娩中給予初產婦有效的護理模式非常具有必要性[1]。今選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分娩生產的初產婦100例,探討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及護理滿意度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分娩生產的初產婦100例,均為正常單胎。產婦及家屬皆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妊娠合并癥產婦;②認知或意識障礙產婦;③存在胎膜早破、胎兒畸形產婦;④存在剖宮產指證產婦。觀察組年齡20至38歲,平均年齡(27.5±2.5)歲,孕周為34至42周,平均孕周為(39.6±2.3)周。對照組年齡21至38歲,平均年齡(27.4±2.6)歲,孕周為35至42周,平均孕周為(39.5±2.4)周。兩組研究對象臨床資料中年齡、孕周等皆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常規助產護理,主要是產前知識宣教、告知圍產期注意事項、分娩時不良事件處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責任制助產護理。①產前護理 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熱情招待,介紹住院環境,消除產婦的陌生感與緊張感。護理人員應與產婦積極溝通與熱情交流,對產婦的不良情緒給予針對性疏導。②產時護理 護理人員要全程陪伴產婦,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講解分娩的重點知識,嚴密觀察胎心變化。分娩時要指導產婦根據宮縮有規律呼吸,握手成拳壓迫腰骶部以減輕疼痛感。對宮縮間隙期的產婦給予高熱量、易消化食物,確保產婦有足夠的體力。在第二產程中,要指導產婦體位自選,教會產婦屏氣與放松的方法,并對產婦宮縮、胎心與產程進展情況進行監測。指導產婦在宮縮間隙期盡量保存體力,與產婦聊天以分散其對疼痛的注意力。產婦順利分娩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告知產婦妊娠結果與胎兒健康狀況。③產后護理 對產婦給予2h的監測,適當給予腹部按摩,促進子宮復舊,并對產后出血癥狀進行改善。向產婦講解產后恢復保健、新生兒照顧的相關知識。
對比兩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不良事件發生率、產后2h出血量與總產程時間。②將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交于產婦填寫,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產婦對護理越滿意。
借助SPSS20.0軟件對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有關數據給予統計學分析,用T檢驗對比組間數據資料,用卡方檢驗對比計數資料,若P<0.05,即證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自然分娩32例,自然分娩率為64%;觀察組自然分娩45例,自然分娩率為90%。對照組發生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的例數分別為6例與7例,不良事件率為26%;觀察組發生新生兒窒息與胎兒窘迫的例數分別為1例與2例,不良事件率為6%。對照組的總產程時間、產后2h出血量與護理滿意度分別為(438.2±24.1)min、(84.2±7.5)ml、(95.6±3.9)分;觀察組的總產程時間、產后2h出血量與護理滿意度分別為(368.1±21.5)min、(124.1±17.6)ml、(90.7±3.1)分。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及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不良事件發生率、產后2h出血量、總產程時間明顯較低,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陰道分娩會給產婦帶來劇烈的疼痛,缺乏分娩經驗的初產婦在產前難免會出現不良情緒,這就會導致產婦在臨床分娩時受到來自生理、心理上的雙重應激反應,引起產婦宮縮紊亂、心率加速,繼而給分娩結果帶來不良影響[2]。
為了確保初產婦順利分娩以及母嬰的生命安全,在產婦圍產期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非常必要。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及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不良事件發生率、產后2h出血量、總產程時間明顯較低,(P<0.05),該結果與甘新春等的研究結果一致[3]。主要是因為責任制助產護理給予了產婦全方位的照顧,以產婦為中心,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極大提升,臨床護理工作有章可循。助產護理人員在產前給予產婦心理疏導與積極宣教,消除了產婦的不良心理,提高了產婦在臨床分娩與護理人員的配合密切度。在產時中給予產婦呼吸指導、心理安慰、產程監測、注意力轉移等能確保產婦順利分娩,降低因產程遷延而帶來的不良事件,為母嬰安全提供了極大的保障,產婦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也極大提升。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給予責任制助產護理不僅能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縮短產程時間,減少產后出血量,降低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而且還能提高產婦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