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愛云
(淮安市淮安醫院淮安市腫瘤醫院,江蘇 淮安 223200)
PICC是使用外周靜脈穿刺進行置管,PICC相對于常規的鎖骨下中心靜脈穿刺而言,具有操作簡單、安全以及高效的優點,患者在輸注化療藥物時,通過PICC輸注可以降低血管的損傷程度,而大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PICC置管,置管后的并發癥也較多,必須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1]。
從2017年1月-2018年12月來院接受PICC置管的腫瘤化療患者中,選取出符合入組與排除標準的患者100名,使用隨機雙盲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50名,對照組中,男性有28人,女性有22人,年齡區間在46-71歲,平均年齡為(60.15±2.91)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有21人,女性有29人,年齡區間在44-70歲,平均年齡為(60.74±2.81)歲。入組標準:患者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為PICC置管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神志清楚、對答完好;排除標準:不得同時患有重大器官功能衰竭、傳染疾病、精神疾病等;上述數據使用軟件進行分析處理,(P>0.05)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可比性。
常規護理對照組患者實施基礎護理,觀察組則加強護理,具體措施如下:PICC置管患者在置管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為靜脈炎,導致靜脈炎發生的原因有:患者手臂活動度過大、穿刺時選擇的導管過粗等,針對上述原因,在患者置管后24小時內,為了防止置管部位出血,護理人員應使用彈力繃帶進行加壓包扎,并告知患者應適當的活動置管側的手臂,活動的幅度與力度不可過大,可通過活動手指、手掌或握拳等方式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在家中應密切觀察置管部位是否有出現紅腫熱痛,導管是否出現回血、滲液等情況,一旦出現應立即與置管護士聯系,以獲得最佳的專業指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可以進行淋浴,可在淋浴前使用保鮮膜包裹置管處,并囑咐患者不可進行游泳、泡溫泉等活動,以免浸泡無菌區域。同時護理人員應在患者置管后,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日常活動中應注意避免過度使用接受置管的手臂,并囑咐患者在置管后,定期返院進行PICC導管維護[2]。
護理人員應根據本次研究的要求,制作一份患者滿意度評分表,讓患者根據評分表上的內容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進行評分,待所有患者評分結束后,應將評分表收回,統計計算護理滿意度評分平均值,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記錄患者靜脈炎的發生率,在收集好上述資料后,使用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
收集好實驗相關資料后,將數據按照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類,使用Excel軟件記錄,分別使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最后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展開處理,若所得的(P<0.05),則視為本次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靜脈炎發生率護理滿意度評分,觀察組患者的靜脈炎僅為(5%),而對照組患者的靜脈炎發生率為(15%),可得知觀察組患者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換的護理滿意度評分(93.75±2.81),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82.35±3.83),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患者,(P<0 .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ICC置管[3]在腫瘤內科較為常見,由于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化療,化療藥物通過靜脈輸液進入血液,會對患者的血管有一定的損傷,因而接受PICC置管能有效的降低對患者血管的損傷,且在患者體內停留的時間也較長,然而大部分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后,仍會發生靜脈炎,因而必須對患者置管后并發癥原因進行分析,并給予相應的護理對策。導致患者發生靜脈炎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穿刺手臂過度活動,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囑咐患者定期返院對導管進行維護。
綜上所述,針對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的原因進行探究,并給予相應的護理對策,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發生靜脈炎的風險,具有臨床護理意義與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