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常州市第四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受到產科收治的患者的特殊性的影響,無論是產婦還是家屬對于臨床護理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產科容易發生護患糾紛的重要原因[1]。產科護理質量的好壞不但關系到產婦及家屬的就醫感受,同時還可對母嬰的健康及安全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加強對產科護理工作的重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臨床護理路徑是由護理路徑發展小組根據患者疾病、診斷結果、手術方式、手術類型等制定的一套標準化的護理模式,從而根據模式化的護理流程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2]。本研究對產科開展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展開探討,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分娩產婦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產婦入院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其中先入院的50例產婦作為對照組,產婦平均年齡(26.8±2.3)歲,后入院的50例產婦作為觀察組,產婦平均年齡(27.1±3.5)歲。兩組產婦均足月正常分娩,在年齡、孕周、孕產次等各方面差異均不顯著,符合進行對照研究的標準。
對照組接受的護理模式為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臨床護理路徑模式進行護理,方法如下:(1)成立護理路徑發展小組,集中對小組成員進行護理方式、護理流程等專業內容的培訓,使護理人員能夠嚴格按照護理路徑流程執行護理。(2)制定詳細的護理路徑表格,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各項詳細護理內容流程的制定,如入院時護理、產前護理、產時護理、產后護理、出院指導等等,細化到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方方面面,制定一個全面科學的標準醫療工作計劃,全體小組成員嚴格按照護理路徑流程執行。(3)觀察組產婦在入院時,護理人員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目的、意義,使他們對該項護理模式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知情同意并能積極配合。將產科臨床護理路徑計劃表發放給產婦,讓他們熟悉路徑流程,能夠更好地進行護理配合,從而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4)在觀察組產婦出院之前,將臨床護理路徑計劃表收回,并向產婦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滿意度的調查。
比較兩組產婦的護理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其中護理效果從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剖宮產率、母乳喂養成功率幾方面進行評價。護理滿意度采用百分制評分法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說明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越高。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x±s),檢驗方式為t檢驗,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檢驗方式為x2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的平均住院時間為(3.8±1.0)d,平均住院費用為(5326.5±387.3)元,剖宮產率為22.0%(11/50),母乳喂養成功率為94.0%(47/50);對照組的平均住院時間和平均住院費用分別為(5.3±1.2)d、(6124.0±487.9)元,剖宮產率以及母乳喂養成功率分別為32.0%(16/50)、86.0%(43/50),兩組比較,差異均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經過對問卷調查表結果進行統計,觀察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7.3±1.5)分,對照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4.2±2.4)分,觀察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模式的觀察組產婦的護理效果以及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總結下來,臨床護理路徑在產科護理中的積極作用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下,所有護理步驟、流程都按照標準化、規范化的計劃表執行,并且產婦以及家屬對各項護理內容以及流程均提前知曉,這滿足了產婦及家屬的知情權,也可以使產婦能夠更好的配合護理人員完成各項護理操作,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執行。且在護理過程中,護患之間的接觸及溝通也更多,從而有助于增加護患關系,構建和諧的醫療環境,減少護理風險事件以及護患糾紛的發生[3]。
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流程規范有序,且具有連續性,而在進行各項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還會適時地為患者提供分娩知識、母乳喂養知識、產后保健等等各方面的健康教育,使產婦能夠樹立起對分娩及哺乳等等各項知識的正確認識,并且對醫護人員產生更強烈的信任感,從而更愿意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這也是觀察組產婦剖宮產率降低以及母乳喂養成功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臨床護理路徑使產婦的剖宮產率降低,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產婦家庭減輕了經濟負擔,同時也能夠促使產婦產后更快康復,及早出院,在降低產婦住院成本的同時,也能提升產科床位的使用率,從而節省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