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敏,蔣 琳,曹 靜*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救創傷中心門診,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急診是醫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由于急診患者的病情較急且較為嚴重,對于護理工作的要求也會隨之增加。在臨床護理中,護理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護理的質量,降低護理過程中的風險,以此來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與治療的效率[1]。本次研究分析了急診護理工作中護理的風險原因與護理風險管理成效,具體報告如下:
對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間所收治112例急診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在研究的過程中,依照采用急診護理風險管理前后,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均為56例患者。其中,對照組56例患者,男患者30例,女患者26例,患者的年齡在20~66歲,平均年齡為(51.16±11.62)歲;56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7例,患者的年齡在21~67歲,平均年齡為(52.17±10.13)歲;兩組患者的各項基本資料之間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1)增強護士的培養:要求護理人員開展小組討論活動,總結臨床實踐工作的優點與不足之處,并探討如何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醫院需要定期對護士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工作,必要時可以聘請專家進行指導,促使護理人員能夠學習最新的護理方法,接受最新的護理理念;(2)完善相應的醫療設備:根源醫院的具體情況,針對治療與護理的設備進行完善,嚴禁使用年久失修的設備;對于出現故障的設備需要及時進行修理,同時還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工作;(3)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工作:由于大部分急診均屬于突然事故,患者的心理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效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采用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采用言語與撫摸的方式安撫患者的情緒。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評分調查,總分為100分。①很滿意:問卷調查總分大于等于95分;②比較滿意:問卷調查總分在70~95之間;③不滿意:問卷調查總分數在60~70之間;④很不滿意:問卷調查總分數低于60分;總滿意度=很滿意+比較滿意。
采用SPPS 21.0統計學軟件對所涉及的資料進行最終的統計學分析和處理,用百分數(%)作為兩組計數資料的表示方法,x2作為檢驗方法,t作為兩組計數資料±s的檢驗方法,最后,以P<0.05表示兩組間相關數據的統計學差異。
實驗組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后,很滿意患者共有32例;比較滿意的患者共有22例;不滿意共有2例;很不滿意共有0例;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6.43%(54/56);對照組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前,很滿意患者共有24例;比較滿意的患者共有17例;不滿意共有11例;很不滿意共有4例;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73.21%(41/56);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遠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診護理作為醫院護理工作中難度最大、要求最高的護理工作,在進行護理過程中需要注重避免護理風險的發生。造成急診護理風險的原因主要包含了以下幾項:①醫護人員的操作不夠規范從而造成護理風險的發生;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缺乏,在護理中不夠注重細節[2];②醫院設備存在著一些問題;醫療設備最為急救工作的重要工具,若是設備出現了問題,不但會影響治療的效率,同時還會影響治療的效果;③患者對于自身病情的認識程度不足;部分患者由于突發性的創傷疾病,其心理無法承受,從而選擇一些極端的做法,影響了治療與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在臨床護理中,醫院需要針對護理風險的原因提高對于護理風險的管理;通過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并促使護理人員能夠按照相應的規范來進行護理工作,通過規則制度督促護理人員并指引護理人員工作的方向[3];通過醫療器械的維護,能夠有效確保醫療設備的正常運行,從而避免受到設備的影響而耽誤治療與護理的工作效率;而通過心理疏導,則能夠讓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的實際情況,正視自身的疾病;同時,護理人員與患者的積極交流也能夠有效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與自護能力,避免護理風險的發生。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后,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6.43%,遠高于對照組的73.21%,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急診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需要注重急診護理風險發生的原因,并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提高急診護理的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