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鈴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骨傷一科,福州,350004)
骨科患者病情復雜,手術為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臨床研究發現,骨科患者術后72 h內,失眠率高達92%以上,如未給予干預,患者的病情康復速度將有所減緩。有研究指出,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到骨科患者的圍術期護理中,可有效降低失眠率。為改善患者的預后,本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骨傷一科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期收治的骨科患者作為觀察組,以實施常規護理期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40.97±21.80)歲。以實施常規護理期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41.15±20.69)歲。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以術后營養干預、體位干預、康復訓練、健康教育、并發癥的預防為主。
1.2.2 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旨在降低術后失眠率,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促進病情康復,護理方法如下:1)疼痛及其護理:骨科患者術后多伴有一定疼痛,該癥狀為導致失眠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降低失眠率,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疼痛干預,囑患者通過深呼吸、冥想、聽音樂等方式緩解疼痛,預防失眠。針對疼痛劇烈者,建議給予鎮痛類藥物止痛,避免對患者的睡眠狀況造成影響;2)環境及其護理:住院環境過于嘈雜、溫度與濕度不適宜、床單舒適度差等,同樣容易導致失眠的問題發生。對此,護理人員應加強環境護理,將“請保持安靜”的警示牌設置于走廊內,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夜間,護理人員應及早為患者關燈,病房內的器械如無需開啟,應及早關閉。患者病房溫度應控制在18~23 ℃,濕度應為60%~70%,床單需保持清潔、干燥、柔軟,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患者的衣物應及時更換,排泄物以及分泌物需及時清除,病房應每日消毒。此外,護理人員同樣可將“芳香療法”應用到護理過程中,將玫瑰或柑橘精油置于患者枕下,促進睡眠;3)不良情緒及護理: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的存在,是導致骨科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對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改善睡眠質量。針對焦慮者,可為其播放輕音樂。針對抑郁者,可給予激勵,為其介紹成功病例,增強患者的信心。針對恐懼者,應向強調手術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心態,降低失眠率;4)給藥:針對術后失眠嚴重者,建議遵醫囑給予鎮靜類藥物服用,延長睡眠時間,改善睡眠質量,降低失眠率,為患者術后病情康復速度的加快奠定基礎。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包括SAS評分、SDS評分、VAS評分、PSQI評分4項指標)、失眠率及預后情況(預后情況采用下床時間、住院時間、滿意度表示)。

2.1 患者的護理效果 觀察組護理前SAS(54.8±0.2)分、SDS(56.0±1.9)分、VAS(6.7±0.5)分、PSQI(15.3±1.5)分。對照組護理前SAS(54.9±0.4)分、SDS(57.1±1.4)分、VAS(6.5±0.4)分、PSQI(15.9±0.8)分。2組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23.6±0.6)分、SDS(24.1±2.0)分、VAS(1.6±0.7)分、PSQI(4.6±0.9)分。對照組護理后SAS(35.4±1.6)分、SDS(36.5±1.7)分、VAS(4.0±0.6)分、PSQI(10.3±1.7)分。2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失眠率及預后情況 觀察組失眠率11.8%(4/34)、下床時間(1.8±0.1)d、住院時間(4.0±0.7)d、滿意度97.1%(33/34)。對照組失眠率44.1%(15/34)、下床時間(1.8±0.1)d、住院時間(4.0±0.7)d、滿意度79.4%(27/34)。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些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交通、建筑等行業的發展,骨科患者的數量明顯增多[1]。骨科患者術后失眠的發生,與疼痛嚴重、環境不良、負面情緒嚴重有關[2]。常規護理方法,強調通過營養干預、體位干預、康復訓練、健康教育等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以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骨折部位功能恢復[3]。但因常規護理方法存在護理內容不足的缺陷,患者疼痛難以有效減輕,負面情緒同樣難以得到緩解,失眠的發生率較高,護理滿意度低[4]。本文研究發現,實施常規護理后,患者SAS(35.4±1.6)分、SDS(36.5±1.7)分、VAS(4.0±0.6)分、PSQI(10.3±1.7)分,與護理前比較,患者睡眠質量有所改善(P<0.05)。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患者失眠率44.1%、下床時間(3.4±0.6)d、住院時間(6.1±0.8)d、滿意度79.4%,提示采用常規方法護理,患者失眠率較高,護理質量有待提升。
綜合護理干預,指根據患者的護理需求,以及影響護理質量的因素,制定詳細、完善、科學的方案,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5]。為降低骨科患者術后失眠的發生率,促進病情康復,本院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到了患者的術后護理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綜合護理干預期間,通過給予鎮痛類藥物等方式進行護理,可有效減輕疼痛,提高患者生理的舒適度,使失眠率得以降低。通過調整環境溫度濕度、確保病房安靜等方式實施環境護理,可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進一步降低失眠率。通過鼓勵、安慰、播放輕音樂等方式進行護理,可使患者的負面情緒得以減輕,為患者病情的康復,以及失眠率的降低奠定基礎。針對已發生失眠者,遵醫囑給予其鎮靜類藥物服用,可有效縮短入睡時間,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質量,使失眠的問題得到解決,使患者的病情盡快康復。本文的研究結果,證實了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骨科患者術后失眠方面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改善骨科患者術后的心理狀態,減輕疼痛,提高睡眠質量,降低失眠的發生率。臨床可于骨科術后,采用上述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改善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