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刑事速裁程序對于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緩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實踐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刑事速裁程序的分析和反思,希望能夠在立法及司法實踐中完善相關實施細節,使刑事速裁程序更為規范。
關鍵詞:刑事速裁程序;認罪認罰從寬;優化司法資源
中圖分類號:D9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5-0101-02
作者簡介:王輔菲(1993-),女,漢族,云南文山人,昆明理工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刑法。
一、我國刑事速裁程序的概述
(一)我國刑事速裁程序的產生
1979年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次規定了刑事審判程序,后隨著刑事案件的增長,司法資源緊張,1996年我國在審判程序中增加了簡易程序,此后,“在精簡庭審流程、簡化訴訟文書等方面進行了變革,出現了簡易程序與普通程序并存的局面。”①但隨著司法實踐,簡易程序逐漸出現了被告人訴訟權利保障難實現、適用范圍過窄等問題。
為了提高我國司法效率,2014年8月刑事速裁程序被歸進認罪認罰從寬原則下進行試點,目的是探索創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兩年后,在刑訴法中納入了認罪認罰制度及刑事速裁程序,修改后的刑訴法在第二章“第一審程序”中增加了第三節“速裁程序”,并增設了第二百二十二條到第二百二十六條共五條法條,對此作出了具體規定。
(二)刑事速裁程序的概念
刑訴法還未明確確定刑事速裁程序之前,部分學者(李本森先生為代表)提出速裁程序的定義應該從兩個角度進行,廣義上來說刑事速裁程序是一種相對于普通審判程序的快速程序,是包括了簡易程序的刑事案件審理程序;狹義上來說是一種快速審判程序,其適用于符合十一類罪名之一且情節較輕,可能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201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年修正)第二百二十條明確規定了速裁程序的適用。因此,根據法條及學者的觀點,可以將速裁程序定義為:屬于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社會危害性較小的案件,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經被告人同意后簡化部分庭審環節,從而提高訴訟效率的一種刑事訴訟程序。
二、我國刑事速裁程序的特點
(一)貫徹了認罪認罰從寬原則
將認罪認罰制度作為我國刑事訴訟的一項基本原則納入進刑訴法,與公開審判原則、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等基本原則并列予以確立。由此可以推斷出“未來的刑事訴訟程序將區分為兩大類型:一是被告人不認罪案件的訴訟程序,二是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訴訟程序。對被告人自愿認罪的案件,司法機關在實體上將貫徹“從寬”的處理原則,在程序上則進一步加以簡化,以求提高訴訟效率。”②刑事速裁程序的確定既是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原則試點工作經驗的總結,也呼應了我國刑事司法實踐的現實需求,刑事速裁程序中被告人認可起訴書中的罪名及量刑建議書中量刑種類、幅度,法院最終的判決基本也是按照量刑建議再結合認罪認罰原則進行定罪量刑。
(二)刑事速裁程序與簡易程序之異同
刑事速裁程序與簡易程序均是為了繁簡分流,簡化司法實踐中一些復雜的程序,簡化庭審過程的程序。2012年修訂的刑訴法對簡易程序進行了修改,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案件繁多的司法實際,但由于現行的“簡易程序審理模式較為單一,未能根據案件的繁簡程度、被追訴人的認罪認罰等具體情況設置不同種類的程序,沒有提及對輕微刑事案件的快速處理程序,導致無法滿足大量刑事案件的需求,無法實現程序的效率價值”。③
刑事速裁程序作為一個新的嘗試,在簡易程序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改變和發展,刑事速裁程序與簡易程序既有著相同之處:兩者都簡化了訴訟程序、縮短了訴訟程序;兩者的適用均要求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被告人自愿認罪;兩者都保留了被告人的最后陳述權等等。也存在著許多區別:在適用范圍上,速裁程序明確規定為“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而簡易程序在此基礎上擴大了適用范圍。在審理期限上,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審結期限一般為十日,特殊可延長至十五日,而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一般要在二十日以內審結完畢,特殊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因此,與簡易程序相比刑事速裁程序更加簡化了程序,實際操作中出現簡易程序與刑事速裁程序二者都可適用時,一般會優先考慮刑事速裁程序,因為速裁程序能夠節約司法資源,提高案件的辦案效率。
(三)節省司法資源,強化公、檢、法、司法四機關聯動處理案件
與簡易程序相比,速裁程序是更為簡便的,因為簡易程序主要針對人民法院,是對庭審階段的“簡化”,而速裁程序不僅是對法院案件審理的要求,在案件的偵查、批準逮捕、審查起訴、法律援助、社會調查等階段都需要遵循同樣的要求。對于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偵查效率更高、更快速;在審查起訴階段的總體時間更短;在審判階段比起簡易程序、普通程序的難度更小,效率顯著提升,尤其是簡省了法庭調查、法庭辯論階段,縮短了開庭的整體時間。
另一方面,實際操作中適用刑事速裁程序的一般都是刑事處罰較輕、社會影響較小、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此類案件簡化了相關的訴訟環節,使得司法工作人員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復雜疑難案件中去。如此,使司法資源能夠科學合理地與具體案件相適應,從而更好的利用司法資源。
(四)保障人權,實現刑罰目的
一方面,刑事速裁程序縮短了案件辦理期限,使案件得到迅速審判,既減少了不必要的羈押時間,還減少司法資源的占用,避免了輕罪案件的被告人被交叉感染。因為適用刑事速裁程序的被告人一般都是初犯、偶犯,社會危害性不大,讓他們盡早改造并及時回歸社會,既有利于實現刑罰目的,又可以有效預防犯罪。另一方面,刑事速裁程序能夠更全面保護被害人利益。啟動了刑事速裁程序,就意味著該案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情況下不會對犯罪事實提出非罪或是他罪的異議,其認罪態度較好。同時,現實情況中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在審判前期就能夠達成或基本達成民事和解,加快了解決被害人與被告人之間糾紛的速度,有效的化解了存在的社會矛盾。
對我國的刑事案件被告人而言,審判前他們大多數被羈押,羈押常態化現象較為普遍。“由于我國司法實踐中非常之高的羈押適用率,使得原本容量有限的羈押場所更加壓力重重、不堪重負?!雹芤蛐淌滤俨贸绦虻倪m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有效縮短了相關案件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和審判階段的期限,能夠快速審結案件、作出判決。
三、刑事速裁程序的反思
(一)審判階段庭審功能被弱化
刑事速裁程序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訴訟程序的簡化,失去了庭審本身的價值。刑事速裁案件的庭審不再進行法庭調查、質證、辯論等關鍵環節,并且要求當庭宣判,法官要想保證審判質量,就必須在庭審之前做好實質性工作,這就側面增加了檢察機關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法庭調查、辯論環節的省略對直接辯論原則、言詞原則等原則的落實形成了障礙。一般案件的起訴、審判中,審查起訴階段、法庭調查及法庭辯論都是辯護人發揮辯護作用的主戰場。法庭調查、辯論階段的省略抑制了辯護人的辯護作用。辯護人不能對檢察院提交的證據、適用的法律及案件事實進行辯論和陳述,會導致該案件的最終罪名和量刑適用有誤之情形。
(二)易導致誘導犯罪嫌疑人認罪的情形
在刑事速裁程序中,被告人為了獲得輕判,在陳述時很可能出現掩飾案件真相的現象。正因為刑事速裁程序能夠節約司法資源,公安機關、檢察院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易出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了獲得從寬處理而同意走刑事速裁程序的現象,司法工作人員可能會告知被告人如果不積極認罪,可能會獲得更重的刑罰。犯罪嫌疑人會在速裁程序刑罰并不嚴厲,對其今后的生活、工作等影響較小的影響下認罪。于此,刑事速裁程序不能保證被告人權益的完整性及其程序的正當性。
總之,司法公正與訴訟效率同是現代刑事司法所追求的價值目標,而刑事速裁程序是一項有重大實踐意義的程序,對于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緩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我們須在實際適用刑事速裁程序的過程中,發現其不足,總結經驗并積極完善,才能更好地發揮刑事速裁程序所追求的司法公正與訴訟效率價值目標。
[ 注 釋 ]
①高一飛.刑事簡易程序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29.
②陳瑞華.“認罪認罰從寬”改革的理論反思——基于刑事速裁程序運行經驗的考察.當代法學,2016(4).
③艾靜.我國刑事簡易程序的改革與完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19.
④吳敦,周召.輕微刑事案件速裁機制初探——以程序分流與程序構建為主線[J].法律適用,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