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夫妻共同債務應明確認定為“共同債務”,將其作為一個債由夫妻共同財產清償,即舉債一方配偶以其在夫妻共同財產中的共有部分和全部個人財產進行清償,非舉債一方配偶則以其在夫妻共同財產中的共有部分為限承擔債務。
關鍵詞:夫妻;共同債務;連帶債務
中圖分類號:D9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5-0117-02
作者簡介:王濤(1990-),男,漢族,山西汾陽人,太原師范學院法律系,教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一、問題的提出
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與清償,既是離婚訴訟中的一大難題,也是婚姻法與物權法、合同法等財產法交叉領域中的重要問題。對以夫妻一方名義所生債務能否作為夫妻共同債務,2018年1月最高院發布《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共同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明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兩條規則:一是夫妻“共債共簽”規則;二是依據債務是否用于家庭日常生活的推定規則。該解釋旨在通過加強債權人與夫妻一方訂立合同時的審慎注意義務,以增加適當交易成本來換取最大程度減少債務糾紛的發生,欲以該解釋的施行達致“平衡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①的目的。2019年6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下簡稱二審稿),該草案吸收了“新解釋”中的基本內容。上述規定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標準進行了界定,但對學界和實務界長期以來對夫妻共同債務究屬連帶之債的爭議未予回應。
二、現行法對夫妻共同債務法律性質的規定
首先,《婚姻法》第41條規定了“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的表述,此處“共同償還”,從立法歷史看,應理解為“以共同財產清償”②。其次,《婚姻法解釋二》第25條第2款的規定實際上將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為連帶債務,債務人的配偶部分或全部對債務人一方的所負的債務需承擔連帶清償責任③。這就意味著,債權人可以執行的責任財產除了全部夫妻共同財產,還包括夫妻個人財產。
這一立場也得到了多數學者和司法實務工作者的支持。“夫妻共同債務屬于連帶債務,該連帶債務并非因共同財產而生的,而是夫妻團體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后果。”④但是,“共同債務”與“連帶債務”之間是否可以劃等號,仍值得探討。
三、學界對夫妻共同債務法律性質的探討
學界認為共同債務就是連帶債務主要是基于如下兩個理由:①夫妻共同債務產生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且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那么夫妻理當對該債務承擔連帶責任;②出于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的考慮,以此防止夫妻雙方通謀以逃避債務。
然而,細分析之下,上述理由并不能成立:①這種處理方式破壞了債權的相對性。在夫妻一方舉債的情況下,該債的法律關系的特定主體僅限為夫妻一方與債權人,夫妻另一方未直接打交道的情況下,應只限于因該債務獲益的范圍內承擔清償責任;②保護債權人利益,是對債務人婚姻出現破裂風險而加以防范的考慮。婚姻關系破裂,債務人的責任財產必然要發生變動,債權人對該風險無法預料,更無法控制。所以,離婚并不影響夫妻雙方對共同債務的承擔。但實際上,債權人如果不信賴債務人的償還能力,在合同之債的情形下,其完全可以要求債務人的配偶同意或簽字。而對于侵權之債等情形,更不能僅僅因夫妻身份就要求另一方承擔連帶侵權責任。
那么,夫妻共同債務中的“共同債務”應作何解讀,有學者認為,應屬于共同債務,共同債務與連帶債務具有諸多區別:①共同債務屬于單一之債,即將數人視為一個團體,對外僅有一個意思表示,債務人共同對負擔一個債務;連帶債務形態上屬多個債務,本質上是各債務人獨立負擔全部債務;②債務清償規則方面,共同債務中,債務人之間存在獨立于其個人財產的共同共有財產,應以該部分獨立財產對債務進行清償;不足的,才以其個人財產清償,也可能無須清償,視約定或法律規定確定。這實際上與《婚姻法》第41條規定的對夫妻共同債務先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共同財產不足的,才由雙方協議清償或由法院判決的清償順序相吻合。但在連帶債務中,債權人有權向債務人中的一人、數人或全體請求履行債務;③在對內關系中,共同債務中,以共同財產清償的,債務人之間無追償請求權;連帶債務中不存在債務人的共同財產,其份額由當事人約定或法律直接規定。
四、夫妻共同債務的法律性質應界定為共同債務
共同債務與連帶債務顯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債務類型。筆者較為贊同夫妻共同債務屬于“共同債務”。在共同財產制下,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產生的財產應屬夫妻雙方共有,而共同債務產生的基礎就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身份結合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財產共同共有關系。對于因夫妻一方事由,無論是合同之債還是侵權之債等產生的債務,債權人有權向債務人請求以其個人財產乃至夫妻雙方的共有財產部分受償,但債權人不存在向夫妻另一方請求以其個人財產清償該債務的請求權基礎。而如將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為連帶債務,根據《民法總則》第178條第1款“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的規定,必然將非舉債一方配偶的財產納入責任財產范圍內,一方面這種清償方式與《婚姻法》第41條規定的財產清償順序相抵觸,由此導致婚姻法內部規范體系的矛盾與混亂;另一方面也混淆了債法理論中連帶債務與共同債務的關系。
五、結論
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編的制度設計承擔著協調與物權法、債法等財產法之間關系的角色。這與婚姻關系本身存在身份結合和財產結合的特性相關,尤其在涉及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認定和清償的問題上,顯得更為明顯。筆者認為,婚姻家庭法編的編纂正是理順夫妻共同債務制度的良好契機,在債法編或婚姻家庭法編中考慮對“共同債務”制度作具體化規定,將夫妻共同債務明確認定為“共同債務”,將其作為一個債由夫妻共同財產清償,即舉債一方配偶以其在夫妻共同財產中的共有部分和全部個人財產進行清償,非舉債一方配偶則以其在夫妻共同財產中的共有部分為限承擔債務。
[ 注 釋 ]
①《妥善處理涉及夫妻共同債務糾紛案件,依法平等保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答記者問》.最高人民法院.https: // baijiahao. baidu. com/ s?id = 1589818380396946150 & wfr=spider & for=pc,2019-2-26.
②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9:169.
③《婚姻法解釋二》第25條第2款規定: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后,基于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向另一方主張追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④冉克平.夫妻團體債務的認定及清償[J].中國法學,2017(5).
[ 參 考 文 獻 ]
[1]王澤鑒.債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王洪亮.債法總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3]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
[5]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6]張衛平.民事訴訟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7][德]迪特爾·施瓦布,著,王葆蒔,譯.德國家庭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8]吳衛義,張寅.婚姻家庭案件司法觀點集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9]冉克平.夫妻團體債務的認定及清償[J].中國法學,2017(5).
[10]薛寧蘭.中國民法典夫妻債務制度研究[J].婦女研究論叢,2018(3).
[11]夏江皓.論中國民法典夫妻共同債務界定與清償規則之構建[J].婦女研究論叢,2018(4).
[12]李洪祥.論夫妻共同債務構成的依據[J].求是學刊,2017(3).
[13]李貝.夫妻共同債的立法困局與出路[J].東方法學,2019(1).
[14]汪金蘭,龍御天.我國夫妻共同債務推定規則的法理基礎與適用[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
[15]張弛,翟冠慧.我國夫妻共同債務的界定與清償論[J].政治與法律,2012(6).
[16]邱國威.論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規則[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