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社會在互聯網的強力影響之下,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能力有非常明顯的提升。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僅能夠使各種類型的數據能夠實現共享的目標,使人們生活的便利性能夠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對于推進中國社會的進步以及今后的發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環境;個人信息;民法保護;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5-0137-02
作者簡介:鄒永紅(1969-),男,漢族,四川三臺人,學士,西南科技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法律英語。
一、公民個人信息法律保護中的不足
(一)民法保護理論相對缺失
目前,中國的網絡正在飛速發展,個人信息安全也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但是,在完善期間還是受到了一些方面的阻力,導致這項工作始終無法完成最初設定的目標。在過去的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中,因為網絡化保護的需要,個人信息的保護問題始終沒有辦法得到滿足。同時,與公民個人信息相關的話題中還會牽扯到許多有公民財產權利,人格權利有關的問題,因此也會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起到限制作用。但是,因為公民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問題的重要性,所以這一項工作盡管困難重重但依舊在持續推進,但是因為個人信息泄露問題而導致的公民財產損失事件還是時有發生。
(二)法律保護存在重刑事輕民事現象
通過對中國民法保護機制的嚴密分析,其中有一部分制度的規定還是將國家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上的,并將集體利益集中體現出來。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在保護個人利益利益方面,很多工作就無法落實到位,導致個人利益容易受到侵害。正是因為公民個人信息嚴重泄露的情況,我們才更應該重視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只有這樣,才不會因為個人信息保護不善的問題而導致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的缺失。一旦公民的個人信息被泄露,公民利益就會受到明顯的損害,不法分子更會趁此機會謀取暴利,一旦侵害形成,受害者的損失將極難挽回。
(三)民法保護內容缺少系統性及操作性
從目前中國的民事相關法律的規定來看,很多部法律中對于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都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因為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通常背景比較復雜,因此這些規定在使用的時候也會受到不同因素的限制,導致中國的法律無法及時的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一旦網絡環境遭到攻擊、破壞,大量的公民個人信息酒會暴露在不法分子的面前,同時,也正是因為中國在保護個人信息方面沒有系統的、操作性強的手段和方式,導致很多規定被束之高閣,沒有辦法發揮它真正的作用。與發達國家法律制度的相比可以發現,我國《民法總則》中,第111條對自然人的個人信息保護進行了分析,認為任何組織、個人需要獲取他人信息的,應該充分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不能非法收集、使用、加工等,而且不能非法買賣。
在這一項制度中并沒有將現代網絡中的個人信息做明確的規范和定義,這種情況導致了網絡背景下,公民的個人信息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保護,這一現象主要表現在一下幾點:(一)民法中規定的內容沒有實質性意義,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可操作性不強;(二)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背景之下,各式各樣的新媒體層出不窮,公民在網絡上發布的信息數量非常巨大,不過,這些信息都沒有被列入被保護信息,所以民法中的信息安全體系還存在非常明顯的漏洞,使得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受到的非常大的限制。目前民事法律在個人信息的界定上還是比較模糊的,不過在已經被劃定到這一范疇的個人信息保護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因此即便是所有的個人信息沒能得到有效的保護,但是公民的重要信息還是有一定保障的,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應該認識到不是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是我們在法律規定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我們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盡量滿足公民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需求。
二、個人信息民法保護的路徑
(一)明確民法保護中個人信息權制度的基本內容
伴隨著中國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中國《民法總則》中的內容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為了能夠讓政府有關部門重視個人信息保護的工作,我們必須要明確個人信息所具備哪些權利,并在之后的工作中扎實落實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好信息泄露的防御工作。對于任何不良事件而言,最好的保護就是阻止事件的發生,這也是確定個人信息權利的重要表現。在公民個人信息完善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公民的人格權利,并且要將這一項權利列入有關法律,這樣公民的合法權利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社會各階級人民的信息安全才能得以實現。
其次,一旦不良事件發生,要在第一時間做好補救工作。就現階段來說,公民的信息救濟方式還比較少,在形式上也非常單一,不僅如此,在有關法律中,公民信息泄露事件難以界定責任主體,正因如此,我們難以判斷事件發生之后,應該由誰來承擔相應的責任。
正因如此,在做好公民信息權利完善工作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配套建立起一項公民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機制,這樣才能讓權利人與受讓人之間的關系得到明確。在指定制度的時候,也應該做好信息的采集及使用工作,并做好信息的處理分析工作,保證個人信息能夠得到更好的處理,這樣才能在信息泄露事件中爭取更多的主動權。
(二)構建專門的個人信息權制度
通過了解有關法律我們可以知道,很多法律中涉及的內容并不完善,很多方面都沒有涉及,因此在遇到有關事件的時候,沒能在第一時間找到適用的規定,因此,我們應該在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定上進一步完善有關內容,并做好相關法律的整合工作,這樣才能實現各項法律平衡協調發展。
經過科學研究可以了解到,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在開展信息保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有詳細的法律規定,并對其中涉及到的個人信息權利以及有關內容進行集中采集和規范,這樣之后的工作開展才能更加順利,個人信息泄露的事件才能有效避免。同時,國家也應該在采集個人信息方面設置較高的門檻,讓信息在更好的保護中保存,這樣也有利于信息的泄露的責任優化,一方面我們找到信息優化工作的突破口。現階段,我國正在不斷的完善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中,同時對于實際內容的分析工作始終做到權責分明,目標堅定,在全面提升個人信息價值方面,必須要滿足信息處理的各項規定和要求。
(三)構建完善的網絡個人信息民法保護體系
伴隨著國家信息化法律的快速發展,中國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系數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民法中涉及的保護內容也得到了相應的明確,個人信息的保護機制也更加嚴密。正因如此,在不斷完善法律相關規定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強化公民的法律意識以及對法律的了解,這樣才能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深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證信息安全。為了使信息安全得以實現,我們要盡可能的對關注網絡的安全問題,并制定有關的法律規定,這樣才能使個人信息的保護網更加嚴密,在現有的網絡環境中個人信息能夠得到更加有力的保護。同時,在網絡系統中我們還需要面臨事件預防和事后工作整合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證公民個人信息的安全性。
(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在大數據技術的時代背景之下,盡管很多消費者已經感受到了大數據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以及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同時也能感受到個人信息在大數據時代下潛藏著泄露的風險。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于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工作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威脅。
不僅如此,我們要求人們要參照大數據信息中的有關規定,嚴格按照政策的要求,做好個人信息的錄入以及發布工作,嚴格做好預防不法分子鉆空子的工作,盡可能的減少因為個人信息泄露而造成的詐騙問題以及個人財產的安全問題,為現有大數據應用內背景之下的信息安全保駕護航。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個人信息民法保護內容完善中,相關部門應該認識到個人信息保護的必要性,并通過對網絡環境運行狀況的分析,進行制度內容的整合,提高制度內容的保障價值,提高人們對個人信息保護內容的認識。
[ 參 考 文 獻 ]
[1]解希雯.網絡環境下完善個人信息民法保護的建議[J].法制博覽,2015(17):262.
[2]羅昆.個人信息權的私權屬性與民法保護模式[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7(03):86-90.
[3]楊芳.個人信息保護法保護客體之辨——兼論個人信息保護法和民法適用上之關系[J].比較法研究,2017(05):74-86.
[4]謝康華.大數據背景下個人信息保護及法律對策探討[J].法制博覽,2017(1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