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夫妻共同財產”,我國法律采取的是列舉式規定。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型財產不斷產生,“夫妻共同財產”難以完整定義,這也是立法的滯后性所在,夫妻財產分割是夫妻離婚的難點之一,進行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首要前提是確定夫妻的共同財產。《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雙方在夫妻關系確立以后所得的以下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1.工作的薪資、獎金;2.生產、經營的收益;3.知識產權的收益;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等。目前已出現一些新型的夫妻共同財產,如股票、按揭房等,而這些財產的價值在不斷變化,財產價值該如何確定?該進行怎樣的分割?這是離婚訴訟中遇到的新型問題,本文主要分析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問題。
關鍵詞:夫妻;共同財產;處分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5-0148-02
作者簡介:何進(1990-),女,漢族,江蘇泰州人,本科,中國政法大學,在職碩士研究生,江蘇無妄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在離婚案件中,判決或協調離婚,夫妻共同財產也會隨著夫妻關系的解除而分割,除非夫妻雙方沒有共同財產或者雙方都沒有特殊要求,夫妻關系雙方共同財產的分割直接關系到雙方的切身利益,是離婚程序辦理中尤為重要的一步,所以必須對此充分研究。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處分由夫妻雙方協議處理,當協議無法處理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依據照顧子女和女方的原則處理,由此,處理財產方式有兩種,協議分割和判決分割。協議分割是在夫妻雙方離婚時,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就共同財產分割達成共識的分割方式;判決分割是當夫妻雙方就共同財產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時,由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決的分割方式。人民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時,應堅持男女平等、保護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照顧無過錯方,合情合理的進行分割。
一、共同財產的特征
(一)特定的主體
對于夫妻共同財產的主體范圍是特定的,對共同財產的享有者是具有婚姻關系的夫妻。而這里的婚姻關系是法律上的婚姻關系,也包括被司法解釋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的男女。在我國,沒有夫妻關系的男女,是不能稱為共同財產的,包括撤銷的婚姻和被宣告無效的婚姻,也包含未婚同居或者以夫妻名義同居但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男女,婚外同居的男女也不具有共同財產。
(二)時間限定
在時間界線上,共同財產的范圍限定為夫妻關系存在期間,不包括夫妻雙方在成為夫妻之前所獲得的財產,婚姻關系續存期間指的是從男女雙方確定夫妻關系時起,到夫妻關系解除或者是一方或雙方死亡時結束。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是屬于一方的財產,并不會因為婚姻關系的確立而轉化成夫妻共同的財產。特別說明的是,男女雙方在戀愛和訂婚期間,不屬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而夫妻雙方雖然分居或離婚還未生效期間,也屬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在這期間雙方所獲得的工資、獎金或者經營所得等范圍內的財產依然屬于共同財產。
二、分割應遵循的原則
(一)男女平等原則
男女平等原則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則,體現在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上,夫妻雙方都擁有共同財產分割的權利,當然對共同債務都有平等償還的義務。而在日常生活中男女雙方的工資是有區別的,通常男方的工資高于女方,而一些全職媽媽更是沒有收入來源,在對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時,不能因為一方的工資較少或者沒有而不分或者少分。在農村,女方離婚后,應對女方這部分的責任田、宅基地和口糧田的分割權利保障。任何一方都享有對財產分割的權利,以財產讓步作為離婚的交換條件的行為,以及財產在誰手中久歸誰的行為都違背了男女平等原則,且侵害了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與法律精神相背而行。
(二)照顧子女和女方利益的原則
照顧子女和女方利益的原則是將子女利益放在首要地位,然后再保護女方的的權益。男女雙方離婚一般不會對兩位當事人生活有影響,而對他們的子女生活是存在一定的影響的,為保護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能有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應對撫養未成年子女一方適當多分一些財產,已滿足撫養子女的需求。在我國,由于經濟、社會及價值觀念等各方面的影響,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普遍存在,女方受教育的條件和就業機會與男方普遍的存在差距,大部分女性的經濟能力是比不過男性的,而且在婚后生活中,女方在家務上付出的心血是普遍多于男性,撫養教育子女上花費多時間也多于男方,而這些無法物化為財產收益,因此在財產分割時,必須保障女方的合法權益,并且給予一定的照顧,能保證女方不受經濟條件影響而無法行使離婚的權利,避免女方因離婚而造成生活水平下降和生活困難的狀況發生。
(三)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
照顧無過錯方原則的重點在于過錯,所謂過錯就是當事人的行為對另一方造成侵權,在法律和道德上應受非難的故意和過狀態。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已經拋棄了過錯方在婚姻中的過失行為應受到懲罰,和無過錯方應當彌補這兩個問題,而在乎婚姻關系是否已經名存實亡,而且并沒有將離婚作為對過錯方的懲罰。這種行為違背了法律公平公正。法律應當保護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并且適當地多分給無過錯方財產,以此彌補無過錯方情感上傷害;并且應對過錯方過失行為進行限定和懲罰,《婚姻法》對過失行為嚴格劃分為幾個重大過失行為,存在夫妻關系的同時和他人同居、遺棄配偶、實施家庭暴力和虐待家庭成員這四大過失行為。還有一些小行為,如和他人通奸、姘居、吸毒、賭博等違反婚姻義務或違反公序良俗行為,對于有這些過失行為的一方應對其進行懲罰,照顧無過錯方可以適當多分夫妻共同財產。
(四)有利于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
在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時,應當靈活運用有利于生產、方便生活這一原則。一些共同財產對一方很有用處,而對另一方毫無價值,如男方是建筑行業的,那建筑行業所需運用工具的共同財產是對男方有用,就應該將建筑工具分給男方;對紀念物品等有特定意義不利分割的夫妻共同財產,應當根據其來源,分給真正享有的一方;對當年無收益的經營活動的財產,應該分給有能力經營的一方;上述財產沒有分得的一方,可以多分給其他相當于該未分到財產一半價值的其他財產,以此彌補沒有分到的損失。
(五)不損害他人、公共、國家利益原則
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不能將國家、社會的財產進行分割,貪污受賄和盜竊非法獲得的財產,必須依法繳納。對于財產涉及和他人擁有的共同財產,也就是和他人一起生產、經營所得的財產,應該先分出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一部分,再對這部分財產進行分割。
三、分割共同財產的方法
(一)實物分割
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原則上應該其所共有的財產平等分割,也就是將財產價值一分為二,并且是平均分,夫妻雙方各自持有一份。而實物分割就是在不影響財產的用途和損害其價值的原則下,對財產進行實際分配,雙方根據分到的份額取得相應的財產。
(二)價金分割
對于一些不可以以實物狀態分割的共同財產,可以采取將共同財產變賣,使其成為可以分割的現金資產,雙方按照所分割到的比例來分其資產。
四、夫妻共同財產的立法完善
(一)明確其范圍
盡管現行的婚姻法對共同財產的范圍進行了規定和限定,但還應該在此基礎上完善立法技術,其次擴大無形資產在共同資產中的范圍,并且增設一個夫妻共同財產推定制度。因為無論法律是如何具體明確的對共同財產規定,也無論立法技術多么完善,都不能包括所有的共同財產狀況,因為一些共同財產的確立上還存在歧義,因此發生在一些財產屬于個人財產還是共同財產上存在爭議。這就需要制定相關法律標準化、統一化解決這類矛盾,避免造成混亂使用法律。并且保障了夫妻雙方的權益,也解決了爭執的問題。
(二)夫妻權利的細化
在夫妻共同財產中,夫妻享有對共同財產平等的占有權、使用權、管理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占有權是夫妻其余使用權、管理權、收益權和處分五個權利存在的基礎。在使用權的規定中,還應明確具體范圍,使用包括消費性使用和生產經營性使用兩種情況。管理權也應增加其范圍,一般的管理權只包括保管和料理,而還應添加增加價值的管理權。收益權往往是以一方的名義使用的,而收益權應該依法歸夫妻雙方共同享有。事實上和法律上對于財產的處分上是有區別的,應該對財產的處分權再進行完善。
[ 參 考 文 獻 ]
[1]陳葦.中國婚姻家庭立法研究[J].群眾出版社,2010.
[2]孫滔濤.論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制度[J].職工法律天地,2017.
[3]趙鞏玉.關于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完善[J].科教導刊,2013.
[4]周夢溪.我國婚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立法的發展[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