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賓
[摘? ? ? ? ? ?要]? “教輔依賴”是指教師或學生由于對教師用書、教學參考書、教材解析、練習題冊、模擬試卷等教輔資料的過度使用而形成的一種依賴現(xiàn)象。這種依賴現(xiàn)象對課堂教學、教師、學生都會產生很大的危害,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成因主要有師生的畏難情緒和浮躁心態(tài)、慣性心理和學習惰性、教輔表面上的“有效性”和長期形成的應試文化。合理使用教輔,真正發(fā)揮其“輔助”的作用,可以從加強思想意識教育入手,回歸課程標準,留給學生更多思考時間,“科學配方”練習題,在行動上真正改變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方式。
[關? ? 鍵? ?詞]? 教輔依賴;危害;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140-02
一、教輔依賴的危害
(一)對課堂教學的危害
教輔依賴使得課堂教學更多預設性,更少生成性。教師在課堂上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應該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情境對教科書內容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化的演繹、創(chuàng)造和開發(fā),教師需要對教科書進行“二次開發(fā)”,將教科書內容靈活地重新組合、擴展、深化、轉化,以利于學生的實際發(fā)展。[1]教學內容,系指教學過程中同師生發(fā)生交互作用、服務于教學目的達成的動態(tài)生成的素材及信息。[2]毋庸置疑,對教學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學實際是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必要的準備環(huán)節(jié),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少教師尤其是新手教師由于對教科書的內容理解不夠、把握不深,轉而對各類教師用書或者教學參考書等教輔資料盲目崇拜,將教學內容死死框定在教輔所提供的范圍內,甚至連舉例拓展都依賴教輔,不能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靈活地開發(fā)演繹,預設有余而生成不足,甚至全無生成、照本宣科。這樣的課堂教學必定是了無生機、缺乏活力的。
(二)對教師的危害
教輔依賴會阻礙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和教師專業(yè)成長。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教學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xiàn),是教學藝術個性化的穩(wěn)定狀態(tài)之標志。[3]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需要做很多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獨立思考和體悟課堂是形成教學風格的必由之路。“有現(xiàn)成的英語教輔可用,客觀上也弱化教師創(chuàng)造精神,有些教師患上了教輔依賴癥。這一點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上體現(xiàn)明顯。《牛津高中英語》試行已近十年,除了教材配套,有些教輔也提供了各類課型的課件。很多教師采取‘拿來主義應付課堂。”[4]對教輔的依賴會限制教師的思維空間,束縛教師的個性發(fā)揮。如果長時間依賴教輔資料備課、講課,教師將會形成思維定式和行為慣例,沒有自己的特色,不利于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教師專業(yè)成長就是教師個體內在專業(yè)特性和職業(yè)成就感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師專業(yè)成長更加強調內在性、自覺性和生長性。教師專業(yè)成長內在地包含認同、養(yǎng)成、生發(fā)三因素良性循環(huán)的邏輯過程。認同是教師在教育成長及教育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對教師職業(yè)的理解和情感態(tài)度;養(yǎng)成是指教師個體通過持續(xù)的系統(tǒng)的專業(yè)體驗與自省,逐漸形成好的專業(yè)習性和品行的過程;生發(fā)即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不斷生成與發(fā)展。[5]教輔依賴就像是一個隱形殺手,在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會給新手教師帶來現(xiàn)實的便利,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教師無法完成“認同、養(yǎng)成和生發(fā)”三個過程,不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教輔書的濫用,還導致了一些教師教學和研究能力的下降,直接影響了教師素質的提高。目前有些教師長期依賴各種教輔書或教參,離開這些東西,有的老師就無法上課,也有的老師連一份像樣的試卷都出不出來。”[6]長期有教輔依賴的教師還會因為成就感的缺失更容易產生職業(yè)倦怠。
(三)對學生的危害
學生使用的教輔資料大體上分為三類:講解類教輔、練習類教輔與備考類教輔。由于對它們的過度使用而形成的教輔依賴同樣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危害,下面分別談一下這三類教輔對學生的危害。
1.講解類教輔替代學生進行精細加工的工作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后,需要在課下的時間針對課上的內容進行自己的精細加工,這個過程是掌握知識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這中間需要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必須親力親為。而講解類教輔資料卻在某種程度上替代學生進行了精細加工的工作,有些講解類的教輔針對教科書內容的分析已經(jīng)達到了抽絲剝繭的程度,各種表格匯總、思維導圖層出不窮,學生在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情況下直接翻看教輔資料,表面上似乎達到了“短平快”的效果,但實際上學生并沒有真正經(jīng)歷將原始信息加工提取保存記憶的過程,沒有經(jīng)過思考和探索的過程,也就缺失了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更體會不到探求真知的艱辛。一切來得太容易絕非是一件好事。
2.練習類教輔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學生課下做一定量的練習題是必要的,其目的是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加深理解、鞏固提高。練習題的題目是有嚴格的質量要求的,它必須與課程標準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科學把握題目的難度和適切性。題目的量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只要能夠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就應該適可而止。然而市場上很多練習類教輔大量“偏、難、怪”的題目屢見不鮮,導致學生被大量同質化的訓練所僵化和挫傷,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智慧與思維,消磨了學生的興趣與動力,阻滯了學生的智力發(fā)育、知識習得和興趣生成。[7]“題海戰(zhàn)術”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更是讓題目數(shù)量達到非理性的程度。這樣在“質”和“量”的雙重壓力下,教輔依賴嚴重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3.備考類教輔挑戰(zhàn)學生價值觀
學生參加考試是為了檢驗自己某一段時間內的學習狀況,備考過程是統(tǒng)合知識、差漏補缺的過程。然而一些備考類教輔一味追求所謂“考試技巧”,提供“答案模板”,這種做法會對學生在思想上造成很壞的影響。有些學生會認為平時努力學習并不重要,只需要在考試之前背背“模板”就行了,一樣可以順利通過考試甚至獲得高分。這種投機取巧的心理事實上已經(jīng)在某些學生群體中蔓延開來,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正面引導,就會對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挑戰(zhàn),非常值得我們警惕。
二、教輔依賴的成因
(一)師生的畏難情緒和浮躁心態(tài)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和挑戰(zhàn)。面對困難,一部分老師和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不是想著通過自己的思考嘗試著解決問題,而是轉向教輔資料試圖尋求或者拼湊出完全的解決方案。這種“坐享其成”“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態(tài)是導致教輔依賴的主要原因。
(二)教輔的“有效性”
教輔本身的“有效性”是導致教輔依賴現(xiàn)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教輔編寫是非常具有針對性的,使用教輔資料確實能給教師和學生省去不少的“麻煩”,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問題的“標準答案”,比自己分析思考來得更快。這種表面上的“有效性”使得其背后的潛在危害得以隱藏,契合了師生的需求,當然也就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三)慣性心理和學習惰性
慣性心理是指人們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解決問題,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如果一位教師在連續(xù)的幾節(jié)課當中都在利用教輔資料備課、上課,教學過程也沒有發(fā)生什么意外,那么他就可能在接下來的課程中采取同樣的方式完成他的教學。學習惰性是指學習者對學習的自動拖延并伴隨不良情緒體驗的心理狀態(tài)。[8]學習惰性是普遍存在于教師和學生之中的,它是影響學習行為和學習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而教輔的存在會在很大程度上加重部分教師和學生的學習惰性,因為他們可以選擇使用教輔在較短的時間處理自己的學習任務。慣性心理與學習惰性是導致教輔依賴日益嚴重的直接原因。
(四)長期形成的應試文化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推行實施很多年了,素質教育也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是在我們的學校中,應試文化依然存在,紙筆測驗仍然是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主要方式。在考試的壓力下,“刷題量”成為考試成績的保障,也就不難解釋各類教輔資料連年保持暢銷的原因了。
三、針對教輔依賴現(xiàn)象的應對策略
(一)從加強思想意識教育入手
想要擺脫對教輔的依賴,可以從加強思想意識教育入手,幫助有教輔依賴的師生克服畏難情緒和浮躁心態(tài),靜心施教、踏實求知。可以通過教研例會或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廣大師生展開對這一問題的深入討論。讓每一位教師、學生都清楚地意識到教輔依賴的危害,在思想上統(tǒng)一認識、達成共識。
(二)回歸課程標準,拿生活當教輔
課程標準是教科書的編寫依據(jù),而教輔是對教科書的解讀和詮釋。教輔依賴過度關注了下游的教輔而忽視了上游的課程標準,這就使教學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擺脫對教輔資料的依賴,可以靈活地將課程標準、教科書、教輔資料整合利用,突出強調課程標準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路,拿生活當教輔,把自己和同學們的生活實例融入課堂中,讀好生活這本書,它是一本更有效、更精彩的“教輔”。
(三)留給學生更多思考時間,鼓勵學生個性解讀
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惰性,課上以問題為中心設置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多思考,鼓勵學生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看問題;課下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解決創(chuàng)造性的綜合問題,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具備更多時間上、空間上的可操作性。
(四)練習題科學配方,一例多題,一題多解
學生練習題要做到科學配方,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可以在一個情境中變換條件設置多個題目,也可以要求用不同的解決辦法求解同一道題目,突破思維定式,跨越“題海戰(zhàn)術”,真正達到加深理解、鞏固提高的作用。
(五)在行動上改變評價方式
1.對教師的評價
制定發(fā)展性的教師評價標準,強調教師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生性、靈活性。用評價的機制激勵教師體悟課堂,突破慣性;用評價的方法促使教師交流互鑒、相互學習。以老帶新,責任共擔,幫助新手教師擺脫教輔書,直面真問題。
2.對學生的評價
發(fā)揮多元評價的作用,用評價的互動方式鼓勵學生減少對教輔資料的依賴,打開自己的思路,自己動手對知識進行深層加工,給學生展示、評價的機會;加強考試命題研究,注重獨特創(chuàng)造,增強試題的“反模板、反套路、反押題”的特性,真正考出水平、考出能力。
參考文獻:
[1]靳玉樂.反思教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02.
[2]李臣之.論教學內容創(chuàng)生:規(guī)定性要素及基本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07(2):3.
[3]李如密,黃慧麗.教師教學風格對學生的影響機制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3(05):60-63.
[4]張世建.高中英語教輔資料使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5(01):45-47.
[5]洪早清.教師專業(yè)成長:認同、養(yǎng)成、生發(fā)[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12):99-105.
[6]杜德櫟.“教輔依賴癥”文化及其危害淺析[J].教學與管理,2012(15):103-104.
[7]張輝蓉.教輔資料頑疾隱痛且蔓延著[J].中國教育學刊,2014(04):107.
[8]樊琪,程佳莉.學習惰性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8,31(06):1458-1460.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