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琦
摘要:由于歷史因素、文化背景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使得不即不離的模糊態度和不穩立場成為英國對歐洲聯盟長期持有的態度。繼金融危機之后,英國經濟遭受嚴重挫折,英國脫離歐洲聯盟事件在此背景下一觸即發。2019年英國脫歐公投結果蓋棺論定,英歐關系再次成為世界經濟的焦點。一方面展現了地域性經濟組織的密切聯系是區域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就英國在國際經濟舞臺的地位而言,也暗示英國脫歐對世界經濟將產生深遠影響,甚至開啟全球經濟新格局。隨著英歐關系的改變,對歐洲乃至世界很多國家經濟的未來導向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對英國脫歐的背景探討,分析英國脫歐對人民幣的影響及中國對應的貨幣政策。
關鍵詞:英國脫歐 人民幣 貨幣政策
一、英國脫歐背景
首先,自文藝復興以來,英國的不斷崛起推動英國與歐洲聯盟其他成員國的差距,卻與其他成員國在經濟及法律等方面享有相同的地位和權利,相比其自身優越性會產生極大落差;其次,作為島國,英國有明顯的地理優勢,獨立性強,有傳統的離心力,而2000年后,大量移民來到英國,對本土人民就業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第三,在財政支出方面,歐洲聯盟作為高度一體化世界組織需要收取經費形成財政資金,由成員國分攤,英國的預算貢獻在歐洲聯盟國家內排名第三位。相對于歐洲聯盟面臨的經濟危機,英鎊貨幣比較堅挺,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很大程度影響了英國的經濟利益,因此英國迫切脫離歐盟,以緩解經濟壓力;第四,歐盟在外交、社會、文化、金融交易等領域有著獨特的規章制度,其在某種程度上約束了英國的主權和獨立性,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英國的發展和創新。其中,金融交易稅的監管政策要求每一筆交易都要繳納稅款,而國際金融業作為英國優勢行業迫使英國需繳納大量交易稅。
二、人民幣國際化背景與英國脫歐的關系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沒有國家和地域限制,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流通并且成為國際貿易中各個國家普遍認可的貨幣的過程。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中國努力推動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優良貨幣驅逐劣勢貨幣”的金融市場選擇結果。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升意味著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臺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同其他國際貨幣一樣承擔愈加復雜和多元的職能。從貨幣流通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人民幣不僅僅在國內流通,在其所屬國境外同樣有一定的流通范圍;從貨幣職能的角度而言,人民幣國際化是逐漸增加與其他國家貿易交流中比重的過程,例如更加廣泛地充當結算、投資與儲備的角色。此外,放眼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或投資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主要金融機構所占的比重不斷擴大。
于2016年10月1日開始,人民幣將作為除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外的第五種新興貨幣納入SDR貨幣籃子。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進中至關重要的一步,作為五大SDR貨幣籃子的貨幣之一,人民幣2016年后成為可以在全球范圍內使用的國際型貨幣。進一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有效且最顯著的方法之一是通過增加出口貿易額來增加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交易額,英國作為歐洲聯盟眾多成員國之中的經濟發展強國,很好的成為了中國發展貿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并將其延展至歐洲聯盟其他成員國家的“墊腳石”。同時,近些年中國在與英國和其他歐洲聯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中發展了本國經濟以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不斷發展,同時也加速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歐洲聯盟各個成員國是中國較大貿易伙伴之一,該貿易項目對于中國的國際化進程以及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首先,從出口額角度而言,中國的第二大出口目標經濟體是歐洲聯盟成員國。2015年中國對歐洲聯盟成員國總出口額達三千五百六十億美元,其中對英國出口額僅次于德國,占總出口額約百分之六點七,高達五百九十六億。其次,從進口貿易角度而言,中國第一大進口經濟體是歐洲聯盟成員國。2015年,中國從歐盟進口高達兩千多億美元,從歐洲聯盟成員國整體而言比重,僅英國進口就占比約百分之九,總數額達一百八十九億美元。此外,2015年中國對歐洲聯盟貿易順差高達約一千五百億美元,表明中國凈需求的重要來源是歐洲聯盟。從人民幣當前的國際地位及影響力的角度而言,人民幣現在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因此在較長時間周期內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高效有力的措施是加大力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貿易進程。通過增加人民幣在所屬國境外的貿易交流中的份額,是中國面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主要的解決手段之一。而中國在與歐洲聯盟成員國包括英國,在較長時間周期內的合作中,人民幣的貿易額得到有效推動,該舉措無疑為人民幣在國際舞臺上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然而有部分學者認為,英國脫離歐洲聯盟這一決定,對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產生較多的負面效應,原因是中國將缺少了英國在歐洲聯盟的這一“跳板”。該舉措所給人民幣帶來的影響會危及到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帶來一系列的嚴峻考驗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阻礙,但是同時也將伴隨產生人民幣國際化新的發展機遇。總而言之,英國脫歐這一舉措,對于中國,一個同英國經濟貿易有著密切合作的國家的貨幣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三、英國脫歐對人民幣影響
(一)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
英國脫離歐洲聯盟,將導致英鎊貶值,英鎊匯率大幅度下降,對于較短周期內外匯市場而言,這一現象將會導致美元升值,同時帶動人民幣兌美元貶值。雖然人民幣匯率短期還會繼續貶值,但特殊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央銀行將干預,從而導致貶值收窄甚至小幅回升,但不會改變人民幣中期貶值趨勢。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金融市場可能由于英國脫離歐洲聯盟會產生一定范圍的恐慌,導致中國的內陸資本向外流通,將會進一步加劇人民幣貶值。
(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步調將被迫調整
一方面,英國脫離歐洲聯盟后,屬于世界重要金融貿易中心之一的倫敦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將面殘酷臨挑戰,同時近年來,倫敦著力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目前已經成為僅次于香港的全球第二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這一巨大變動將影響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使這項成績瓦解[1]。另一方面,中國通過英國這一橋梁在歐洲各國推廣人民幣的使用及認可度、增加人民幣國際影響力的戰略也將改變,需要分散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地區,將會付出大量的調整成本。
雖然中國總貿易額中,中英雙方貿易只占到總體百分之二,英國退出歐洲聯盟對我國整體經濟影響有限。雖然倫敦的國際金融市場中心地位受到動搖,增加了中國境跨資本流動不確定性和匯率不穩定性,但總體而言人民幣匯率不會大幅貶值。由此可見,英國脫歐一定程度上也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了沖擊,但對中國人民幣匯率影響不是太大。中國在金融市場上應內外保持平衡,與英國、歐盟在金融方面合作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國內金融體系的改革、創新、服務。另外,政府有關部門對金融體系要加強監管力度,協調好金融與經濟的關系,才能使我國金融市場更好地發展。
四、中國對應的貨幣政策
英國退出歐洲聯盟將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巨大影響,對于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更是機遇與挑戰并存。與此同時,中國應保持積極態度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首先,繼續貫徹中國經濟發展始終的重要政策,持續對英國的投資。雖然中國以英國作為跳板的戰略計劃的放空、歐洲聯盟成員國的變動,但是依舊保持中國與英國以及歐洲聯盟成員國之間經濟貿易往來[2]。短周期內,英鎊的貶值可能會減少中國對英國的投資,放棄既定利益。就長期發展而言,脫離歐洲聯盟的英國金融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雖然下降,但是強勁的綜合國力,使得英國有能力重新樹立本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地位及影響力。同時,歐洲聯盟作為主要的世界經濟區域聯盟之一政治經濟地位卻絲毫不減。因此中國保持并適當加大投資是有有效且穩妥的解決手段。
其次,中國應該制定合理的貨幣政策。繼2016年以來,人民幣在國際經濟貿易交流中的影響力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對人民幣接受程度不斷攀升。英國脫離歐洲聯盟,英鎊以及歐元的國際影響力將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這使得人民幣的境外貿易額增加并以此提高以國際認可度,促進人民幣在國際舞臺的競爭優勢,是帶動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的重要契機。
五、結論
鑒于英國脫離歐洲聯盟使得人民幣相對于美元貶值,擴大人民幣的出口這一舉措無疑是最有效解決方式。英國退出歐洲聯盟給全球金融界帶來了深遠影響,中國需要宏觀把控并調整經濟做出回應,以此減小英國及歐洲聯盟所帶來的經濟沖擊。同時強化經濟風險整體操控意識,時刻關注國際資本變化以及資本的流動并準備相應的預案,最大限度的減少對中國經濟發展及匯率變動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穩定的增長。
參考文獻:
[1]王思婷.英國脫歐對中英貿易的影響研究[D].暨南大學,2018.
[2]劉凱.英國“脫歐”與中國對外金融風險[J].人文雜志,2016(08):37-43.
(作者為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