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娟
摘要:村級財務管理顧名思義就是指對農民所占有的各項資產的管理,包括對財產的使用和分配等,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活動來提高農民的集體收入。村級財務管理不但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還促進了農村的發展和建設,與此同時,它也是農村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加強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對于健全民主理財制度和建設新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深遠意義。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 服務新農村 會計制度
村級組織不同于國家的一級政府部門,它是一個特殊的自治部門。雖然它是自治部門,但是它除了要履行自己的職責以外,還必須要協助政府開展農村的行政管理問題。近些年,全國各地都開始響應國家加強村級財政管理的政策,不斷地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加強了農村集體財產的資金安全,堅決維護農村的集體經濟,不但促進了農村的經濟發展,還推動了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一、村級財務管理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公開力度不大
部分村仍然存在財務公開隨意性大、不規范的現象。有的雖然實行了財務公開,但敷衍了事,項目不齊全、內容不具體、財務公開時間隨意。由于財務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導致農民群眾對集體家底摸不清楚,心中的疑問大,對村干部不相信,由此引起的群體性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二)會計核算缺乏規范
對于設置的財務制度不能認真執行,導致村級賬目不能真實、清晰地反映有關資金的籌集、投入和分配情況。如財產物資等有賬無物,有物無賬。有的村部分財產早已賣掉或報廢,但賬面沒作任何處理,或者購買資產不登記入賬,尤其是上級贊助的固定資產。形成有賬無物、有物無賬、賬實嚴重不符。個別村干部對自身要求不嚴,打著借用公物的幌子,實則占用集體資產長期不交,最終達到個人占有的目的。
(三)缺少對財務收支的管控
村級財務缺乏強有力的監督系統和監督者,監督工作無法具體落實,只是在程序上流動。一些村沒有計劃的收支資金,隨便的進行支出,濫用集體資金。有的村干部隨意支配資金,資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監督,擠占挪用現象普遍。有的村干部不將零星收入入賬,或公款私存;有的不能有效使用資金,造成了財務資金的濫用,有的能力差,不了解市場行情況,不知道如何使用村村內的財務資金。
(四)民主理財過于形式化
目前,在很多村集體經濟組織中,民主理財過于的形式化,而民主財務管理以及村級財務披露更是說說而已,根本沒有真正的去實施。主要體現如下:第一,村民財務管理小組的組員由村長提名并經村委會批準,使民主財務管理失去了應有的功能。第二,財務管理小組的一些成員不了解財務相關的知識,不了解財務工作的性質,不遵守財務管理的規定,仍然簽署和同意報銷違紀違規的收支文件,使監督作用得不到發揮。第三,財務披露從半披露過渡到了虛假披露。
二、完善村及財務管理服務新農村建設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體系
嚴格財務活動程序,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首先用制度明確村委會各干部成員的職責,村黨委書記、村委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經手現金及,杜絕誰收款誰花錢、無專人管理財務、無專人審批的現象。財務開支事項發生時,費用支出票據必需手續齊全,村報賬員應對每張票據的日期、內容、金額的合理合法性進行審核并對票據整理分類,并堅持二簽、一批四審制度即業務經手人、村報賬員簽字,經村主任審批,和村支書審核,村民財務管理小組審核,鄉“三資”管理服務中心審核,分管農業工作審核才能報銷的制度。鄉“三資”管理服務中心要依照有關制度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符合規定的開支,有權拒絕報賬。其次,制定完善、嚴格的相關制度。在開支審批、業務辦理、會計核算、資金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約束,使財務管理有章可循。各村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財務審批制度、民主理財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票據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財務物資管理制度,使村財務的審批、公開、監督、票據的管理、財產物資的管理等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完善村級財務民主監督機制
首先,在村里實行民主財務管理制度。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以及村務監督機構對農村財務的監督工作,發揮出監督機制的真正意義,確保農民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權利的完整性。對于村里的各種財務活動、財務規劃以及財務決策,必須實行民主決策以及民主財務管理。而且民主財務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執行,與此同時,民主財務人員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會計基礎、管理基礎以及堅韌的意志。民主財務管理人員應按業務量定期舉行民主財務管理活動,隨時管理重大財務事項。
其次,完善村級財務公開制度。村級組織的各項活動,比如財務的支出、財務的分配、財務的規劃、債權、債務以及收入的分配等都必須進行透明化處理;農民的“四項補貼”款項以及征地補償的款項也應該進行透明化處理;農業小基礎設施建設的補貼資金以及國家撥給村里的財政資金都應該實現透明化處理。針對上述資金款項,村級組織應該在固定的時間段通過電視、網絡等形式公之于眾。定期開展財務工作的檢查和抽查,一旦發現財務問題,及時的糾正和補救。如果出現監管困難、公開不便等情況,應該積極的尋求其他可行、有效的公開方式予以財政披露。
最后,要做好村級民主的評價。加強對村級財務管理人員的評價管理力度,其中包括財務的監督人員、村級會計人員、民主財務管理人員等,一般對村級財務管理人員實施評價管理的是集體成員或是一些會員代表,而審查會議的主持人員主要包括鄉黨委、政府組織、村級監察機構三方。民主評價的過程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執行,而且民主評價的結果必須認真對待,不可忽視。
(三)加強對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
一方面,加強對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力度。由縣或鄉“三資”管理部門對村級財務進行一系列的審查和監督,由被審核人員以及相關的監督人員宣布審計的最終結果以及處理決定。如果經過審核以后確定被審核人確實存在挪用集體資產的情況,被審核人必須無條件的全部退還挪用的資金,如果挪用集體資產的是村干部或政府工作人員,必須交由國家紀檢監察部門處置,如果情節比較嚴重,需移交國家司法部門對其進行裁決,并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農業農村局有共同監督的權利,對于相應的財務問題也可以實施審查、處理等決策,并把審核的結果及時移交,這樣才能保證審計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