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雅 葉菁

【摘要】目的 探討利用微信平臺進行體檢后追蹤干預的措施及效果分析。方法 選取在2017年5月~10月間在我某醫院健康醫學中心進行體檢的465例教師人員納入研究,通過手機微信隨訪平臺,實施追蹤并進行個性化干預。結果 通過微信隨訪平臺追蹤,發現受檢者對相關慢病知識的知曉率有所提高,疾病檢出率和不良行為發生率較干預前都大幅降低,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借助微信隨訪系統實施體檢后的個性化追蹤干預,對受檢者健康水平提升幫助較大,有利于患者滿意度的提高。
【關鍵詞】體檢后;微信隨訪系統;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1..02
隨著移動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手機微信成為網絡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醫院通過發送手機微信,可以與患者打破在交流上的空間和時間限制,從而借助信息平臺讓診療室走出醫院,更有助于對出院后患者的系統管理。2018年5月至10月,某醫院體檢中心運用這一系統對體檢者展開體檢后的追蹤干預服務,取得滿意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7年5月~10月間在我某醫院健康醫學中心進行體檢的465例教師人員納入研究,其中男263例,女202例;年齡范圍22~75歲,平均(51.5±2.3)歲。追蹤干預1年后,2018年再次組織465例教師進行體檢,體檢對象均經體檢編號和身份證一一核對、確認,追蹤干預前后參加體檢的體檢者均為同一人。
1.2 方法
1.2.1 體檢者體檢前體檢資料詳細收集
追蹤干預前后的儀器設備及操作者固定不變;可疑惡性病例及時追蹤上報,組織科室專家進行會診和治療;既往疾病和新發疾病進行復查,需要診治的病例予以健康指導,并建立數據入檔。
1.2.2 追蹤干預
(1)組建追蹤干預小組,小組成員均進行專業培訓,了解工作流程,熟練掌握體檢者的健康教育及系統管理。初步進行體檢者的健康和疾病風險評估,內容包括生活方式和慢性病知識知曉情況。
(2)設置并應用手機微信隨訪系統,具體操作步驟如下:①系統設置:利用HIS接口將體檢資料導入醫院微信隨訪系統,由專人負責操作和管理,主要負責醫患溝通、定期隨訪、信息回復、疾病防治知識發送等工作。②微信平臺應用:通過醫院微信隨訪系統,向體檢者發送體檢診斷信息;強化隨訪:檢查結果異常的體檢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和復查,由總檢醫生通知體檢者回院進行檢查,并展開定期隨訪,發送微信反復強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3 評價方法
追蹤干預后,組織體檢者填寫干預前填寫的調查表,檢查、調查項目前后不變,通過兩次體檢及調查結果的對比評價追蹤干預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數據采用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P<0.05說明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追蹤干預前后,體檢者慢性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不良行為改變狀況、疾病檢出情況的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 討 論
積極參與體檢服務,改變生活狀態及不良方式,對人們健康水平的提升至關重要。然而,相關報道對參與體檢的健康體檢者進行了調查,發現體檢后完全遵醫的體檢者為6.16%,提示體檢后體檢人群的遵醫行為較低。調查報告指出:除欠缺疾病認知外,造成體檢者體檢后遵醫行為差的因素還包括體檢人群的輕視心理及行為等。手機微信具有費用低、發布快、閱讀率高、信息發送高效等特點,醫院利用手機微信隨訪系統并聯接體檢系統,除可以定期提供隨訪功能外,還能借助知識庫點播、醫患溝通、強化隨訪等功能對個體和群體進行系統的健康管理。手機微信隨訪系統以發送微信的方式向體檢者傳遞健康理念、疾病防治信息,引導其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及具體方式。研究結果較追蹤干預前相比,追蹤干預后體檢者的慢性病知識知曉率升高,不良行為發生率和疾病檢出率降低。說明應用手機微信隨訪系統為體檢者提供服務,可以有效提高體檢后的追蹤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醫院體檢中心應運用手機微信隨訪系統為體檢者提供服務,通過個性化、針對性追蹤干預的開展及強化,從而有效改善體檢者的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
[1] 王 璐,周 潔,杜 雯,等.以手機APP服務平臺進行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維護的可行性分析及臨床實踐[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6):22-25.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