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娟



【摘要】目的 探討心腦血管疾病合并焦慮癥患者臨床治療期間采取中西醫治療的效果。方法 心腦血管疾病種類較多,本課題選擇50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焦慮癥患者為對象以保證結果的真實性,依據治療方法分成觀察組(中西醫結合治療法)與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情況。結果 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焦慮癥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法,臨床治療效果顯著,與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焦慮癥,可以針對患者病情實施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相應推廣價值。
【關鍵詞】病毒性心肌炎;焦慮癥;中西醫結合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02
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焦慮癥,即機體受到病毒感染出現心肌局部或彌漫性病變,病情表現出發病快、病情急、復發高等,極少數病情嚴重的患者短時間內出現死亡。臨床治療時西醫尚沒有特異性的治療方法,使得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出現中斷或放棄治療的情況,積累大量負性情緒,直接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做好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焦慮癥治療研究工作具有現實意義,中西醫結合治療依據患者特點采取合適辨證質量,現將研究結果整理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焦慮癥治療,因此研究對象選擇50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焦慮癥患者。對照組患者情況:男13例、1女2例,年齡25~65歲、平均(24.34±10.11),病程3~29 d、平均(15.34±2.31)d;觀察組患者情況:男15例、女10例,年齡24~63歲、平均(24.12±10.34),病程3~27 d、平均(15.12±2.34)d。兩組患者病情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措施
50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焦慮癥患者治療期間均安靜臥床休息。對照組:患者治療時采取心肌營養代謝、抗感染抗病毒藥物、糖皮質激素等,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穩心解毒湯治療,1劑/次、早晚各煎服1次。1個療程30 d、1個療程治療后觀察治療效果。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輔導。
1.3 判斷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好轉:臨床癥狀得到控制;無效:臨床體征未改善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分析均利用統計學軟件完成。
2 結 果
2.1 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中西醫聯合治療組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患者心電圖效果對比
中西醫聯合治療組患者心電圖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3 兩組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干預前后SAS與SDS評分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理干預前后SAS與SD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 論
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焦慮癥發病機理臨床尚不清楚,目前認為血液中進入腸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引發病毒血癥,入侵的病毒直接進入到心臟毛細血管,侵入到心肌并在其中繁殖,出現心肌代謝紊亂,直接對心肌血供產生影響,損害心肌。或是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焦慮癥早期出現T細胞介導的心肌細胞溶解,直接將抗原抗體復合物在心肌中發現。出現免疫損傷反應,造成患者病情加重。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聯合治療組23(92.0%)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18(72.0%);中西醫聯合治療組患者心電圖療效24(96.0%)優于對照組19(76.0%),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根據醫囑做好用藥,通過暢通靜脈通道才能完成有效輸藥。營養類心肌藥物輸入時要盡可能選擇周圍大血管,縮短藥效發揮時間,完成搶救。同時患者出現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可以使用冰帽或將冰袋放置在頭部一側,將患者頭部偏向一次保持呼吸通暢,并詳細觀察患者意識清醒與否、瞳孔變化、呼吸變化等,避免出現腦部損傷,做好尿量檢測與腎功能檢查。
總之,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合并焦慮癥,可以針對患者病情實施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相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丁建欣,李建紅.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伴焦慮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5):106-107.
[2] 梁 行.中西醫結合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伴焦慮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09):148+150.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