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業是廣西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豬肉是廣西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
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事關“三農”發展、群眾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受非洲豬瘟和“豬周期”疊加影響,廣西生豬生產受到沖擊。據統計,2019年9月底,廣西生豬存欄量為1527萬頭,減少34%。目前,生豬生產下滑趨勢基本得到遏制。
廣西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領導提出的“突出抓好恢復生豬生產和肉品供應保障,切實保障民生的需求”的要求,堅持非洲豬瘟防控與恢復生豬生產“兩手抓,兩促進”,多措并舉,努力確保生豬市場供應。
前三季度全區屠宰生豬1025.08萬頭,同比下降10.14%,生豬供應基本可滿足市場需要。

認真落實自治區政府在自治區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指揮部(擴大)會議要求。
按照各市100%自給的肉豬出欄數量,明確各市生豬生產紅線指標,實行生豬生產紅線制度。
重點落實四項政策:
一是落實中央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對規模化養豬場進行短期貸款貼息,支持重點縣實施生豬恢復生產項目和代替肉豬生產短平快項目。
二是落實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重點對種豬場、規模化養殖場實行生產救助等。
三是落實中央財政和中央預算內資金,在17個項目縣組織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
四是落實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生豬規模場進行改擴建。
組織200多人專業技術隊伍,深入縣鄉、到場到戶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
自治區制定了防控非洲豬瘟恢復生豬生產有關技術規范,同時收集防控或者發生疫情后又恢復養殖成功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學可鑒、可復制推廣的防控模式和經驗做法。
揚翔集團加強防控恢復生豬生產的“鐵桶計劃”得到了各方肯定。
積極對接國內大型養豬企業,推介廣西生豬產業發展優勢,協助解決企業項目推進中存在問題,力爭項目盡快投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新希望六和集團、正邦集團、牧原集團、漢世偉集團、桂林力源集團等大型養豬企業正在推進投資180多億元的生豬養殖加工項目。
按月調度各地生豬生產情況,將生產調度范圍擴大到年出欄500頭以上或存欄300頭以上養豬場,準確掌握生豬生產動態情況,為開展豬肉市場供應調度提供決策參考。
大力宣傳防控工作的長期性,引導全區各地各有關部門樹立長期作戰觀念,避免麻痹大意、松勁懈怠,確保打贏這場持久戰、攻堅仗。
加大科學防控的宣傳力度,普及科學知識,引導群眾科學理性認識防控工作,支持疫情防控和生豬生產。
主動公開生豬生產和豬肉市場供應情況,把供應充足的信息傳遞給社會公眾,讓社會公眾放心安心,避免信息不對稱引發市場動蕩。
下一步,廣西將加大力度,重點解決“不敢養”、“不想養”“養不起”“誰來養”和“怎么養”等5個問題:
一是繼續強化技術支撐,總結推廣恢復生豬生產成功模式,著力解決生產者“不敢養”的問題。
二是落實好各項扶持政策,充分調動生產者積極性,著力解決生產者“不想養”的問題。
三是加大金融保險政策支持力度,著力解決生產者“養不起”的問題。
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著力解決“誰來養”的問題。
五是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著力解決“怎么養”的問題。努力穩定廣西生豬生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