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黨中央、國務院一項重要決策。2017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開展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優勢特色產業,聚力建設規模化種養基地為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生產要素聚集,“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建農民增收利益聯結機制,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農業建設樣板和鄉村產業興旺引領區,示范帶動省、市、縣形成梯次推進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體系,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截至2019年,農財兩部共批準創建了107個,認定了20個國家級產業園。
我區獲批創建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共4個:橫縣茉莉花、來賓市甘蔗、柳南區螺螄粉、都安縣肉牛肉羊。其中來賓市產業園已通過國家認定。
(一)橫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38萬畝,覆蓋3個鄉鎮。茉莉花種植面積6萬多畝,年產鮮花6萬多噸,占全縣60%。2018年產業園總產值118億元,園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萬元,比全縣高出32%。園內集聚了86家茉莉花企業,其中規上企業25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18家,產值超過30億元。圍繞茉莉花,產業園深入挖掘藥用、養生、美容等功效,不斷拉長茉莉花產業鏈,培育了正大香料、巧恩茶業等一批研發生產企業,推出了茉莉精油、茉莉純露、茉莉護膚品、茉莉香包、茉莉糕點等高附加值產品,搭建了電子商務產業園、雙創孵化中心等平臺,配套建設產業園倉儲物流中心,引進“農村淘寶”、“樂村淘”、“村郵樂購”三大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線上銷售量不斷攀升。2019年“橫縣茉莉花”“橫縣茉莉花茶”2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品牌價值高達202.97億元,成為廣西最具價值的農產品品牌。
(二)來賓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27.1萬畝,覆蓋5個鄉鎮。產業園布局為“一軸、兩園、三區”,主導產業為甘蔗、晚熟柑橘,其中甘蔗種植面積20萬畝、柑橘4.5萬畝。2018年主導產業產值51.6億元,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萬元,比來賓市高出38%。現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產業園按照“生產+加工+科技”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要求,以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建成高產高糖高質糖料蔗生產基地20萬畝,帶動全市建成105萬畝“雙高”基地,占全國15%;引入東糖集團等26家精深加工企業,綜合加工產值40億元,占全市30%;年加工制糖40萬噸,全部通過廣西糖網等電子網絡銷售。
(三)柳南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72.9萬畝,覆蓋3個鄉鎮。2018年產業園總產值57.2億元,螺螄粉加工產值2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萬元。共有21家本土生產企業入駐園區聚集生產,預包裝袋裝螺螄粉通過“線上+商超+實體店”進行銷售。原材料生產基地達到“千千萬”規模(千畝豆角、千畝螺螄、萬畝竹筍)。園內大力建設螺螄粉原料加工研發中心、數字化農業生產基地、田園人才實訓基地,促進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園區生產加工企業與10多家國內領先的科研院校建立技術合作關系,取得專利成果14項。其中,廣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獲授予“國家螺螄粉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牌匾,成為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螺螄粉企業。
(四)都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90萬畝,覆蓋6個鄉鎮。2018年園區總產值8.15億元,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家,肉牛飼養量4.6萬頭,占全縣31%,年出欄肉牛2萬頭,年產值約2.4億元;羊飼養量43.5萬只,占全縣54%,年出欄肉羊20萬只,年產值約2億元;主導產業初加工轉化率86%。現有廣西首條、國內先進的牛羊屠宰、分割、深加工生產線,年可屠宰肉牛10萬頭、肉羊30萬只。創新實施“貸牛還牛、貸羊還羊”精準扶貧模式,把戶均5萬元的小額信貸收益金置換成牛羊,貸給貧困戶飼養,實現“企業牽頭、政府扶持、農戶代養、貸牛(羊)還牛(羊)、還牛(羊)再貸、滾動發展”。
我區先后研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措施:一是將獲得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資格的產業園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二是制定出臺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2018~2020)三年行動方案》;三是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財政廳制定出臺了《廣西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方案》,從升級打造和財政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更大扶持;四是制定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通過打造一批高水平國家級、自治區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領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我區國家級產業園發展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產業融合不深入。精深加工環節薄弱,科技支撐能力不強,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休閑、生態、文化等多功能開發不足。二是利益聯結不完善。產業園與農戶的利益聯結還是簡單的土地租賃和產品買賣關系,聯農帶農機制創新不夠,農民沒有充分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快探索和實踐:
(一)打造全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著眼產業融合發展,在做強規模種養的基礎上,向精深加工、貿易流通、休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進軍,形成全產業鏈推進、多模式發展的格局。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打造集中連片大型原料生產基地。引導加工企業向產業園集聚,布局建設一批初加工和商品化處理設施,在核心區開展精深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配套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物流體系,積極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
(二)推進質量興農、創響區域品牌。要大力推進全程標準化生產,實現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全覆蓋,大力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發展綠色防控、節水灌溉,抓好秸稈、農膜、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創建一批區域公共品牌,支持入園主體開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培育一批知名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三)強化科技支撐,提升創新能力。鼓勵高校、科研院校與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組建科技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引導產業技術體系、科技創新聯盟、高新技術企業在產業園設立試驗站或基地,推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在產業園落地、示范、應用。創新推廣科研成果參股、技術人才領辦企業和兼職取酬等方式,吸引企業和科技人才入園投資興業。
(四)創新聯農帶農機制。建立企業、合作社和農民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僅停留在土地流轉、入園打工等簡單合作方式,而是鼓勵引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股份合作等形式入園發展,把聯農帶農實際效果作為政策支持的重要條件,支持組建產業化聯合體,帶動小農戶抱團發展。

橫縣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