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鈺,鄧小麗*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重慶 400042)
眼科門診手術室是接待門診擇期手術患者治療的場所,最大的特點是手術患者多且手術時間短,接臺快 ,為適應眼科手術要求,“輔助護士”這一具有眼科專科特色的職能角色應運而生,經過多年的實踐,輔助崗位護士在眼科門診手術室具有重要的作用,現介紹如下:
我院眼科門診手術室有1、2、3號手術間構成,手術室分為近視組、白內障組、機動組、輔助組,輔助崗位采取輪轉制,崗位為0.5-1年輪轉一次,隨著手術量的增加及優質護理的細化現增至2人。
1.2.1術前準備
1.2.1.1基礎性護理 測量生命體征,針對白內障及小手術病人術前進行術前血壓,心率,體溫測量
1.2.1.2點眼藥
1.2.1.2.1白內障病人術前點散瞳藥,應充分散瞳暴露手術視野以提高手術效果,術前瞳孔的準備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1],遇到散瞳不佳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高齡瞳孔括約肌硬化患者,抗青光眼、慢性虹睫炎術后、外傷性虹膜粘連患者[2], 應及時報告醫生及巡回護士,便于安排手術順序及準備手術器械。
1.2.1.2.2屈光手術患者術前需點眼藥包括那素達、典必殊、倍諾喜, 由于那素達能收縮結膜下血管,減少術中出血,減少醫生術中工作量[3],取得最好的術眼狀態進入手術間。
1.2.1.3結膜囊沖洗 充分沖洗結膜囊,并觀察沖洗前后結膜充血情況,如發現結膜充血較重應加強觀察及提醒醫生評估,如遇配合不佳的患者應強調手術中的配合及時反饋與手術醫生。
1.2.1.4手術眼別標記 應術前做好術眼與手術通知單之間的查對,對于語言表達障礙及老年癡呆患者應在家屬的陪同下一同查對,在術眼眉弓上做好▼符號,雙人查對后方可送入手術室。
1.2.2病情觀察
1.2.2.1術眼評估 眼內手術患者一般觀察術眼是否存在瞼緣炎、淚小管淚囊炎、結膜炎等,同時要仔細檢查患者病歷排除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等,降低眼內炎發生。
1.2.2.2識別高風險患者 包括老年患者并伴有多發病,精神極度焦慮患者,行動不便者,并嚴密觀察提高警惕.術前檢查手術病歷術前檢查符合手術標準,一旦發現指標異常及時報告手術醫生.對于視力較差、行動不方便的病人,接送病人及入廁應由專人攙扶,避免病人撞傷或跌倒的可能。
1.2.3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是現代醫院為滿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能[4]針對不同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術后宣教,宣教內容應清晰明確,患者易接受掌握為宜,并附術后宣教的注意事項教育患者及家屬,保證術后復查及保養效果.
1.2.4聯絡溝通
輔助間是手術室外界與手術室聯絡的橋梁,導醫臺護士,醫生,患者及家屬通過輔助護士進行信息傳遞及反饋,溝通中需信息準確且及時以保證正常手術進行。
1.2.5白內障病歷檢查
由于白內障手術為門診主要手術之一,日均100多臺人次,為保證手術質量與安全需進行常規術前白內障病歷檢查,術日前一日輔助護士需套寫手術模板,并進行白內障手術病歷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提出重新評估、修改、完善,以此確保患者手術質量與安全。
2.1 輔助護士是手術順利進行的保障。輔助護士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責任心,例如白內障與近視眼手術頻率較快,護士需要掌握手術的節奏與時間,評估接臺時間將患者有序的安排手術間外等待,而不致手術無法及時接臺影響手術進程,實現了眼科接臺手術的無縫銜接[5],同時也避免了老年等待過久易引發安全事故及造成不良的手術影響(屈光手術患者等待過長會產生淚脂而存在手術脫環風險[6])。
2.2 患者安全的保障 隨著現代手術室發展,連臺手術頻率和手術強度也有隨之增加 ,緊張繁忙的護理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5]。在準備的過程中輔助護士不僅要做好一系列的術前準備還要評估患者適應癥與禁忌癥,識別任一環節中的風險,確保患者圍手術期安全來保障手術患者的順利手術。
輔助護士并非助理護士[7],而 “輔助”一詞是指此崗位在手術室具有輔助手術順利完成效果,故命名為輔助崗位。作為門診手術室一個獨立的小組,它是根據專科護理特色而設立具有其特有的職能,它能充分發揮崗位優勢, 保障和提高了病人的圍手術期安全及護理質量。因此,眼科手術室設置輔助崗位是眼科專科護理管理的體現,具有科學性適應性及可行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