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巖
(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210022)
環境問題關系到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和居住條件,解決污水問題刻不容緩。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是現在事實呈現出來的污水污染問題依然非常嚴重。我們必須給出一個科學的、一個可實施的、見效快的治理方案。
我國作為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卻無法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要求,尤其是城市地下水首當其沖。據調查顯示,全國受污染的城市地下水所占比例已經達到了90%這樣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根據北上廣等9 個全國重要省市對轄區內的857 處水源監測的數據顯示,水質能達到I 類、II 類的監測井僅占2%,水污染情況不斷加劇,城市水資源污染治理形勢嚴峻[1]。
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水資源,一旦水資源被嚴重污染,后果不堪設想,日本水俁病事件就是最典型的警示,由于工業排放廢水中過量的汞和其他重金屬物質,可怕的怪病蔓延,患者初期出現口齒不清、面容呆滯、無意識的顫抖、四肢變形等癥狀,嚴重者最后演變為精神病,發出怪叫,身體嚴重彎曲,最后失去生命。污水可以做到在不知不覺中侵犯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飲用被污染的水造成的,全世界12 億人因飲用被污染的水而患上多種疾病。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污水治理關系到人民幸福度,所以必須要重視起來。另外水資源也是自然資源中的重要一部分,污水排放對生態帶來災難,比如水中過量的氮帶來的非原生生物瘋長,給生態平衡造成嚴重威脅,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分析,污水治理都必須及時進行。
第一是污水處理設施的落后和不齊全,工業污水的源頭來自工廠,但是據調查顯示,很多企業配套的凈化污水設備并不完善,甚至部分工廠根本性地缺失污水處理環節,違規生產。在污水收集系統中,收集管網占據重要地位,這也同時是工廠企業的盲點和軟肋,因為缺乏正確指導,很多污水處理網的規模非缺乏科學性,糾纏錯雜,難以發揮其作用。有些老舊城區因為即將面臨著翻新,保護基礎凈水設施被忽視,更是污水排放的重災區。
第二是規劃出現問題,政策落實不到位,在工廠確立項目之前都應該上報有關政府,如果項目本身就存在問題就會成為污水違規處理的潛在隱患,并且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存在不按計劃執行的情況,有關政策不能真正發揮作用,甚至部分工廠對標注的規則熟視無睹,導致部分企業為了利潤做出違規行為,進一步增加了污染源數量。
第三是監管力度和處罰力度不到位,一方面是監測部門沒有盡到義務職責,在保障居民用水這一點疏忽職守,有時在等到問題嚴重化之后才開始關注進行補救,或者是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裝作沒看見,毫無責任意識。特別表現在管網維護上,如果管網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解決,將會大大減輕違法排放問題,另一方面是在發現部分企業存在污水處理不達標后,懲罰措施不夠,普通的罰款或是言語上的警示是對他們的縱容,所以他們還會繼續選擇蔑視城市治理規則。
第四是相關人才的缺失,環境工程算不上是熱門的專業,再加上學科培養的不夠完整,大部分畢業生不會選擇污水治理方面研究意向為第一意向,導致污水治理專業高材生大量流失,技術沒有人力資源為基礎,寸步難行。
第一是多開展相關宣傳教育,首先對工廠企業負責員工進行培訓教育,提高個人素質,讓他們意識到污水治理問題的嚴重性,培訓者可以進行主題演講,也可以選擇實物展覽,優秀廠家學習等方式喚醒他們對環境保護的那份責任心。其次不要忽略社區的志愿宣傳,向社區居民闡釋這樣一個觀點,也就是污水處理和每個市民都有關,小到生活垃圾廢品的處理,大到市民的監督舉報作用,改善城市環境,人人有責,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群眾的力量進行深度的管理[2]。
第二是調節污水凈化系統結構,及時更改不合理的基礎設施,將目光放長遠,認清當前局勢,客觀分析現在出現的問題到底在什么地方,不要違背城市發展的趨勢,調整污水綜合治理路線,規劃出一張最合適的城市污水處理,在主干道和管網布局上多下功夫。并且設置預留方案,注重一個細節,一步一步穩中求進,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個環節,致力于實現污水治理的最優解。
第三是增大監管力度,建立有效的后勤保障,首先不應該放過任何一點細微的失誤,應該監督企業立刻進行整改,對一再犯錯的企業可以要求其停廠,接受進一步的處罰,堅決杜絕先污染后治理的不良風氣。要定期檢查管網的后期維護工作一旦出現破壞立刻采取進行補修,防止污水的繼續蔓延,進行二次污染,如果存在對污水管道可能有損壞的情況,如施工、地基建設等,則應當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揩施。
第四是大力吸引相關人才,學校有關專業的培養方案要適時革新,注重增加實踐機會,鼓勵學生在學業期間多進行相關的科研實驗和論文編寫,為環境保護事業輸送專業人才。同時相關政策也要吸引人才到環保部門就業,為其增加福利或是設置保障政策,形成大波人才涌入的新潮流,為污水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過去在污水治理上犯下的錯誤給城市發展帶來嚴肅歷史教訓,污水處理不僅需要人人參與,也需要正確的政策保障和監管制度的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