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李文
(福建省福建理工學校,福建 福州350002)
校企合作是當前中職學校專業教育一項極為有效地實訓教學活動,職業學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學生在企業進行實訓可以使實踐能力得到加強,從而提高職業能力。并且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多數大企業已經意識到人才儲備的重要性,并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當前許多企業選擇與學校之間開展基礎教育、以企業作為實訓基地的新型培養人才模式。學校與企業都是培養人才的主體,因此,如果兩者之間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不僅會達到雙贏的局面,而且對于中職學校的發展和培養緊缺人才都會起到良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基于此社會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機械專業實訓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1)讓機械專業的學生走近企業,通過幾個層面來開展。安排學生到企業的項目工程實踐基地展開實訓學習,由企業的項目工程實踐基地提供學生實踐操作訓練的教學場地與設施,并且由企業安排相關的管理人員、工廠技術人員等專業人員進行從旁指導。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以及身臨其境的觀摩,會對專業的實訓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知。
(2)基于校企合作,學校可以邀請企業的主管或是工廠的實操人才來學校為學生開展教學以及傳達實訓經驗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加強對企業的認知程度,并感受企業的文化,從而更好的學習機械實訓操作知識。
(3)安排機械專業的學生在假期的時候參加企業的社會實踐,到工程實踐基地實際的開展社會實踐工作,由企業的項目工程實踐基地來為學生安排相關的社會實踐崗位和實踐內容,讓學生對機械專業的具體環境下的操作有較為清楚的了解[1]。
校企之間可以合作為學生創建實踐基地,加強學校教學與機械專業實際操作之間的教學結合,彌補學校教育與實際環境下操作存在的差異,培養和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校的機械專業與企業之間合作創建校外工程教育實踐基地,并建立合作研發平臺。教師帶領學生走訪企業的工作環境,并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機械專業相關的科研工作中。另外,教師通過承擔企業的橫向科研課題,可以使得課題組教師的科研能力得以增強,并且還可以促進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校企合作開展的競賽平臺中競賽的選題是來自企業,學生如果參與到競賽中,可以理論聯系實際,將自身的特長和專業技能充分的發揮出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實踐的積極性。因此,當前的學科實訓操作競賽已經成為機械專業實訓教學中的一個特色[2]。
機械專業的課程開發需要對教學與實訓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這兩點給予充分的考慮。校企雙方共同對學生制定實訓教學計劃、實訓標準。而學生的基礎理論課以及專業理論課是由教師進行教學,而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是由企業提供,在企業完成,并且,機械專業的實訓課程需要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另外,機械專業的教材應在基于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在編寫的時候需要聘請機械行業的專家與學校教師針對機械專業的課程特點,并結合學生在企業真實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材。
機械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一直存在著滯后于生產實際的需要的情況,并且以往的技能實訓教學中,學生所學習到的技能主要是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與今后在實際崗位中所要求的專業技能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而且在學校的實訓教學中,通常都是根據教材的安排來進行實訓教學的,而受到教材系統性的影響,每個實訓項目常常只會根據單一知識點安排;因此,由于知識的單一性而導致實訓項目技術的分散,這是對于學生掌握實踐操作來說是極不利的,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設立一個綜合性以及可以培養學生全面能力的實訓項目。基于校企雙方共同開發的實訓基地中,共同制定標準,共同選擇學生適合的實訓項目內容。首先中職學校應深入企業,并充分的調研企業的崗位設置、工作過程、技能要求等。以企業真實的實踐工作為主要依據選取機械專業學生的實訓教學內容,做到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內容一致。
綜上所述,基于校企合作機械專業實訓教學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實踐操作動手得到了加強,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中職學校要不斷的對學生進行實踐性的培養,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從而為社會輸送技術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