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章
(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九龍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曲靖 655811)
隨著我國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地區對農業生產活動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各地區的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升。在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背景下,農業機械的操作安全成為維護農民人身安全、保證農民順利作業的重要手段,其中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為主要維護形式。現階段,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道路運輸安全隱患、加工作業安全隱患、企業安全隱患等。基于此,地區主管部門工作人員要結合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掌握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基本特點,制定相應的安全監督管理機制,促進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1]。
羅平縣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是云南省曲靖市下轄的縣之一,具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煙葉生產第一大縣”的稱號,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便利;羅平縣人口數量為54萬人,年總產值約為135億元,在云南省地區內各縣城的綜合排名位于第22名。
近年來,羅平縣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地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提出了“六有”目標,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羅平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逐年提升,其中具有相應的配套農業機械82臺,但推廣及應用水平較低,無法為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貢獻。羅平縣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主要是由于農民對于農業機械的認識程度不足,且容易發生農業機械操作安全事故,降低了當地農民運用農業機械的熱情[2]。
(1)農業機械運輸安全隱患問題。羅平縣地區的地勢情況復雜,存在較多的山區,且山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區內的人民文化素質程度不高,農業機械運輸存在“三差”的情況,一方面是農業機械駕駛員的安全意識不足,沒有認識到安全駕駛的重要性,且存在駕駛報廢農業機械、超速、酒后駕車、載客搭人,不辦理保險等問題;另一方面式山區的道路路面較窄,運輸環境較為復雜,且路況較差,容易造成農業機械安全性能損壞。
(2)農業機械加工作業安全隱患問題。羅平縣存在農業機械設備數量較多、分布廣泛的情況,加大了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的難度,促使地區農業機械設備無法及時得到維修,造成安全隱患;另外,地區一些農業機械操作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缺乏安全意識,存在不按照規則駕駛的情況;缺乏專業的農業機械維修人員,導致地區農業機械設備的整體維修護理水平較低,不能夠將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中[3]。
(3)農業機械設備企業安全隱患問題。在地區的農業機械設備市場中,一些農業機械企業的資金周轉難度較大,存在資金周轉困難、推廣人才短缺的矛盾,促使地區的農業機械設備企業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甚至逐漸走向衰亡。舉例分析,一家農業機械軸承企業,原本存在800多名員工,但是受到市場經濟發展的沖擊,企業運營決策失誤,存在大量的負債,而地區內的農業機械設備需求量較小,無法有效解決企業經濟困難;此時一些農業機械設備企業就會偷工減料,影響農業機械設備的整體質量,造成安全隱患,不利于地區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
上述提到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點,地方政府提出的相關要求與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缺乏一致性,造成農業機械操作監督管理困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之后,國家取消了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的“三權”,調整了相關主管部門之間的權利與責任,但是,由于不同地區之間存在一些內部差異,地區為了強化交通管理,提出了農業機械部門的“農機交通安全檢查”任務,加大了農業機械部門的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難度,不利于地區安全管理體系的完善與發展[4]。
第二點,缺乏對基層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的重視。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機械逐漸成為現代社會農業生產中的主要工具,各個地區的農業機械安全管理成為重要工作。但是,由于農業機械部門發展周期較短,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兼職管理人員,缺乏正式編制,且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法律法規及安全管理教育。
針對上述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問題,地區農業機械主管部門要加大農業機械的推廣力度,讓農民、農業機械操作人員能夠形成科學的機械操作與運用觀念,按照規定與標準操作,避免發生違規操作的情況。主管部門要拓展農業機械的推廣渠道,分別通過微信公眾號、小視頻、網頁、地區部門官方網站等路徑進行傳播,通過直觀的方式讓地區農業從業人員看到農業機械設備的正確操作方式,認識到違規操作的危害與后果[5]。此外,農業機械主管部門要結合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建立專業化的農業機械推廣與安全監督管理隊伍,結合現在職監管人員年齡較大、人員較雜的情況,積極引進大量的優秀人才,比如:農業機械專業畢業生、具有豐富經驗的農業機械技術人員等,提高農業機械安全監管隊伍的專業水平,為地區農民提供專業化、標準化的農機推廣、監督、管理服務。
針對上述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問題,地區農業機械主管部門要積極聯合地區政府單位及上級部門,爭取領導對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的重視,形成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合力,充分發揮地區公安部門、交通管理部門、農業機械部門、農業生產部門的職能,促進地區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范化發展。此外,地區政府領導要積極開展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的指導工作,切實解決地區農業機械安全管理問題,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引導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制度化、標準化發展。
針對上述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問題,政府要加大對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的人力與物力資源投入。根據地區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發展情況及存在問題,比如:道路行駛的拖拉機問題等,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提出相關規定,促使各方人員都能夠按照規定展開工作,從而提高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建設水平,維護地區農業機械生產安全。
針對上述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問題,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及時解決現存的監督管理人員編制及職業素養問題。近年來,地區農作物種植規模逐漸擴大,農業機械的應用需求不斷提高,原有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團隊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管理需求。基于此,要調整團隊結構,保證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人員在編制之內,受到主管部門的直接管理,規范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行為[6]。
綜上所述,面對當下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地區主管部門工作人員要結合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分析問題產生原因,根據地區種植內容,制定科學的農 業機械推廣與安全監督管理機制,提升地區農業機械的應用水平。地區主管部門要加大農業機械推廣力度,拓展多種推廣渠道,還要組建專業的農業機械推廣隊伍,提供安全監督管理服務;更要聯合當地政府單位、調整地區相關規定、加大管理資金投入、借鑒成功監管經驗,推動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