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琢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0)
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不僅是提高高校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同時也能夠實現高校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在新時期的高校教育過程中,需要充分運用發展的眼光去優化教育模式。高校輔導員是指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形成完善人格的關鍵,而專業課老師則是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關鍵,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能夠使高校真正實現全面育人,從而推動高校教育改革的落實。
(1)高校協同育人機制能夠使教育內容實現互補。在傳統高校教育模式中,輔導員與專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職責。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更多地是對大學生思想道德進行教育,專業課老師則是重要對大學生的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指導。兩者雖然在教育中心上有著不同的關注點,但在當代的素質教育目標下,輔導員與專業老師的教學活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高素質人才[1]。因此,在高校育人中加強協同育人,通過在專業課中滲透德育教育以及在輔導員工作中強化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認識,能夠更好地實現教育的互補。
(2)高校協同育人機制能夠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高校建立協同育人機制也能夠更好地發揮教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在協同育人目標下,高校輔導員和專業課老師可以共同確定育人方案,從而提高教育效率。在輔導員的思想道德工作安排中,可以根據專業課的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從而使專業課老師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課余情況,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調整。
(1)搭建高校協同育人平臺。高校開展協同育人工作時,需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具有思想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相結合的平臺。協同育人平臺中可以將高校發生的優秀事跡、學生就業信息以及專業技能的社會實踐機會等進行結合展示,并在平臺上建立一個可以供輔導員、專業課老師以及學生的交流溝通模塊,從而提高協同育人的互動性[2]。協同育人平臺還可以將學生的全面情況予以綜合記錄,如學生在專業課上的紀律情況、成績情況,還有在生活當中的思想道德情況、實踐參與情況等多方面的內容,使學生和老師能夠通過協同育人平臺更好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協同育人機制的實施效果。
(2)建立協同育人考評機制。高校協同育人機制不僅是對學生的鞭策,同時也是提高高校教師隊伍水平的有效途徑。通過建立協同育人考評機制,能夠使高校輔導員和專業課老師打破原有的工作限制,將自身的工作內容進行不斷豐富和創新,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成長[3]。高校協同育人考評內容需要具備科學合理的量化比較性,從而使高校輔導員和專業課老師能夠公平地實現評價。高校協同育人機制中,評價者不僅是高校領導、專家以及其他教職員工,還需要包括學生的評價,從而使協同育人評價結果能夠真實地反應教學情況。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在高校中開展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的協調育人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應當始終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加強協同合作水平,推動高校教育的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