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雄
(新化縣堤防管理處,湖南 新化417600)
我國國土面積非常遼闊,各地環境差異較大,南方地區在夏季降雨季節非常容易出現洪水情況,洪水的汛情也逐漸增大,給當地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非常大的隱患。對于這種情況,我國相關單位應該積極開展防汛抗旱工作,加強多降雨地區的水利工程建設,并從各方面收集降雨地區的降雨情況,從而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效果。由于傳統的人工工作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階段的需求,相關部門針對各地方的實際情況,在水利工程中引入了信息化技術,從而保證了水利工程的工作效果。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水利信息化建設并不完善,導致各地方的信息傳輸不及時、信息交流少以及信息獨立嚴重等,嚴重影響了各地區聯合防汛抗旱的工作。在未來的防汛抗旱工作中,應該引入大數據、云計算的信息系統,同時保證各地區的降雨信息的共享,從而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支持。
在2017年7月份我國長江中下游出現了強降雨情況,從而導致湖南橘子洲被洪水貫穿,這次出現的強降雨情況導致長江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水位,引起各條主流、支流的水位升高,從而使得湖南省115個縣大約400萬人遭到了洪水的影響,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了60億。由于我國的國土面積非常遼闊,各地方的地形、氣候也不十分相同,有些地方干旱比較嚴重,有些地方洪澇比較嚴重,從而使得防洪抗旱工作很難統一工作。且各地方的水利工程建設存在一定的差異,使得信息的交流難以統一,從而導致傳統的水利工程難以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針對這種情況,相關單位在水利工程中引入了信息化技術,使得各地方的信息匯總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并且也方便了信息交流,同時通過信息化平臺,相關單位在進行防汛抗旱時可以很快查找出降雨情況、洪澇情況以及水利工程等防洪抗旱關鍵數據。除此以外,水利信息化還可以用來提升預警以及應對災害的能力,從而降低洪水和干旱造成的損失。
近年來,我國逐漸加大了水利部門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但是因為水利部門的工作環節相對比較繁瑣,并且信息化技術的專業水平比較高,從而導致水利部門中信息化建設的程度不足,在現階段只形成了初期的網絡覆蓋,在信息收集以及信息傳輸等方面明顯不足。現階段的信息化只能夠對河流的某些方面進行監控,沒有辦法做到全面的收集工作,同時該部分的標準規范也沒有進行統一,從而嚴重影響了信息化平臺的信息處理。除此以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信息化平臺對數據的處理也很難保證準確性和及時性,從而影響了工作效果。
干旱和洪澇發生的地區也比較多,并且我國各省市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信息化發展程度不同,使得信息化設備的投入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差異,導致防汛抗旱的數據很難保證速度。并且有些地方的水利信息化設備無法進行定期的維修和更換,嚴重影響了水利信息化的工作效果。一般情況下,洪澇和干旱發生的時候信息化平臺需要處理的信息非常龐大,而且地區的跨度也比較大,這就要求平臺的設備具有非常高的信息處理能力,從而保證其能夠更好地處理降雨信息、河流情況、旱情狀況以及物資種類等非常重要的數據。
在防汛抗洪時,相關單位的許多部門都有信息化系統,各個部門的信息化系統工作領域不同,在處理信息時有些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各個部門之間信息處理獨立進行,無法做到信息共享。并且沒有進行實時更新,依然選擇舊有的管理模式,使得各部門的數據處理無法統一,從而影響了防汛抗旱工作效果。管理系統程度不足會使得項目的運行不能夠進行統一的安排、信息處理重復、工作時間漫長以及覆蓋面積狹小,從而影響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整體效果。
自2003年6月份發改委批轉《國家防汛抗旱工作指揮系統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后,2005年我國已經進入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建設中,并對其信息采集系統、應急指揮系統以及視頻監控系統進行了改進工作。除此以外,工作人員也從傳統的工作思想中擺脫出來,從部分防洪抗旱到全面工作過度,不但保證了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性,還使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了保障。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相關單位需要處理的信息數據非常的多。其種類也比較多,同時還要參考水利工程的歷史數據。所以在建設水利信息化時要以大數據中心建設為基礎,完善嚴格的規章制度以及相關規定,從而保證基礎設施、參考資料、數據系統以及工作人員能夠嚴格按照研究進行工作,從而提高防洪抗旱的工作效率。相關行業標準應該按照我國水利方面的標準為基礎,同時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并且還要預留出可調節部分,為后期的改進工作留出部分空間。在技術方面要以水力資源為核心,嚴格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范圍,同時結合水利信息化系統,制定出適合當地情況的技術方案,從而保證防洪抗旱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數據處理方面應該堅持以信息系統的大數據處理為基礎,整合技術規范以及技術標準,從而提升工作的系統化以及標準化。
數據處理的不斷加大,對信息化系統設備的要求也不斷增加,大數據處理技術是保證信息處理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想保證其能夠快速的處理大量以及多樣的信息就需要對系統中用到的設備加大投入,在保證基本工作能力的同時還要對系統進行實時更新,從而使得系統的設備更加高速的運行。在防洪抗旱工作中,系統能夠收到的數據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各種數據信息,同時包括了水利、天文、河流、災害以及氣象等各方面的情況,通過更新信息化系統的硬件,使其能夠在最短時間找到工作人員需要的文件,從而為后續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通過提高大數據計算技術以及更新計算機硬件可以使得防汛抗旱工作的預警能力以及應急處理得到非常大的提高。除此以外,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把各部門收集到的數據傳輸到互聯網上,從而實現信息的共享。通過加大系統各方面的投資,使其在技術性和時效性等方面得到改進。
通常可以把水利信息管理分為水資源管理系統和防汛抗旱指揮管理系統,通過建立數據庫、信息查詢系統以及方案決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效果,但是相關單位要想進一步改進工作的效果,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建立標準化的管理系統,通過標準化管理系統可以提高數據收集以及防治方面的工作效果,尤其是對那些洪澇或者是干旱比較常見的地方,通過標準化管理系統,可以集中化解決該地區的災害問題。通過防洪抗旱指揮管理系統,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對各地區的工作范圍進行統籌安排,并對其數據進行系統的整合工作,實現不同部門間的信息交流,降低了工作的重復性,從而提高了防洪抗旱的工作有效性。
在現階段,信息化已經被引用到了各行各業,在水利系統中加入信息化也成為了必然趨勢。但是我國的水利信息化在建設時并不十分完善,信息化系統設備的不足、管理模式的僵硬以及行業標準的不統一都給防汛抗旱工作中水利信息化的應用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通過加大投入、規范標準以及改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預警和防治能力,從而保證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