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亞蘭 文爽 熊也納
北京出版集團于2015年創辦十月文學院,并以十月文學院為龍頭,率先在國內外特色區域建立“十月作家居住地”,旨在以文學為載體聯結中外、聚攏資源,通過組織中外作家、翻譯家前往“居住地”進行創作體驗,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學文化交流活動。“十月作家居住地”切合“一帶一路”文化戰略規劃,在推動中國文學尤其是北京文學“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稱“十月作家居住地”海外項目“開創了作家創作交流、版權交易、圖書展示、品牌傳播為一體的新模式”。
“十月作家居住地”,是北京出版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拓展出版合作的重要平臺,是十月文學院的創作項目延展地和文學交流平臺。“十月作家居住地”運行四年來,致力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傳播“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為北京文學和中國文學“走出去”做出了應有貢獻,已成為廣受關注的文學創作與文化傳播平臺。目前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11處“十月作家居住地”,包括布拉格、愛丁堡、加德滿都、紐約、莫斯科、北京、拉薩、李莊、武夷山、麗江古城、西雙版納。下一步,將繼續鞏固并多元化發展“十月作家居住地”建設成果;在國內外重要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設新的“居住地”項目;每年邀請多位著名作家入駐海內外“居住地”,并組織文化交流活動,推動原創文學精品創作出版;繼續辦好每年一屆的“十月作家居住地論壇”等。
“十月作家居住地”從2015年建立以來,一直作為公益項目運行,社會效益顯著,已成為促進“一帶一路”文化傳播、推動北京文學“走出去”、推廣“十月”文學品牌的重要平臺。作為長期運行的項目,下一步,它還將繼續承擔這個使命并要做好、做實,為推動中國文學尤其是北京文學“走出去”做出不懈努力。
一、項目實施的主要舉措
該項目作為在“一帶一路”文化傳播中共同搭建的中國文學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輻射地區的推廣傳播平臺,將長期運行,每年安排數批中國作家前往“十月作家居住地”寫作居住,并同時舉辦、參與一系列當地和周邊輻射國家城市的文化活動,同時完成文學交流、版權交易、專題圖書展示等項目,直接面對當地出版人、翻譯家、作家、學者和社會公眾,并借此平臺,通過多樣化適應當地特點的手段,介紹推廣中國優秀作家,有效地將優質的中國文學出版物推介到海外,并積極引進國外優秀作家作品。同時,還將積極邀請外國作家、藝術家到訪中國,進行考察寫作。
二、項目取得的成績和實效
截至目前,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立11處“十月作家居住地”,包括布拉格、愛丁堡、加德滿都、紐約、莫斯科、北京、拉薩、李莊、武夷山、麗江古城、西雙版納。著名作家吳雨初、馬原、韓少功、余華、葉廣芩、蘇童、格非、劉慶邦、徐則臣、萬方、寧肯、梁鴻、弋舟,青年作家文珍,著名翻譯家劉文飛、美國翻譯家托馬斯·莫蘭、著名文學評論家陳曉明先后入駐海內外“居住地”,在社會效益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聚攏首都創作力量和創作資源,促進文學創作出版與交流
北京市委宣傳部杜飛進部長在第二屆北京十月文學月啟動暨“十月簽約作家”計劃發布活動上的講話中強調:“十月文學院的核心任務是文學創作,要緊緊抓住創作生產優秀作品這個中心環節,切實加強對優秀作家的團結凝聚和引導服務,激發創作熱情,開發創作潛力,提升創作實力。”十月文學院認真落實領導指示精神,通過“十月作家居住地”,緊密團結了優秀作家,促進作家文學創作出版,產生了一批有重要影響力的創作成果和出版成果。入駐作家吳雨初《訪烏金》、馬原《谷神屋的貝瑪》、蘇童《拜訪伊凡·克里瑪先生》發表于《十月》雜志;葉廣芩首部兒童文學作品《耗子大爺起晚了》和《花貓三丫上房了》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徐則臣《北上》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萬方創作的關于父親曹禺的回憶錄《我和你》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劉慶邦《家長》首發《十月》雜志,單行本即將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阿來長篇小說《云中記》首發《十月》雜志,單行本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寧肯《天·藏》已在捷克出版,英文版也正在翻譯之中。
(二)多渠道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北京文學的海外譯介與傳播
以“十月作家居住地”為軸心,輻射周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作家駐留期間,組織開展各類品質精良、形式多樣的專業文學活動,宣傳推介作家作品,并安排作家深入當地文學界、翻譯界、出版界、名校(如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法蘭克福大學、布拉格查理大學等)開展交流活動,講好北京故事,并有針對性地聯絡當地出版人、翻譯家,具體有效地推介北京作家作品的海外傳播。此外,通過“外國翻譯家駐留計劃”“十月翻譯版權交流平臺”在海外“居住地”(英國、尼泊爾)開設“十月”圖書專柜等方式,進一步拓展北京文學“走出去”渠道,有效促進了“十月”文學成果的海外譯介傳播和國際版權合作。已有北京出版集團的文學圖書在捷克等國實現版權輸出,成為“十月作家居住地”平臺的輻射成果。
三、項目實施的心得體會
(一)重視前期調研,確定選擇每處“居住地”城市的標準和條件
“十月作家居住地”主要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選擇時的主要考慮因素有:在中國和全球文化格局中的地標意義、地域文化特色、人文內涵和文學傳統,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支持條件等。目前已經設立的11處“十月作家居住地”各具特色,或具有濃郁的本土文化底蘊,或具有深厚的文化交流基礎,或是重要的世界文學城市,或是“一帶一路”版圖上具有地標意義的城市。每一處“居住地”的選擇和落地,包括合作方的選擇,十月文學院都要經過實地調研和考察,以保證“居住地”的品牌形象和可持續性發展。十月文學院與合作方在“十月作家居住地”文化品牌的建設維護、推廣宣傳,以及推動入駐作家創作交流、活動服務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同促進“十月作家居住地”以及中國文學的繁榮發展。
(二)保障作家在“居住地”沉下心、呆得住,還有成果
對于作家來說,“十月作家居住地”是一個讓他們深入體驗異地生活、積累創作素材、啟發創作靈感、潛心思考創作的地方。我們與各個“居住地”的合作方共同努力,為作家在“居住地”及周邊地區安排生活體驗、創作與交流,營造良好的生活和寫作環境,同時,為作家作品的宣傳推廣構建有效渠道。在選擇入駐作家方面,也會從作家的創作計劃入手,進行精心遴選,做好充分準備,確保作家對其入駐的“居住地”具有濃厚興趣,有相關創作計劃,并愿意積極參與同當地文學界和文學愛好者的溝通交流。
(三)加強風險控制,設定必要應急機制
該項目的海外運作,關乎意識形態安全、外交安全、文化安全和資金合理使用,因此至關緊要。合作各方達成共識并簽訂協議,力求意識形態安全、文化安全和外交安全,各方一致保證資金按規定合法使用。該項目的一切工作,都要建立在各項安全之上。凡是以該項目名義組辦的書展、研討會、講座、沙龍活動、中外交流、相關組織的合作等項目,都將嚴控選擇相關人員,并與責任人簽訂有關意識形態安全和文化安全責任和義務的內容保證書,并預先設立必要的應急機制。
(四)申請國家政府資金政策扶持,推動項目順利運營
“十月作家居住地”建立以來,一直作為公益項目運行,資金方面的壓力遞增,需向政府尋求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目前項目得益于“絲路書香”重點工程項目資助,第一期項目得以順利執行和運營。
四、推動出版“走出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一)建議在“居住地”運營及活動經費方面給予政策及專項資金支持
為了穩固并促進“十月作家居住地”持續深入發展,為中國文學和文化“走出去”做出更大貢獻,希望從國家政府支持角度,繼續給予支持。
1.資金支持。目前國家專項資金普遍要求為一年一申報,申報內容不能與之前雷同,由于“十月作家居住地”是一項長期項目,并且隨著“十月作家居住地”的深入建設和發展,資金投入方面需要更多支持,希望該項目能繼續申報并獲批國家政府的有關專項資金;或能否將“十月作家居住地”作為特殊項目予以立項并給予一定額度的專項資金支持。
2.政策支持。在“居住地”實際運作中,除組織文化交流活動、版權推介、翻譯出版等相關費用外,作家往返交通費用及住宿費用也占用了較大比例,但在專項資金審核交通費和住宿費等方面難以操作。
(二)依托獨特的國際交流活動,落地“居住地”建設成果
通過每年舉辦“十月作家居住地論壇”“外國翻譯家駐留計劃”“十月翻譯版權交流計劃”等國際交流活動,與外國翻譯家、漢學家及各國出版機構密切合作,有效促進北京和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與國際交流合作。十月作家居住地論壇已成為每年北京十月文學月的重要國際活動之一。
(三)加強高端項目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
除引進專門的翻譯人才和版權貿易人才外,建議加大對目前從事該項目具體工作人員的培養力度,提供業務培訓、交流提升、信息互通等渠道,為“居住地”不斷拓展深入發展夯實基礎。
五、結語
“十月作家居住地”的建設發展,將牢牢把握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和對外工作方針原則,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引領,以塑造國家良好形象、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服務黨和國家對外戰略為基本任務,將緊緊圍繞推動中國文學尤其是北京文學“走出去”這一重要任務,力爭在未來,為北京文學創新發展聚攏更多全國優秀作家,力促更多優秀原創作品落戶北京,并進一步面向全國和世界推廣北京文學優秀成果,努力以日益擴大的影響力和日益豐富的成果,為北京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單位系北京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