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出口綜合部
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是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五家核心成員單位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出版物進出口企業之一。“走出去”業務是公司成立之初的主營業務之一。2012年7月,以運作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科幻著作《三體》三部曲英文版為開端,公司開始經營版權貿易業務。2015年,“教圖版貿”品牌成立。版權貿易業務定位類型文學輸出,著眼于科幻奇幻、懸疑、少數民族文學等文學類型,以獲得雨果獎的《三體》版權輸出項目為起點,深入多語種市場,采用創新、市場化的運作方式,致力于打造中國當代優秀類型文學“走出去”基地,輸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傳播力的名家力作。
經過多年卓有成效的運作,公司連續入選“2015-2016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2017-201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2019-202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教圖版權貿易項目2016-2018年連續三年榮獲北京市提升出版業國際傳播力專項資金獎勵扶持。“中國當代優秀類型文學‘走出去基地項目”入選“2017-2018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和“2019-202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2018年,公司入選首批新聞出版廣電“走出去”示范企業。
一、項目實施的主要舉措
教圖版權貿易業務在選題策劃、翻譯、國際營銷和出版發行等環節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探索實踐。
選題策劃方面,公司從作品的文學價值、市場價值和文化傳播力特性三個角度出發,評估、確定外譯作品選題。基于這一標準,公司已初步確定將科幻文學、懸疑文學和少數民族文學為代表的類型文學,作為未來拓展版權貿易業務的重點方向。
翻譯方面,以《三體》三部曲為例,在得到作品外文版的授權后,立即重金聘請了兩位世界一流的美籍譯者來翻譯近108萬字的作品。先翻譯作品后選擇合適的國外出版商的“走出去”模式是一種業務和運作方式的創新,需要承擔更多的項目投資風險,但這樣操作無疑使公司在遴選優質國外出版商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在外文版圖書的國際營銷方面,也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的嘗試。以《三體》三部曲英文版為例,通過多渠道向國際知名科幻作家、科幻小說編輯征集作品書評,為作品設立專屬英文網站,在北美主流社交媒體平臺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上定期發布作品及作者的最新動態,還為作品制作了宣傳短片和主題曲,以上國際營銷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家和作品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出版發行方面,把著眼點放在了“高大上”的國際品牌出版資源上,力求精品出版、出版精品。精品出版方面,尋求與國際知名的品牌出版商合作,除之前提到的《三體》三部曲英文版外,《三體》三部曲德語版、土耳其語版分別花落德國和土耳其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科幻文學專業出版社,法語版落戶法國第四大虛構文學出版機構。出版精品方面,把中國的文學作品交給國際品牌出版商出版,也意味著能夠利用其品牌和渠道優勢來出版高品質的中國文學外譯作品。
二、項目取得的成績和實效
2015年2月起,《三體》三部曲第一部《三體問題》英文版獲得包括科幻“雙獎”星云獎和雨果獎在內的五項科幻大獎提名,是1976年以來第一部獲得星云獎提名的翻譯作品。同年8月,最終將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納入囊中,成為第一部獲得該項殊榮的翻譯作品。2017年,《三體Ⅲ:死神永生》英文版,先后獲得世界級科幻獎軌跡獎的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和第64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提名。放眼世界,《三體》三部曲小語種版本也連創佳績。《三體》德文版榮獲德國庫爾德·拉西茨獎最佳翻譯小說獎,《三體》西班牙語版獲凱文獎(Kelvin 505)2016年度最佳國際科幻小說獎,《三體》法文版入選法國幻想文學大獎(Grand Prix de l'Imaginaire)外國小說類提名。
隨著《三體》三部曲外文版輸出規模不斷擴大,作品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英文版首部作品《三體問題》一經上市,即受到英美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衛報》等。同時,該作品各語種版本也在相關國家的主流媒體上得到一片贊美,如西班牙的《國家報》《世界報》《ABC》,德國的《明鏡周刊》《法蘭克福匯報》,法國的《世界報》《文化法國》,波蘭國家廣播電臺,芬蘭國家廣播電臺,瑞典國家廣播電臺等。
截至目前,《三體》三部曲已累計輸出25個語種,外文版權全球銷量逼近200萬冊,英語版(美國版和英國版)累計銷量已突破100萬冊。《三體》德語版累計銷量近20萬冊。2018年3月中旬上市的《三體》波蘭語版,當年10月已加印兩次,三次印量總計11000冊。科幻作品《球狀閃電》已成功輸出到美國、英國、波蘭、俄羅斯、捷克等國家。《超新星紀元》已成功輸出到美國、英國、波蘭、俄羅斯等國家。《三體X·觀想之宙》已成功輸出到美國、英國、西班牙。懸疑作品《死亡通知單(暗黑者)》也已成功輸出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家。少數民族題材作品《西藏生死戀》已成功輸出英國,《藏婚》已成功輸出越南。
三、實施項目的心得體會與思考
作為一家中央對外文化貿易企業,為突破“走出去”發展瓶頸,一直致力于對外文化貿易領域的業務創新。
第一,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只要找對突破口,依然大有可為。科幻文學在國際文學舞臺上的成功證明,國際文學界及海外讀者并非完全不買中國作品的賬,而可能是運作理念出了問題。因此在選題上,要從作品的文學價值、市場價值和文化傳播特性三個角度出發,評估、確定外譯作品的國際出版價值,選出綜合價值較高的作品。
第二,遵循先翻譯后輸出的業務模式,盡量全文翻譯,避免只翻譯書目內容和樣章。這樣操作,雖然需要承擔更多的項目投資風險,但在遴選國外優質出版商的過程中就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話語權,這是尋求中國文學“走出去”突破口的大膽探索。
第三,創新國際營銷方式,選擇高質量合作伙伴。在開展版權輸出工作過程中,始終秉持“以營銷創價值”的理念,盡可能地為所運作的文學作品做巧形象設計、做好形象宣傳。同時,選擇實力雄厚的海外出版社進行版權輸出,有利于充分利用其品牌和渠道優勢出版精品。
四、推動出版“走出去”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第一,加大對文化輸出、版權貿易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版權貿易業務的項目運作周期十分漫長,從購入版權到海外出版往往至少需要2.5-3年的時間。這期間,從購入作品版權,到支付高昂的翻譯費用,無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資金往往成為嚴重制約擴大作品輸出規模、提升海外出版品質的瓶頸,不利于出版“走出去”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誠摯希望相關部門加大對文化輸出、版權貿易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
第二,加大對產生一定國際影響力的“走出去”企業與項目的扶持力度。中國出版“走出去”已屬不易,若在此過程中還在國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則更非易事。加大對產生一定國際影響力的“走出去”企業與項目的獎勵力度,將極大鼓舞行業士氣,吸引更多優秀、個人加入到“走出去”的大軍中,形成良性循環。
第三,提供更多行業內交流分享的機會。好的經驗,甚至是有啟發意義的教訓都值得被更多的從業人員分享和借鑒,這樣可以在提高“走出去”效率的同時,讓各單位避免走許多彎路。“走出去”是一個處于爬升期的業務,需要不斷的創新,一個單位做得再成功,也會有思維的盲點。多進行思想的碰撞,或將提升我國出版“走出去”的整體實力。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