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寒
摘 要:智能投資顧問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基礎技術,以市場為分析對象,為客戶提供投資顧問功能。在新技術展現強大功能性的同時,暴露出來的監管問題不容忽略。從智能投資顧問發展現狀入手,研究目前智能投資顧問存在的法律監管問題,提出智能投資顧問的監管建議。
關鍵詞:智能投資顧問;風險;法律;監管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4-0015-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智能投資顧問的產生,最初源于美國市場興起的“機器人理財”概念。這一概念出現以后,在短時間內得到主流市場認可,而后在全世界范圍傳播。中國智能投資顧問的發展基本處于“初生”階段,除部分作為宣傳手段外,無論從現實還是法律合規角度來看,對投資者和經營者而言,其余智能投資顧問平臺都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
1 ?智能投資顧問的概念及現狀
智能投資顧問(robo-advisor或robo-advice),又稱自動化交易平臺(Automated investment platforms)、自動化交易工具(Automated Investment Tools)等。其本質是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投資咨詢和投資顧問領域。智能投資顧問是以金融大數據為基準,運用人工智能計算的處理方法,以量化的統計、分析模式,向客戶反饋當前市場投資方向實際情況的一種方式。智能投資顧問的作用是向客戶提供出有針對性的投資建議,或打包基金產品為客戶提供選擇[1]。
目前投資建議一般被分為兩類:一是根據投資者個人偏好,通過計算得出的個人建議;二是不對特定個體進行分析的一般性建議。2015年5月8日,美國將智能投資顧問作為一種自動化投資工具向投資者宣布,投資者通過點擊移動設備和電腦便能進行一系列投資操作,其要表達的核心功能是一種廣泛的“自動化”。但智能投資顧問不僅具有資產自動配置和資產賬戶管理的功能,同時也具備了提供投資建議的文字解釋功能[2]。
我國當下有兩種智能投資顧問平臺已經或將要公開推出[3]。一是以獨立第三方智能投資平臺為主的類型,其特點是可以根據客戶實際情況和偏好等,為客戶定制投資建議,例如藍海智都、聚才加、易信(Mimi RA)等。二是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客戶進行投資分析的分析類,例如雙贏、智能理財、百度股市等。無論哪一類,都存在著共同的法律問題。
考慮到合規性,我國智能投資經營者的實際經營范圍極為有限。要么等待政策出臺而不進入實踐階段,要么違反現行法律法規進行操作。智能服務的適度性、透明性、完整性義務不符合或難以滿足法律要求,整體服務水平良莠不齊[4]。
2 ?智能投資顧問相關法律問題
智能投資顧問的本質與傳統投資咨詢或投資顧問相同。它的出現并沒有推翻或顛覆現有的投資顧問整體體系,只是對業務技術及業務模式進行了改變,加入了智能技術。因此,研討其法律問題,依然需要從傳統的投資顧問方面出發。
2.1 ?監管法律和制度保障問題
智能投資業務涉及的范圍領域與傳統投資顧問大同小異,其中也分為數個不同的分域。不同業務的監管,亦有著不同的法律法規。例如《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1997年)和《證券投資顧問暫行規定》(2011年)適用于投資咨詢以及投資顧問業務;《網上證券委托管理暫行辦法》(2000年)和《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2013年)適用于證券委托交易。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成型法規可以專門規制智能投資顧問業務,市場準入、信息安全、產品備案審核、市場監管等方面存在欠缺。智能投資顧問法律規制的邊界問題,也是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太過于分散且滯后導致的。在這樣的法律環境下,當前出現的智能投資顧問平臺更容易出現違規、違法或超越營業范疇的行為,例如“虛假宣傳”“違規銷售基金產品”等。
2.2 ?開展智能投資顧問業務的資格問題
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無論什么領域,如果其有法可依但現行法律過于滯后,那么在新法出現之前,實際操作依然需要受到現行制度約束[5]。智能投資顧問亦受限于傳統法律顧問相關法律規制的制約。《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了從事投資顧問業務的身份資格問題,“必須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取得中國證監會的業務許可,未經中國證監會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均不得從事本辦法第二條所列各種形式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也就是說,在開展業務之前,必須取得相關“許可證”。此外,《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中明確規定,“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是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一種基本形式”。證券投資顧問業務為客戶提供證券及證券相關產品的投資咨詢服務,協助客戶進行投資決策,直接或間接獲得經濟效益。智能投資顧問基本滿足定義條件,但真正得到官方授權的智能投資顧問業務所占比例非常小,未授權產品即存在違規風險。
2.3 ?責任主體認定問題
《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中規定了責任主體認定方式,提供投資顧問服務需要具有資格并在證券業協會進行注冊登記。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智能投資顧問主體的虛擬特性(非自然人),根據目前AI技術軟件系統掌控權無法透明化,基本得不到權威認證。開發商不清楚大數據生成智能投資顧問系統投資方案背后的邏輯,這就存在相當大的信任危機及法律風險。因此,實際操作中智能投資顧問糾紛的責任主體仍需進一步研究。
3 ?對智能投資顧問的監管
智能投資顧問要蓬勃健康發展,必須在創新與監管之間取得平衡。要注意控制金融穩定和秩序,在鼓勵創新之余,不能忽略防范和化解風險。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離不開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6],就此提出以下4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