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強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做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于干部,而農村干部隊伍是黨和國家政策基層一線的執行者,是推動農村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其素質高低將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效。以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秀山縣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為研究對象,闡述了當前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的現狀以及重要性,分析其突出的問題,并提出了進一步優化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對于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干部隊伍;問題;建議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4-0052-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262.3 ? ? ? ?文獻標志碼:A
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國“三農”事業指明了道路、明確了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強調鄉村發展的“五個振興”,其中,要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農村干部隊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人”來看,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素[1]。缺乏村級干部人才,國家出臺的政策難以落地實施,再好的產業模式也難以帶動經濟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核心要義就是人才振興,實現人才振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1.1 ?現狀分析
秀山縣現轄27個鄉鎮、202個行政村,總人口數量66.7萬人,農業人口數量41.51萬人,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占全縣人口的52%。村級黨支部一般設支部書記1人、支委會委員3~5人,專職干部一般設5名,即書記、主任、綜合治理專干、副主任兼綜合服務專干、綜合服務專干。據統計,專職干部個人經歷、年齡結構及學歷方面差距不大,以經商外出務工的人數居多,且均以中老年人為主,50歲以上人員較多,學歷大多集中在高中及以下,高等學歷占比低,村“五職”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升。
1.2 ?重要性分析
一是村級干部人才建設關系黨和國家的形象。二是村級干部隊伍建設關系農村社會發展。農村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力量是村級干部,不但是政府的代言人,而且也是農民的代言人,又是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的鄉村治理體系的行動派,如果黨和政府不加以利用,必將會造成社會不安穩[2]。三是村級干部隊伍建設關系黨的執政根基。基層的直接服務者就是村級干部,群眾是否滿意,關系到人心向背,因此,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才能順利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2 ?鄉村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2.1 ?村級干部能力理念滯后
在秀山縣1 136名村“五職”干部中,本科學歷的有31人,占2.7%;大專學歷的有115人,占10.1%;中專或高中的有520人,占45.8%;初中及以下的有470人,占41.4%。由于文化層次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意識和能力較差,隨著信息工作逐漸電子化,學歷偏低的村干部在政策、法律、經濟等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在理解新形勢下工作要求、提高新形勢下為民辦事服務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困難。村“兩委”干部作為村級基層干部,多數是當地農民,年齡和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政治素質也有待提高,貫徹落實黨委政府政策時存在消極應對處理的現象。
2.2 ?村級干部儲備人數不足
秀山縣村級干部隊伍存在結構不合理的情況,尤其是農村中青年黨員相對較少,黨員隊伍的后備力量甚是薄弱,據12371黨建信息平臺獲悉,2018年村(居)符合條件的入黨積極分子只有206人,平均每村(居)不足1人,入黨積極分子儲備量不足,直接導致黨員發展的數量、質量受限。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一些經濟實力相對薄弱或距離縣城偏遠的村莊中,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經濟頭腦的青壯勞動力通過外出就讀、外出務工經商、參軍等多種途徑離開,導致農村優秀青年人才不斷流失。
2.3 ?村級干部待遇保障不高
在鄉村基層治理過程中,村干部既要處理瑣碎的村級事務,也要貫徹落實上級鄉鎮黨委政府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村干部接觸的是一線基層群眾,村中的大小事務,處處需要村干部心系百姓、公平解決問題。在建設新時代農村時,扶貧攻堅、鄉村振興、環境保護等成為村干部必須完成的新目標。“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村干部的工作量遠遠超過了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但在待遇福利方面,村、居委會和社區在一定程度上工作量差距不大,甚至部分人口較多、社情復雜的村居委會、社區工作量還略大,但實際發放的村書記、主任補貼為2 000元/月,居委會書記、主任補貼為2 300元/月,與社區書記、主任補貼2 750元/月差距較大。特別是現在,農村干部原則上要求全職上班,鄉鎮(街道)紀(工)委會不定期對“兩委”干部開展常態化督查,而農村干部主要以生活補助為主要來源,靠微薄收入難以維持生計。責與利處于失衡狀態,必然使得村干部工作積極性不高,也使優秀青年不愿意扎根農村發展。因此,在推動行政體制改革時,村干部的工資、福利待遇應與機構改革相吻合,做到權責一致、責利相當。
2.4 ?村級干部缺少專業性培訓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信息科技高速發展,接受知識和培訓的方式需要更新化、多樣化、多元化。但在基層一線農村,對村級干部培訓仍采取“填鴨式”課堂教學,專家在講臺上講,學員在下面被動聽,課堂缺乏有效的創新模式,使學員很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而且在一般培訓課程的安排上,專業性與針對性方面稍有欠缺,過度集中于宣傳宣講政治理論,對于村干部而言,聽的是“云里霧里”,缺少對于業務能力和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重形式、輕實踐。
3.1 ?加強村級干部學習培訓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黨校是我們黨教育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3]。現有農村干部隊伍政策理論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偏低,廣泛開展培訓再教育,是提素質、強隊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舉措[4]。縣區級黨校是培訓農村干部隊伍素質的主陣地,要建立村干部常學常訓機制,用好“新時代黨員群眾講習所”,每年堅持輪訓基層干部一遍,保障村黨組織書記、主任每年累計參訓不少于7天,其他干部每年不少于3天。另外,隨著“互聯網+”的運用和推廣,網絡視頻、遠程教育以及APP學習軟件逐漸深入到村干部的日常培訓中,為繁忙的工作節省時間、物力,提高培訓效率和質量。在課程安排上,應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導村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品質,改進工作作風,堅守道德底線,切實做到明大德、守公德。
3.2 ?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
明確基層黨委政府在后備干部培養方面的職責,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村黨組織書記是直接責任人[5]。
一是村、居委會、社區要積極樹立人才觀念。自覺做好后備干部培養工作,結合村情實際制定實施方案,開展走訪慰問活動,一旦發現有潛力的“好苗子”,及時納入“兩委”班子結對幫扶培養,讓后備年輕干部多參與村中事務,在服務群眾的工作中,積極積累實踐經驗和群眾基礎。
二是培養本土年輕人鄉土觀念。深刻貫徹落實《2018—2020年農村黨員發展3年規劃》,確保黨員貧困村每2年、非貧困村每3年至少發展1名年輕黨員,并從中挑選一批優秀青年服務家鄉發展,開展集中培養,分配到各村擔任黨的農村干部,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三是建立后備干部隊伍人才庫。注重從農村創業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能人、復員退伍軍人、退休黨員干部、本土大中專畢業生等人員中嚴格選派一批村黨組織書記,確保每村常年至少有1名持續“滾動回引”本土人才,不斷壯大村級后備干部隊伍[6-7]。
3.3 ?提高村級干部待遇地位
縣委組織部出臺《關于加強農村基層本土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要求,擴大和增加從優秀村干部中定向招錄鄉鎮公務員的范圍和比例,提供一些鄉鎮事業單位崗位面向優秀村干部定向招聘,開辟村干部成長通道,其在村(社區)掛職時間可計入村(社區)干部任職年限,并且把村(社區)掛職人員的報酬待遇納入縣級財政預算,還可采取讓其參與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等方式給予適當補貼。
同時,鼓勵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以村集體為主導,吸引村民入股,成立專業合作社,產業取得收益后,村干部可按照章程規定的比例分紅。按照自愿繳納、財政補助相結合的原則,建立村專職工作人員在職期間參加社會保險繳費補貼制度,保障村級干部老有所養。
參考文獻:
[1]劉合光.鄉村振興的戰略關鍵點及其路徑[J].中國國情國力,2017(12):35-37.
[2]肖唐鏢.近十年我國鄉村治理的觀察與反思[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6):1-11.
[3]習近平.《求是》刊發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2016-05-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01/c_128951529.htm.
[4]劉宇.新時期農村基層干部素質培養的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4.
[5]肖國俊.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研究——以惠州市A區為例[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8.
[6]周文清.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求實,2008(z2):239-240.
[7]段愛勤.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必須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J].經濟研究導刊,2009(25):38-39.
(編輯: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