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亞
摘 要: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在農村經濟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前提。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進步,但仍存在不少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給出相應的管理建議,以期為我國新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問題;建議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4-0155-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2.6 ? ? ? ?文獻標志碼:A
1 ?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財務監督職能不到位
目前,雖然不少地方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但是沒有形成良好的監督體系。在現實中,不少地方存在“一言堂”的現象,當地的財務收支都是村支書或主任說了算,沒有形成很好的權力約束機制。再加上財務工作人員的監管意識淡薄,為農村干部侵占、挪用甚至貪污集體財產提供了可乘之機[1]。
1.2 ?賬目資金管理不嚴
在不少地方,工作人員對集體資金管理不嚴,資金收入不及時入賬,支出票據把關不嚴,存在不合理報銷現象,重大經濟支出缺少決策依據,支付流程缺少相應驗收報告等附件。有的巧立名目,違規超標發放電話補助等各種福利。未合理預判收入、支出,收支執行嚴重不平,不能及時化解債務風險[2]。
1.3 ?財務公開度不高
新時代,農村財務管理要求財務信息公開透明,時刻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但在日常工作中,農村財務的公開透明度不盡人意。主要表現在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全面,不少村莊不能做到定期公示集體資金的每筆收支,更有甚者隱瞞重要收支,截留涉農資金。財務公示渠道單一,無法有效接受群眾的監督,甚至無視群眾的意見,反映的問題沒有及時整改。
2 ?基本情況
新南某村有8個村民小組,800多戶,2 800人,耕地面積超過180 hm2,縣高效農業核心區座落在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106.67 hm2。該村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財務工作,村組財務統一管理,統一核實,認真清收往來款,增收節支,厲行節約,集體積累逐年增加,債務得到了化解。但在賬目中還存在政府拔付解困、救助資金入賬不全,即政府財政部門資金拔付后相關部門調回部分資金未入賬現象,村、組收入、支出存在跨年度入賬現象。
東季某村是2008年6月由原兩個自然村重組合并的行政村,11個村民小組,650戶,2 300人,耕地面積超266.67 hm2。收支執行嚴重不平,支出項目無資金來源,經常舉債。
新東某村是在1999年3月合并的行政村,7個村民小組,700多戶,2 600人,耕地面積200 hm2。存在村組收入、支出跨年度入賬,還有長時間不入賬現象。重大經濟項目支出缺少會辦記錄、協議、合同、驗收決算報告等文書,特別是結算老村部裝潢賬目存在收中夾支現象。集體物資缺乏嚴格管理,村民自來水供水事業在村賬中存在報支開銷過大現象,村級債務存在未能及時有效化解,集體收入存在未入賬、未公布現象,夏季三麥保險理賠資金有截留現象。
3 ?農村財務管理產生問題的原因
3.1 ?農村財務監督意識淡薄
每個鄉鎮下轄多個村莊,區域跨度較大,監查部門難以做到全面監管,再加上農村常住人口老年化較重,集體觀念與管理意識淡薄,許多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關心集體事項,導致許多集體事項無法得到有效監督,不少重大經濟項目支出缺少決策依據,存在無會辦記錄,無協議合同,無驗收決算文書的情況,還存在涉農資金即農業保險理賠款截留、挪用現象。
3.2 ?財務收入支出不匹配
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進行,不少村莊未及時適應新的經濟形勢,收入支出嚴重不匹配,不少村委仍然存在違規報銷和違規發放福利補貼現象,加重了鄉村財政赤字。為維持日常工作,不少村委舊債未除,又舉新債,成為制約鄉村經濟健康發展的沉重包袱。
3.3 ?整合兼并工作不到位
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村經濟,不少村莊都進行了合并和精簡,很多獨立運作的村莊合并統一管理。在合并和精簡中,不少部門和人員都進行了調整,導致農經人員隊伍渙散、工作積極性下降,村級財務管理職能被削弱。同時,稅費改革撤村并組后,村組雖然重組合并,但收入、支出、往來賬目未全部合并到位,仍然存在大村支出和原自然村、自然組支出未并賬現象。
4 ?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建議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一些管理問題不斷涌現,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不斷督促人們不停學習進步。針對各項存在的問題,應因地制宜制定解決方案,使其能得到具體實施。針對此次調研出現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4.1 ?提高兩個意識
財務管理是經濟工作的基礎。做好財務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和人民群眾的監督意識。工作人員要認清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財務規章制度和各單位的管理制度,不能因為工作主體的合并、裁撤,導致自我工作松懈。同時,要提高人民群眾的監管意識,讓人們知道自己的監管對財務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及時回復群眾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3]。
4.2 ?開源節流
各鄉村工作人員應積極尋找自身特點,結合當地特色和環境,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促進鄉村經濟穩定發展,為鄉村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開源的同時,也要做好節流,相關村(居)應認真清收兩款,制定化解措施,不得新舉債。同時,做好支出管控工作,重大支出必須有全套的支付手續,嚴格把關費用報銷,對不合理、不合規的發放堅決說不,雙管齊下,逐步改善財政赤字現象。
4.3 ?加大公開力度
鄉村工作人員應積極推動財務信息公開化、透明化,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工作能力,將復雜的財務信息簡潔化,讓群眾能夠看懂。特別是對群眾關心的專項資金來源、涉農資金發放、重大支出使用情況,要及時、逐筆公開。通過財務工作的透明化,有效促進農村財務的民主管理。
5 ?結束語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黨和國家逐步意識到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差距在不斷擴大,為了縮小經濟差距,國家在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確立了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新思路。財務管理工作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完善、提高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提高基礎財務工作的規范性,積極調動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擴大上級部門的審計監督范圍,填補財務管理漏洞,以此有效解決農村財務管理問題,確保農村經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文成.農村財務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農村經濟,2011(8):123-125.
[2]李榮.淺談如何完善農村財務管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0):109-110.
[3]游開云.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鄉村科技,2019(33):45-46.
(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