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素琴 高峰麗 智成芳 王寶珍 李學峰 王靜



[摘要] 目的 通過統計骨科Ⅰ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圍術期預防用藥的動態變化,旨在對臨床藥師干預合理用藥進行效果評估。方法 統計2017年1月—2018年12月骨科Ⅰ類切口病歷160例,分別對手術類型、藥物品種、術前用藥時機、術后用藥療程進行統計,評價藥師干預臨床用藥的效果。結果 通過藥師干預圍術期用藥,干預后抗菌藥物品種選擇更加合理,術前給藥時機合理率分別為86.59%和98.72%,術后用藥療程合理率分別為4.88%和52.56%。結論 經過臨床藥師積極干預圍手術期用藥,明顯降低了抗菌藥物的使用率,提高了圍術期用藥合理率,規范了該院骨科Ⅰ類切口抗菌藥物的應用。
[關鍵詞] 臨床藥師;骨科;Ⅰ類切口;抗菌藥物;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2(b)-0171-03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linical Class I Incision in Orthopedic Class I Incision
SHI Su-qin, GAO Feng-li, ZHI Cheng-fang, WANG Bao-zhen, LI Xue-feng, WANG J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erioperative preventive medications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orthopaedic type I incision, aiming at the evaluation of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Methods A total of 160 cases of orthopaedic type I incision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The types of surgery, drug types, preoperative medication timing, and postoperative medication were coun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armacists intervention in clinical medication. Results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of pharmacis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 selection of antibiotics after intervention was more reasonable. The reasonable timing of pre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was 86.59% and 98.72%, respectively, and the reasonable rates of postoperative medication were 4.88% and 52.5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fter clinical intervention by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the use of antibiotic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ational rate of perioperative medication was improv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for orthopedic incision in the department was standardized.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ist; Orthopedics; Type I incision; Antibacterial drugs; Reasonable medication
目前我國抗菌藥物的品種日益更新,可供臨床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多,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也逐步增加,但臨床上存在許多圍手術期不合理用藥情況,不僅給患者增加了經濟負擔,也導致了一些常見致病菌耐藥率的增加[1]。臨床藥師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可以有效地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降低患者感染率[2]。該研究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該院骨科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以期發現問題,及時動態和有效地進行監管,確保該院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更加規范,保障患者臨床用藥更加安全、有效、經濟、合理。選取該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骨科I類切口圍手術期病歷共160份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骨科I類切口圍手術期病歷共160份,分別抽取2017年病歷82例和2018年病歷78例分為干預前組和干預后組,手術切口類型均以固定術、切除術、置換術、松解術為主,分別對干預前后抗菌藥物種類、術前給藥時間、術后用藥療程、不合理問題進行統計分析。
1.2 ?干預措施
通過臨床藥師定期組織科室醫生進行培訓,并發放《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相關書籍,針對不合理醫囑進行點評,并督促整改,將圍手術期合理用藥列入績效考核[3]。不斷提高醫生合理用藥的認識,嚴格按照指導原則使用抗菌藥物,提高圍手術期用藥的合理化。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品種選擇
干預前用藥病歷82例,使用頭孢菌素類占70.73%。干預后用藥病歷78例,使用頭孢菌素類為87.18%,以選擇頭孢硫脒和頭孢呋辛鈉為主,見表1。
2.2 ?術前給藥時機
干預前后術前0.5~1 h給藥病歷66例(80.49%)和39例(50.00%),術前未用藥病歷僅5例(6.10%)和38例(48.72%),干預前后合理率由86.59%上升為98.72%,見表2。
2.3 ?術后用藥時間
干預前后術后用藥時間不超過24 h病歷為4例(4.88%)和41例(52.56%),通過藥師干預,術后用藥時間明顯縮短,見表3。
2.4 ?用藥不合理問題統計
干預前不合理病歷存在177條用藥不適宜問題,其中術后用藥時間長最多為70條(39.55%),預防用藥劑量偏大61條(34.46%),藥物選擇不合理40條(22.60%)。干預后不合理病歷中僅有21項用藥不適宜問題,抗菌藥物不合理現象呈明顯下降趨勢,見表4。
3 ?討論
3.1 ?抗菌藥物品種選擇
骨科手術主要以應用人工植入物為主,包括骨折內固定術、脊柱融合術、關節置換術等,主要感染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鏈球菌屬等,根據病原菌種類及藥敏試驗結果盡可能選擇針對性強、窄譜、安全、價格適當的抗菌藥物。經過循證醫學推薦首選第一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唑啉,選用第二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呋辛[4]。由于該院抗菌藥物品種目錄沒有頭孢唑林,只有頭孢硫脒,故該次統計中,骨科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主要以頭孢硫脒和頭孢呋辛使用率最高,但存在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作為預防用藥,如頭孢噻肟鈉、頭孢哌酮、頭孢甲肟,屬于抗菌藥物品種選擇不適宜。部分使用頭孢菌素類過敏的患者,針對革蘭陽性菌選用克林霉素,也屬于合理用藥。目前仍有選用喹諾酮類作為預防用藥,由于我國大腸埃希菌對氟喹諾酮類耐藥率高,不易達到預防感染的效果,預防應用需嚴加限制,個別使用頭孢菌素聯合硝基咪唑類預防用藥也屬于無指征聯合用藥[5]。
3.2 ?抗菌藥物術前給藥時機
針對Ⅰ類切口手術2015版指導原則中不提倡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或只術前使用1次。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時,應控制術前0.5~1 h內首次用藥,以保證在手術前血清及組織中的抗菌藥物達到有效濃度,療程控制于24 h內。萬古霉素或氟喹諾酮類等由于需輸注較長時間,應在1~2 h開始給藥。根據對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相關規定,經過藥師積極干預,進一步規范術前給藥時間,術前未用藥病例明顯增加,從而降低抗菌藥物使用率,表明通過藥師進行監管,圍手術期合理用藥效果顯著[6]。
3.3 ?抗菌藥物術后用藥時間
抗菌藥物的有效覆蓋時間應包括整個手術過程。如手術時間較短(<2 h)的清潔手術術前給藥一次即可。如手術時間超過3 h或超過所用藥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過1 500 mL,術中應追加一次,清潔手術的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24 h,心臟手術可視情況延長至48 h。過度延長用藥時間并不能進一步提高預防感染效果,反而有可能引起菌群失調、誘發二重感染以及增加細菌耐藥。通過藥師干預后,術后用藥時間不超過24 h的合理率大幅提升,術后用藥時間明顯縮短,不僅為患者節約了治療費用,還進一步優化了藥品資源的合理配置,充分體現了藥師對于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監管的重要性[7]。
3.4 ?抗菌藥物不合理現象
通過臨床藥師積極干預臨床用藥,并對骨科全體醫務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考核,加強圍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意識,加強抗菌藥物監管力度,可以看出干預后抗菌藥物不合理現象顯著下降,圍術期用藥更加規范合理,充分表明通過藥師及時監管,臨床醫生積極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應繼續不斷提高合理用藥意識[8]。
通過該次調查分析,表明該院骨科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已經得到了有力的監管和規范,雖然仍有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現象出現,但是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相信隨著臨床藥師和臨床醫生的共同努力,抗菌藥物在醫院的使用會更加安全、有效,將最大限度地發揮醫療資源。
[參考文獻]
[1] ?嚴江.骨科360例Ⅰ類切口抗菌藥物使用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藥業,2018,27(21):89-91.
[2] ?吳傳紅,陳韻蓓,王小玲,等.藥學干預抗菌藥物使用在骨科Ⅰ類切口圍術期的效果評估[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11):139-142.
[3] ?肖燦,劉湘,郭小蘭,等.抗菌藥物科學化管理在骨科Ⅰ類切口圍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物應用中的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9,21(3):86-88.
[4] ?周璟秀.2014-2018年某院骨科Ⅰ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情況[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9,14(6):99-101.
[5] ?林家萍.藥學干預對提高骨科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影響[J].抗感染藥學,2019,16(4):603-605.
[6] ?李海霞,后世翔,祝子明.綜合干預對骨科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效果分析[J].安徽醫藥,2019,23(5):1040-1043.
[7] ?殷群.骨科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0):108-113.
[8] ?林意菊,李宏發,楊磊,等.我院Ⅰ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分析與評價[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7,14(3):18-21.
(收稿日期:201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