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龍
新年伊始,菏澤金色家園小區300余業主從物業領取了200元“紅包”,這筆錢來自小區兩年的地上停車位租金,是小區的公共收益。
說是物業給業主派發的“紅包”,其實并不準確。按照《物權法》規定,業主對建筑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從這個角度來說,菏澤金色家園小區物業向業主派發公共收益的行為,是一種履行法定義務、維護業主權利的“常規操作”。但就是這個“按章辦事”的舉動,竟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羨慕”,這說明對不少業主來說,雖然有法律背書,但小區的公共收益享有權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
記者調查發現,許多小區盡管有不少“看得見”的公共收益,但小區每年究竟有多少公共收益,資金具體用于何處,很少有物業公司主動公開,業主自然也不得而知。由此,有網友指責物業公司靠“侵吞”公共收益盈利。
當然,這種觀點也有失偏頗。物業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物業費,但物業費收費標準是一定的。隨著物業人工、公共設施的維護、管理等方面成本的增長,很多小區的物業費都存在一定缺口,只能靠公共收益來貼補。不過,這并不是物業公司向業主隱瞞公共收益情況的理由。小區內物業管理區域的公共收益本來就屬全體業主所有,即便物業公司真的將公益收入用于小區日常管理和建設,也必須征得業主們的同意,否則程序上便不合法。
要讓小區給業主發福利不再成“稀奇”之事,首先,業主要盡快摸清小區的“家底”?,F在很多地方的小區規劃方案很難被公開查詢。如今一些物業公司借這個“空子”,將公共產權的房屋進行出租,由于業主們不清楚房屋的產權歸屬,物業公司借此將收益全部裝進自己的腰包。小區共有物權及其收益是全體業主的資產,業主有權知道這筆資產到底有哪些、有多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盡快將相關信息公布,增強信息透明度,方便業主摸清“家底”。
其次,業主委員會需充分發揮作用,強化宣傳業主是小區主人、公共收益歸全體業主所有而非物業“隱性收入”這一觀念。物業的商業合作項目必須經過業委會的批準,收益和支出都需要經過業委會的審核。沒有業委會的小區,政府部門應當介入,定期對物業單位的公共收益與支出進行審核,并予以公示。如果物業拒絕公布賬目,業主甚至可以聯合業委會解聘相應的物業公司。
最后,相關部門要拓寬舉報渠道,加強對物業的監督管理,一旦發現物業有侵吞公共收益的行為,要指導、協助業主依法主張權利,追究物業公司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