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海
(山西省肛腸醫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痔瘡是肛腸科常見病,混合痔為發病率最高的類型,任何年齡及性別均可發病。混合痔是指外痔與內痔在相應的解剖部位通過靜脈叢吻合支互相溝通而形成的整體病灶[1]。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手術治療術式為外剝內扎術,但術后肛門靜脈和淋巴的回流均會受到影響,從而引起術后肛門邊緣的水腫、疼痛及出血等并發癥,給患者術后病情恢復及生活質量改善帶來很大影響[2-3]。本研究采用消腫止痛方熏洗坐浴聯合地奧司明片治療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及疼痛,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省肛腸醫院治療的96例混合痔患者,均接受外剝內扎術治療,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肛緣水腫及疼痛癥狀。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51例與觀察組45例。對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20~64歲,中位年齡44歲;病程最短7 d,最長13年,平均(1.61±1.07)年。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2~70歲,中位年齡46歲;病程最短5 d,最長14年,平均(1.39±0.9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山西省肛腸醫院倫理委員會相關規定。
1.2 納入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中混合痔的診斷標準[4],內痔和外痔的癥狀同時存在,嚴重時表現為環狀痔脫出。②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風傷腸絡、氣滯血瘀證的辨證標準[5]。③有明確的手術指征且能順利完成手術,無手術禁忌證者。④年齡18~70歲,無痔手術史。⑤自愿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依從性差者;并發嚴重心腦腎臟疾病、精神障礙、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及其他肛腸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2.1 對照組 術后第2日給予聚維酮碘溶液(成都永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2885)坐浴治療。100 mL聚維酮碘溶液加水至1 000 mL,保持溫度約40℃,坐浴10~15 min后換藥,每日1次,療程10 d。
2.2 觀察組 給予消腫止痛方熏洗坐浴聯合地奧司明片口服治療。消腫止痛方組方:當歸、丹參、五倍子各20 g,黃芩、黃柏各15 g,川芎、白芷、延胡索、黃芪、紅花各10 g,冰片3 g。以上藥物由我院中藥房代煎,煎煮至500 mL。熏洗坐浴方法:術后第2日開始,將上述煎好的500 mL藥汁加入1 000 mL約60 ℃清水中,首先熏蒸患處5~10 min,待溫度降至約40 ℃時開始坐浴,時間10~15 min,坐浴結束后換藥,每日1次。地奧司明片(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737)口服,每次0.5 g,每日2次,療程均為10 d。
3.1 觀察指標 ①肛緣水腫評分:根據患者的肛緣水腫程度分4 個級別,0分:無水腫;1 分:水腫范圍小于1/4肛周面積;2分:水腫范圍占肛周面積的1/4~1/ 2;3.:水腫范圍大于1/2肛周面積。②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利用長度為10 cm 的直尺,0代表無痛,10代表最痛,患者根據自身感受選擇相應的數字代表疼痛程度。
3.2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5]。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創面愈合;好轉:癥狀及體征改善,創面縮小;未愈: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或加重。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肛緣水腫評分比較 術后第1日,兩組患者肛緣水腫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5日及術后第9日,兩組患者肛緣水腫評分均較術后第1日降低,觀察組肛緣水腫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痔瘡術后患者肛緣水腫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痔瘡術后患者肛緣水腫評分比較(分,±s)
注:與術后第1日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2)疼痛評分比較 術后第1日,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5日及術后第9日,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較術后第1日降低(P<0.05),觀察組疼痛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痔瘡術后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痔瘡術后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分,±s)
注:與術后第1日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3)總體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84.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痔瘡術后患者總體療效比較(例)
混合痔術后最常見的兩種并發癥為肛緣水腫及肛門區疼痛,這兩種因素常同時存在,嚴重影響痔瘡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傷口愈合,加重患者的身心及經濟負擔[6]。痔瘡外剝內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一方面與患者微循環障礙有關,另一方面與患者體質、炎癥反應、感染、恐懼排便及麻醉等因素有一定關系。但導致以上并發癥發生的最根本原因為手術破壞了局部組織的血管及淋巴管,導致局部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受阻,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明顯增大,血液中的水分則由血管通過毛細血管滲入組織間隙,導致肛緣水腫[7]。聚維酮碘是國內外公認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殺菌消毒劑,但其劑型多為溶液,缺乏穩定性,在儲存過程中易分解、升華,導致有效碘含量降低而影響其療效。溫度、pH、作用時間及有機物等多種因素均可對其消毒效果造成影響[8]。
中藥熏洗和坐浴是中醫傳統特色外治法之一,其治療原理為:①通過藥物的配伍直接發揮治療作用,熏洗和坐浴過程中藥物可直達病變部位,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降低局部肌肉和結締組織的張力,有效緩解平滑肌的痙攣,達到腫消痛減的目的[9]。消腫止痛方中的當歸、丹參、川芎、紅花具有活血作用,術后創口與以上藥物直接和間接作用,可以促進局部瘀血消散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環。②溫熱蒸汽既可溫通局部和全身的氣血經絡,又可促進和加強藥液本身的功效,改善局部血運,有利于局部組織和功能的恢復。消腫止痛方方中延胡索、白芷、冰片的主要功效為止痛生肌,兼具活血排膿,聯合黃芪利水消腫排膿,藥物結合溫熱刺激可降低感覺傳入神經的興奮性,緩解局部組織的炎性水腫,解除神經末梢的張力,提高結締組織的伸展性,松弛肛門括約肌,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功效[10]。③中藥熏洗可清潔肛門局部,減少不良刺激,方中黃芩、黃柏具有抗炎作用,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局部炎癥,為創面收口、生肌創造有利條件。五倍子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外用于外傷出血,可使傷口組織蛋白沉淀并凝固,形成一層覆膜,從而減少血液滲出,加速血液凝固。
地奧司明是一種治療各種痔瘡及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微粒化、純凈的黃酮類化合物。其藥理作用為減輕水腫、改善微循環及增加靜脈張力[11]。有臨床研究表明,地奧司明片可有效緩解急性嵌頓痔及混合痔術后的疼痛、水腫癥狀,并能有效緩解出血、肛門墜脹等表現[12-13]。林迪等[14]研究結果表明,以中藥熏洗坐浴法為主的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肛腸外科術后創面的水腫和疼痛等并發癥具有顯著療效,可有效緩解甚至消除患者術后肛周癥狀及體征。
本研究結果顯示,消腫止痛方熏洗坐浴聯合地奧司明片口服治療痔瘡術后肛緣水腫及疼痛療效顯著,可以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