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蓉,林 艷,徐訓貞,王立杰,林晉濠,林雄平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深圳醫(yī)院(龍崗),廣東 深圳 518172]
國內外眾多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與多種上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癌和胃黏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淋巴瘤等關系密切[1-2]。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口-口傳播或糞-口傳播[3],其感染與多種因素有關。由于社會經濟和衛(wèi)生條件的不同,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在世界各地存在顯著差異。中國為幽門螺桿菌高感染國家,且幽門螺桿菌耐藥率也在逐漸升高[4]。為評估深圳市龍崗區(q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其與中醫(yī)體質的內在聯(lián)系,本項目在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對深圳市龍崗區(qū)幽門螺桿菌感染人群進行調查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深圳醫(yī)院(龍崗)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2 276例患者,其中男1 160例,女1 116例;年齡20~70歲,平均(41.62±11.20)歲;男女比例為1.04∶1。根據(jù)幽門螺桿菌檢測結果將其分為幽門螺桿菌陽性組和陰性組。
1.2 診斷標準 采用尿素[13C]呼氣試驗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檢測,尿素[13C]呼氣試驗陽性者可判定為幽門螺桿菌現(xiàn)癥感染[5]。中醫(yī)體質分型標準:采用《中醫(y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6-7]對研究對象進行中醫(yī)體質辨識,該標準分為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氣郁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和特稟質9種體質類型,平和質為正常體質,其他8種體質為偏頗體質。
1.3 納入標準年齡20~69 歲;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與剔除標準年齡<20歲或>70歲者;患有其他嚴重疾病者;患有慢性疾病(長期服藥)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中途自行退出本研究者;近1個月內對抗生素、鉍劑、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敏感者。
2.1 調查方法 患者均在空腹狀態(tài)下于8∶00~10∶00進行尿素[13C]呼氣試驗,并測量患者的身高、體質量。幽門螺桿菌檢測參照尿素[13C]呼氣試驗診斷試劑盒(北京勃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169,每瓶3.3 g,含尿素[13C]50 mg)說明書進行檢測。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受檢者早上空腹或禁食2 h以上,正常呼氣,向集氣袋中呼氣,直至氣袋飽滿,立即扭緊氣袋口,此時收集的為0 min 呼氣;用80~100 mL涼飲用水送服尿素[13C]顆粒1瓶,服用后靜坐30 min,按照上述收集呼氣方法,收集服用尿素[13C]后30 min的呼氣,立即扭緊氣袋口,此時收集的為30 min呼氣;將受檢者的集氣袋按呼氣順序采用廣州華友明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13C呼氣試驗檢測儀(HY-IREXB)進行二氧化碳檢測;采用δ‰表示測定結果。定義為:

陽性判斷值:幽門螺桿菌的診斷通常以30 min呼氣樣品中所測13C-二氧化碳的δ‰減0 min呼氣樣品的δ‰值的差表示。陽性判斷值≥4.0±0.4時,可判定受試者為幽門螺桿菌陽性。
2.2 調查內容 包括一般情況及中醫(yī)體質的調查。一般情況調查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職業(yè)、婚姻狀況、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飲食習慣等。采用《中醫(yī)體質量表》進行中醫(yī)體質調查[8-9],該量表是由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氣郁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特稟質9個亞量表構成60個條目的自我評價量表,各亞量表轉化分數(shù)為1~100分[6-9]。先計算原始分(即各個條目的分數(shù)相加),再計算轉化分[轉化分=(原始分-條目數(shù))/(條目數(shù)×4)×100],并依據(jù)判斷標準判斷患者的中醫(yī)體質類型。見表1。

表1 平和質與偏頗體質判定標準表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4 結果
(1)一般情況 本研究共調查2 276例患者,其中男1 160例(50.97%),女1 116例(49.03%)。年齡為20~69歲,其中20~29歲,占13.88%,30~39歲,占33.61%,40~49 歲,占27.99%,50~59 歲,占15.77%,60~69 歲,占8.74%。體型正常者1243例(54.61%),消瘦者191例(8.39%),超重者663例(29.13%),肥胖者179例(7.86%)。其中幽門螺桿菌陽性859例,陰性1417例,陽性率為37.74%,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見表2。
(2)不同性別、年齡、BMI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龍崗區(qū)男性與女性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段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以正常體型為主,但不同BMI人群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年齡、體型的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例)
(3)2 276例患者幽門螺桿菌陽性組和陰性組中醫(yī)體質分布情況 幽門螺桿菌陽性組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以痰濕質最多,占20.95%;其次是濕熱質及陽虛質,分別占18.98%和15.95%;氣郁質、氣虛質、平和質、瘀血質、陰虛質分別占11.41%、10.13%、10.01%、6.87%、5.70%,特稟質0例。痰濕質、濕熱質、陽虛質、氣郁質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顯著高于平和質(P<0.05);濕熱質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于陽虛質(P<0.05);其他體質類型感染率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276例患者幽門螺桿菌陽性組和陰性組中醫(yī)體質分布情況[例(%)]
(4)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家庭生活習慣分析 2 276例患者中進行分餐或用公筷的人數(shù)較少,且分餐或用公筷人群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顯著低于其他患者(P<0.05)。餐前不太注意洗手人群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略高于其他患者,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家庭生活習慣分析(例)
(5)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家中其他成員是否為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分析 家中其他成員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呈正相關(P<0.05),家中其他成員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其他人群(P<0.05)。見表5。

表5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家中其他成員是否為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分析(例)
199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幽門螺桿菌定位為Ⅰ類致癌因子。全球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大于50%,發(fā)展中國家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仍很高[10]。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社會經濟條件、污染的水源、年齡、受教育程度、居住條件、飲食因素、職業(yè)、家人成員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等[10-11]。目前,幽門螺桿菌對抗生素耐藥性呈上升趨勢[4]。中藥治療不易耐藥,可減輕患者因服抗生素產生的不良反應,提高幽門螺桿菌根治率。多項研究表明,多種中藥如三七、大黃、黃芩、馬鞭草、金銀花、延胡索、連翹、黨參、烏梅、法半夏、厚樸等對幽門螺桿菌有抑制作用,且中藥與西藥聯(lián)合應用組的幽門螺桿菌根治率明顯高于西藥組,且可減少患者服藥期間的不良反應[12]。
體質是由先天遺傳和后天因素影響而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活動方面所固有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性。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與中醫(yī)體質存在一定相關性。涂軍平等[13]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以氣虛質、濕熱質和陽虛質多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患者中醫(yī)體質主要類型為濕熱質、氣郁質、陽虛質和氣虛質[14]。潘慧人等[15]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以濕熱質、痰濕質居多,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率與體質型無關。本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陽性組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出現(xiàn)頻次依次為痰濕質>濕熱質>陽虛質>氣郁質>氣虛質>平和質>瘀血質>陰虛質。其中,幽門螺桿菌陽性組患者中醫(yī)體質類型以痰濕質最多,占20.95%;其次為濕熱質及陽虛質,分別占18.98%和15.95%,且濕熱質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顯著高于陽虛質,考慮可能與深圳地區(qū)的濕熱氣候及廣東人喜飲涼茶冷飲、海鮮等飲食生活習慣有關。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社會經濟地位有關。全球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達國家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低于發(fā)展中國家,發(fā)達國家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逐漸下降,發(fā)展中國家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仍很高,社會經濟狀況是影響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原因[10]。國內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廣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較低地區(qū),感染率為42%[11]。深圳市為經濟發(fā)達城市,是目前我國數(shù)字經濟發(fā)展水平最高的城市。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2 276例深圳市龍崗區(qū)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為37.74%,低于全球及國內平均水平[10-11],這可能與龍崗區(qū)較高的經濟水平及良好的衛(wèi)生環(huán)境有關。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飲食衛(wèi)生習慣相關。萬毅等[16]研究表明,父母均陽性子女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較父母均陰性者高,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家庭聚集現(xiàn)象。陳世耀等[17]調查發(fā)現(xiàn),生食蔬菜水果、生食前從不清洗、共用茶杯、共用牙缸、不實行公筷或分餐等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高危因素。本研究結果表明,家中其他成員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呈正相關,分餐或用公筷人群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較其他人群顯著降低。
根據(jù)本調查結果顯示,以下措施可有助于降低深圳市龍崗區(qū)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建議推廣分餐制或公筷;勤洗手,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可由有資質的中醫(yī)師進行中醫(yī)體質辨識,中醫(yī)辨證施治以改善體質,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及耐藥性,并減少復發(fā);定期復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