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鳴,莫淑芬,吳昱冶
(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湛江腫瘤醫院,廣東 湛江 524002)
乳腺癌是婦科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等特點。據調查,全球每年乳腺癌的新增病例可達140萬例,其中約有48萬患者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居惡性腫瘤威脅女性生命健康的首位。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的方法眾多,其中分子靶向治療仍然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案[1-2]。此次研究以70例乳腺癌患者為主要對象,旨在評估分子靶向療法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湛江腫瘤醫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年齡35~65歲,平均(48.86±2.31)歲;病程1~17個月,平均(8.65±1.32)個月。觀察組年齡34~66 歲,平均(48.98±2.45)歲;病程1~18個月,平均(8.89±1.47)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經病理及組織學檢查確診為乳腺癌;患者意識清晰,經檢查,血常規未發現異常,且無肝腎功能障礙[3];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1 對照組 取紫杉醇注射液(海南紫杉園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558,5 mL∶30 mg)75 mg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150 mL中,在患者術后第1日、第8日進行靜脈滴注,每次3 h;取注射用順鉑(山東鳳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422,20mg)20 mg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于患者術后1~3 d進行靜脈滴注,每次1 h,連續治療3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分子靶向治療。將注射用曲妥珠單抗[赫賽汀,美國Roche Pharma(Schweiz)Ltd.,注冊證號S20110008,440 mg]溶于0.9%氯化鈉溶液150mL中靜脈滴注,首次劑量為每日8 mg,而后調整為每日6 mg,持續治療3周。
3.1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統計隨訪期間的疾病復發情況,比較復發率;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如皮瓣積液、感染、皮瓣壞死的發生情況。
3.2 療效評定標準 完全緩解:腫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緩解:腫瘤病灶最長直徑縮小30%以上或測量面積縮小50%以上;穩定:介于部分緩解與進展之間;進展:腫瘤病灶最長直徑擴大20%以上或測量面積擴大25%以上[4]。顯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近期治療顯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乳腺癌患者近期治療顯效率比較[例(%)]
(2)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出現皮瓣積液1例,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71%。對照組出現皮瓣積液4例,感染3例,皮瓣壞死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復發率比較 隨訪2年,觀察組復發3例,復發率為8.57%。對照組復發10例,復發率為2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乳腺癌是婦科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乳腺癌的患病率不斷提高,呈現低齡化的發展趨勢,對廣大女性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均產生了嚴重威脅。乳腺癌的治療藥物對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均有一定的殺傷性,并產生諸多不良反應,不利于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健康[5]。分子靶向療法是乳腺癌治療的首選,具有更好的抗腫瘤效果,可減小藥物對正常組織細胞的殺傷作用。曲妥珠單抗為Her2單克隆抗體,可以競爭性阻止人體表皮生長因子在Her2上附著,從而起到阻斷癌細胞生長的作用。在常規化療藥物的基礎上,增加曲妥珠單抗治療,已經成為Her2 陽性乳腺癌患者治療的首選方案。椰慧楠等[6]研究發現分子靶向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5.0%,復發率為10.0%,而常規藥物保守治療總有效率為56.6%,復發率為31.67%,體現了分子靶向方案的治療優勢。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2年的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更低,說明分子靶向療法可以提高乳腺癌近期及遠期治療效果,延長乳腺癌患者的生命,改善其生存質量。
綜上,乳腺癌患者采用分子靶向療法治療,能夠獲得理想效果,治療后復發率低,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