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靖
(靖遠縣畜牧獸醫局,甘肅靖遠 730600)
截止2018年底,全縣肉羊飼養量為90.14萬只,出欄34.88萬只(羔羊27.9萬只)。羊肉產量4534t(羔羊肉2092t),羊毛產量370t,畜牧業產值約2億元。發展養羊專業戶10705個,規模化養羊場441家,省級、市級種羊場4家,牛羊清真屠宰場1家。產業發展整體與上年度相比,養殖規模、養殖專業戶數量都有所下降,但是肉羊養殖產業在政府的引導下,還是有新的突破,肉羊在品種方面做了優化改良,并且良種覆蓋率平均達到78%以上。生產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飼養結構逐漸合理,疫病防控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強,品牌優勢顯現,尤其是“靖遠羊羔肉”也通過了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許可使用 “綠色食品”標志。
靖遠縣堅持把畜禽產業作為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突破口來抓,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加快發展畜禽的總體部署和目標要求,以“蘭白都市經濟圈”建設為契機,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增強畜牧業綜合競爭力為重點,以“轉變方式、擴群增量、提質增效、促農增收”為中心,按照“扶龍頭、帶農戶、建基地”的發展思路,以機制創新和財政項目支撐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全面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重點,通過行政推動、項目帶動、市場拉動、科技驅動等措施,推動羊產業快速發展。
根據縣域內不同的生產條件,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打破傳統畜禽產業發展觀念,采取不同的生產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山區以放牧加補飼生產為主,重點實行保種飼養,開展灘羊本品種選育、提純復壯,保持“靖遠羊羔肉”獨特的原始風味和品牌形象,高揚程灌區發展以舍飼養羊為主的生產格局,在產業發展上重點以標準化規模經營為切人點,從大力發展規模養殖戶、加快養殖場(小區)建設和扶持專業化養殖企業三個層面上推進規模養殖,重點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按照“小群體,大規模”的思路,穩步發展千家萬戶的小群體養殖,從而提高整體規模數量。同時,以專業大戶為基礎,發展專業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促使發展成集約化生產養殖。
(1)積極落實國家畜牧項目配套資金,加大肉羊產業開發的扶持力度,特別是高度重視“靖遠羊羔肉”的品牌培育,爭創著名、馳名商標,引導企業、合作社樹立品牌意識,維護品牌形象,提高畜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為電商等新型銷售方式提供平臺,努力擴大訂單生產,延伸畜牧產業鏈。
(2)著力提高草食畜牧業機械化程度。對積極發展畜禽養殖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農民專業合作社、飼草料加工廠等組織,大面積實行國家農機具補貼政策。同時,為加快玉米秸稈轉化利用,提升草畜產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省市有關農業機械補貼項目資金,統一采購飼草加工機械,按照一村一套的標準,在玉米種植面積133.33hm2以上、水源有保障、具備配套動力電源、養殖基礎好、群眾積極性高的村投放玉米青貯機械設備,以提高畜牧業的機械化水平,減少人力資源的投入,降低管理難度,提高勞動效率。
(3)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扶持和市場拉動,鼓勵我縣養羊企業打造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推進羊肉產品向高、精、深方向發展,重點開發部位肉、冷鮮肉等高附加值產品,采取小包裝、精包裝,提高產品檔次和品位,增加利潤空間,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
(4)適時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積極推進“小區大戶”戰略,按照畜牧業生產“六化”的目標要求和“重點發展小區,重視發展大戶,兼顧千家萬戶”的養殖思路,抓好畜牧示范村、示范小區和養殖大戶建設,發揮養殖大戶的經濟優勢、羊只種質資源優勢,采用“投母還羔”的方式帶動周邊農戶共同發展。同時堅持適度規模經營,按照“小規模、大群體”的小區養殖模式推進畜牧業適度規模發展,提高養殖效益,降低疫病風險。
(5)培養企業的管理、經營理念。通過培訓、考察、座談等方式,培養一批善于管理生產企業和市場經營的管理者和經營者。
(6)創新推廣方式,加大畜牧業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力度。以標準化示范場,科技項目試驗場、骨干企業為依托,采取現場培訓、示范觀摩、發放資料等形式,率先推廣普及畜禽良種繁育技術、畜禽標準化圈舍建造技術、農作物秸稈青貯技術等關鍵技術,大幅度提高養殖業科技應用水平。
(7)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堅持市場準入條件下,實行全面、長期和開放的原則,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吸引民間資本、民營企業投資肉羊產業開發建設。各類資金的有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養殖條件明顯好轉,促使傳統養殖方式向現代畜牧業方向轉變。
(8)加大貸款扶持力度
積極協調各金融機構優先安排發放牛羊養殖貸款,最大限度支持草食畜牧業發展,并在貸款時限上給予放寬。利用省、市投放的貸款貼息資金和發展專項基金,根據發展規模給予貸款貼息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