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榮友
(梧州市龍圩區廣平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梧州 543102)
現今的生態環境日益嚴峻,各種疾病不斷在禽畜間傳播,禽畜的發病率也日益增長,不僅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還給人類健康帶來了極大危害。將生物技術應用到畜牧獸醫領域,能改善畜牧業飼料資源、疫病防治和禽畜培育的現狀,是促進畜牧獸醫發展的重要途徑。生物技術與畜牧獸醫兩者的結合,能夠推動兩大產業的持續發展,為今后各自的發展開拓新方向,是勢在必行的。因此本文基于生物技術的內涵展開分析研究,深入探討生物技術在畜牧獸醫領域的應用。
生物技術是20世紀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將生物學理論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同時參照其他科學原理,合理運用生物發酵技術以及現代生物技術,將生物分子學運用到現實中去,以此發展了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基因工程及酶工程等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的應用不僅推動了生物制藥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同時為眾多科學領域帶來突破點,為社會經濟科學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生物基因工程的快速發展,生物技術也被廣泛應用,尤其在飼料工業、禽畜疫病防治、動物培育等領域更是發揮了巨大作用,對提高禽畜的培育、飼料質量以及發展禽畜疫病防治等都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因此本文將重點闡述生物技術在畜牧獸醫領域的應用及在該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
生物技術在動物培育方面的應用主要由轉基因技術、動物克隆技術、DNA 重組技術以及胚胎工程技術等來實現。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將生物分子學由理論變為實踐,對動物采取分子育種的方式,摒棄傳統人工育種的方式,縮短培育周期,篩選優質品種,加快培育速度,減少培育時間,大幅提升培育質量,真正實現效果顯著的分子級培育。例如,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術提取生物基因,把有獨特功能的基因簇或優質的單個基因插入某個生物品種的基因組中,實現生物基因改寫再造,從而強化甚至改變生物品種的特質,再運用相關技術進行檢測,篩選出改造效果能夠達到預期的基因組進行培育,不僅縮短培育時間,提升了育種速度,還提高了培育優良品種的準確性,從技術層面幫助實現動物品種優化以及種群改造的目的,提高了畜牧業優質禽畜品種的數量,更提高了畜牧業的生產能力。
既然生物技術在動物育種中提升了育種品質,那在動物生產這一環節當中也應當合理干預。通過對生物所處的環境及生物內在環境進行干預,可以幫助動物機體往更加平衡的新陳代謝方向發展,幫助動物創造更好的生產機體。例如,通過生物技術合成動物天然生長激素,更有效的幫助動物生長,同時降低了動物采食的需求度,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飼料的使用量。最重要的是人工合成的生長激素與動物天然的生長激素成分非常接近,對動物健康、人類健康都不會有不良影響,有效促進了畜牧業的持續發展。
畜牧業對飼料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畢竟動物的生長與飼料息息相關,飼料的供應直接關系到禽畜的存活及生長,也能側面反映出畜牧生產的經濟效益好壞。因此生物技術在飼料資源開發層面的應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生物技術可以從分子層面來解析飼料的組成成分及產生的作用,再結合生物技術及畜牧業、農業等多方的理論知識,創新的研發出高營養的新型飼料,減輕畜牧業對傳統飼料的過度依賴。
同時通過生物技術對營養成分分析,可以往飼料中增加更營養的成分或微生物,減少可能刺激禽畜、增加禽畜患病率的成分,幫助禽畜提高自身免疫力,加速抗體的形成,降低禽畜患病概率。當飼料供應不足的情況出現時,還可以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獲取單細胞蛋白來解決飼料供應不足的問題,提高飼料的應用。生物技術在飼料資源開發層面的應用,為畜牧業飼料需求提供了更多選擇,減輕了飼料供應壓力,為畜牧業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畜牧養殖業集中飼養禽畜的特征決定了其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數量龐大的禽畜糞便。對于這些禽畜糞便最傳統的處理方法就是集中處理、堆積填埋,但眾多的禽畜糞便集中堆積不僅會產生難聞的惡臭氣體,還給眾多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滋養繁殖的場所,長期以往不僅會污染環境,給人體帶來危害,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可以利用生物技術對禽畜糞便進行科學處理,通過生物技術徹底消除動物糞便中的有害物質,同時可以提取糞便中的有利物質進行再利用,為禽畜環境凈化做出貢獻。
除了在上述領域的應用,生物技術在防治與診斷動物疫病中的作用也十分巨大。畜牧業以往消滅病原體的方法是采取物理化學手段,具有明顯的不穩定性,極易因環境不達標而免疫失敗。雖然科技發展,對禽畜消滅病原體的方法選擇更多,也更有效果。但在防止動物方面采取的最多措施就是疫苗注射預防,而傳統的疫苗又存在生產周期長、種類貧乏、效果不明顯甚至殘留疫苗而導致污染等弊端。運用生物技術培育的新型獸用疫苗則完全沒有以上弊端,更沒有殘毒留存、污染的問題,具體有預防禽痘病毒的活病毒載體重組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獸用疫苗。
當然,生物技術除了研制出的新型疫苗幫助動物控制疾病,還將多分子生物學診斷法運用到了禽畜疾病診斷當中,具體包含核酸探針法、限制酶分析法等診斷方法,給畜牧獸醫診斷動物疾病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疾病診斷的正確率和治療的及時率,極大的促進了畜牧業健康長久的發展。
據目前了解到的信息可知,生物技術在獸醫臨床研究方面也非常有意義,通過構建禽畜疾病的模型,并研究實驗基因治療法,以期將來能夠利用此方法更好更直接的醫治動物疾病。這種治療方法意義深遠,有助于加快推動獸醫臨床醫學的發展。因此,生物技術中的基因工程,將會是今后獸醫乃至人類醫學的重要研究方向。
關于WHO公布的我國傳染病隱患評估報告,讓我們意識到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是目前醫學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股氐倪^度使用一般出現在禽畜養殖行業,養殖戶為了控制患病禽畜的疾病傳播,會過度依賴抗生素,從而導致不斷有新型耐藥菌形成并進一步擴散,嚴重時還會導致人類健康受到危害,出現人畜共患傳染病,危害社會安全。因此,合理運用生物類藥物,抵消抗生素所可能帶來的危害,也能減輕養殖戶對抗生素的依賴,幫助降低養殖戶過高的醫藥經濟負擔,是將來畜牧業用藥的必然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進步以及環境變化,禽畜疾病也在不斷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獸醫開始摒棄傳統獸醫治療的弊端,對傳統治療方法的不足和問題進行研究改進,針對自身專業基礎不牢固的地方進行再學習。生物技術在獸醫領域的應用,督促獸醫工作人員持續學習相關禽畜疾病治療診斷方面的知識,不斷增強自身專業技能,提高業務水平,也提高了自身競爭力幫助獸醫行業快速發展。
從客觀層面來說,畜牧獸醫站的獸醫工作人員文化水平有限,缺乏更專業的基礎知識與實踐經驗,而且崗位原因導致獸醫工作人員不注重專業知識的再學習,嚴重影響對病情病理的分析診斷,會延誤禽畜的治療。因此,除了獸醫工作人員自身主動積極再學習,畜牧獸醫工作站也應加強對獸醫工作人員的再培訓,不斷提高其工作水平。
除此以外,醫藥科技茁壯發展,獸用藥品的更新換代,不僅推動了獸用藥品市場的發展,也是生物技術以及畜牧業大力發展的有利形勢。
生物技術是綜合性技術,是新興的高科技技術,需要持續不斷的發展,在畜牧獸醫領域的應用,無論是對畜牧業飼料資源研發、禽畜育種。不論是疫病診斷防治,還是新型獸用藥品研發研制,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相信隨著生物技術與畜牧獸醫的不斷發展,兩者再度有機結合,還會迸發出更精彩的碰撞反應,大力推動生物技術產業及畜牧業的持續發展,為社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