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湛
(黑龍江省動物檢疫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06)
養殖業的發展包括了養殖、流通、檢疫、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加強畜禽產品的流通管理是控制畜禽數量以及創造經濟價值的重要手段,能夠幫助企業構建行業現代化發展經營體系,同時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加強畜禽流通環節管理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能夠切斷疫病傳染的途徑,降低畜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同時對于患病的畜禽產品能夠進行有效的控制處理,從而保障市場流通的畜禽產品的安全性。如果不能對畜禽流通環節實施有效的管理,就會出現不法分子用低價收購病豬死豬再以正常市場價出售的情況,這樣一來,養殖戶的病豬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傳染源無法控制,很容易導致疫病的傳染區擴大,不僅會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混亂的市場還很有可能對市民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面對這樣的情況,當地政府應該主動做出反應,安排專人進行檢查、統計和管理,對病豬死豬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對養殖戶進行適當的補貼,這樣一來就能降低畜禽的發病率,控制病原的擴散。由于我國養殖業規模的擴張,政府一向重視畜禽免疫環節,目標是建立起穩固的免疫防線,杜絕大范圍畜禽疫病的情況發生。然而實際上在遭遇緊急疫情時,個體養殖戶往往會采取急宰的手段,根本無法控制病原。其他相關部門管理權限較小,當實現政府部門聯合執法時疫情已經很難得到控制。所以要想提高畜禽產品流通環節的管理有效性,必須建立統一的部門聯動管理體系,及時對疫情做出反應和管理控制,盡量降低疫情造成的經損失。具體而言,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及時安排專人對區域范圍內的疫情進行調查,檢查、統計和處理病豬死豬,有效控制疫情。這樣的協同管理模式值得借鑒,能夠有效地維護畜禽產品的安全,維持畜禽市場的穩定,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1]。
加強畜禽產品流通環節的管理,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畜禽養殖的質量,同時促進行業的經濟發展。如果一個地區存在流通環節管理不力的情況,則就會出現不法商戶非法生產和銷售,他們無視國家的相關標準和規定,銷售以及養殖的畜禽質量都沒有保障,久而久之就會擾亂當地市場,導致行業經濟效益降低,打擊當地養殖戶的積極性。
進行市場調研能夠了解當地畜禽產品的市場需求情況,企業就能夠根據經過調查研究和分析整理出的市場信息作出相應的市場需求和浮動預測,實現畜禽產品總量的平衡控制,避免出現盲目生產的情況,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2]。
優化市場建設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首先是針對屠宰階段,要遵循統一性、規范性的原則,嚴格對屠宰場進行管理控制,增加屠宰的規劃性,改善屠宰場的衛生環境,提高畜禽產品的安全性,在高效生產的同時也保障食品的安全健康。其次是針對產品流通的能力,應該強化超市的流通功能,取締臟亂差的農貿市場,提高市民購買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最后對于存在疫情的區域,有的不法分子會低價收購病豬死豬以獲取較高的利潤,他們的行為導致了疫情的擴散,嚴重時還會危害市民的人身安全,所以還應該加大對這些不法分子的打擊力度,嚴格執法,一旦發現類似的情況立即追究刑事責任,對于畜禽養殖戶更要宣傳正確的養殖觀念,維護市場的穩定。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畜禽產品的檢疫,為此也提出了很多規定,建立了相關的法律體系,但是在實際的流通過程中,動物的檢疫過程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特別是畜禽產品的產地檢疫和流通檢疫,往往存在檢疫執行力度不足的情況,導致地方難以控制畜禽疾病,最后造成疫病的傳染和疫情范圍的擴大。一旦沒有及時對疫情進行控制,當疫病傳染至養殖集中的區域時,可能會對當地的畜禽養殖戶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所以一定要加強對畜禽產品的檢疫工作,嚴格控制傳染病,在運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對運輸工具進行消毒處理,加強對重大疾病的控制管理。
根據相關規定,生產經營種畜禽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申領生產經營許可證,保證養殖畜禽產品的品質,才能進行畜禽生產銷售行為。所以各地畜牧業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嚴格按照《種畜禽管理條例》的規定對流通環節加強管理,才能及時掌握和了解本地區畜禽的來源以及品系情況。最大程度地保證當地畜禽產品的質量,促進行業的現代化發展。
加強畜禽產品流通環節的管理對于養殖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相關部門應該重視流通環節的管理工作,重視市場調研,優化市場建設,加強檢疫工作,強化流通管理,才能保證畜禽產品的安全性,維護行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