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青島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青島 266000)
目前,各地都在積極加強監測,確保畜牧業、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相關防疫站聯合相關生產經營戶也在認真開展疫情預測、預報、預警工作,并加強對市場和流通環節的監督檢查確保動物疫病防控目標的實現。
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工作,通過日常對免疫抗體的監測情況,為動物免疫工作開展提供了必要的依據和參考,方便進行免疫質量評估。如果在監測中出現不合格的動物免疫質量,可以及時進行原因分析,對于不合格的動物養殖場進行檢查,進行補免,保證養殖質量,針對其中的一些區域性疫病,需要反復對其質量實施監測[1]。
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工作,相關的養殖人員能夠及時掌握動物的疫病情況,還能夠實現針對疫病危害程度的監測,在出現風險較大的疫病時,可以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應對。開展監測工作,能夠方便在疫病早期就進行掌握,分析疫病的傳宣原因以及癥狀等,便于接下來開展疫病的防治工作,研究疫苗生產。此外,及時的監測工作還能夠避免大規模的疫病爆發,避免疫病擴散,盡可能的減少養殖業生產損失。
對某種疫病的發生、流行、分布及相關因素進行系統的長時間的觀察與檢測,以把握該疫病的發生發展趨勢,這是目前動物疫病監測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標[2]。例如,今年豬瘟事件一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自8月初以來,遼寧、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相繼發生5起非洲豬瘟疫情,這是我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目前,遼寧、河南、江蘇、浙江4起疫情撲殺及無害化處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撲殺及無害化處理生豬37271頭,對相關產品也進行了無害化處理,疫情得到有效處置。當前疫情正在有序處置中,截至9月1日,已撲殺及無害化處理生豬1264頭。針對這類疫病的監測工作為此次各地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各地加緊開展豬瘟監測工作,至今無一人感染此類疫病,但是養殖戶損失慘重,這也說明了目前在動物疫病監測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完善。
針對動物疫情的預防控制工作,相關部門要全面、及時掌握轄區內動物疫病流行狀況,分析當前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抗體監測情況和疫病流行規律,指導全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開展疫情排查。例如,全面掌握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及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等優先防治病種分布狀況和流行態勢,區畜牧獸醫局應積極設立監測點,做好口蹄疫、布魯氏菌病、豬瘟、豬偽狂犬病、新城疫等動物疫病的定點監測工作。按照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病原監測與抗體監測相結合、常規監測與定點監測相結合、專項調查與緊急調查相結合的原則,深入畜禽養殖場和散養戶,在抓好畜禽基礎免疫、消毒滅源等工作措施落實的同時,全面加強當前重大動物疫情隱患排查,加強補免工作。
動物疫病監測中,采樣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對于監測結果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為使動物疫病監測采樣工作更規范,針對采樣工作要制定有效的規范制度,要求每個樣品獨立包裝,采用塑料袋充氧運輸。另外,相關采樣人員還需現場填寫了《監測點備案表》和《采樣記錄表》,并由被采樣單位和采樣人簽字確認,確保采樣樣品的科學性、合理性、代表性和真實性[3]。為確保監測工作順利開展,監測工作人員需要到具體的養殖場,主要檢測相關動物的常見疫病,采樣后,及時組織勻漿加冰、封裝后由地區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負責送往相應的檢驗檢疫局進行檢測。在具體的監測工作中,還要確保相關的監測方法創新,保證監測樣品的保質保量,盡可能縮短樣本送檢距離,簡化監測流程,提升監測效率。
動物疫病監測工作是動物疫病預防控制的必要措施,針對疫病監測工作的開展要進一步規范制度,優化工作方式,創新工作技術和方法等,切實提升疫病監測的準確性,為相關疫病防治工作提供有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