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勝國
(鳳城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遼寧鳳城 118100)
這里主要說明是未經檢疫(漏檢)的白條雞的現場補檢。為了便于記憶和掌握,主要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1)皮膚檢查。概括為“四看一觸”,即:一看皮膚顏色,健康雞皮膚因品種不同而呈現淡黃色或灰白色兩種,烏雞和其它特殊品種雞除外;二看皮膚光澤度,新宰殺的健康雞皮膚光澤較好,病死雞膚皮枯干,無光澤;三看皮膚上有無出血點、出血班、潰爛、水腫、痘疹、結節等,尤其是兩個大腿腳趾部有無魚鱗斑;四看皮下是否極度消瘦。一觸是觸摸皮膚是否有彈性,健康雞宰殺后因皮下血管有一定的充盈度而觸摸時感覺有較好的彈性。
(2)雞冠和肉髯的檢查。同樣也是一看雞冠和肉髯是否呈粉紅色,如果是病雞則雞冠和肉髯顏色發紫、發紺等;二看雞冠和肉髯上是否長有異物,如腫瘤、結節、膿腫等,有則是病雞,沒有則是健康雞。
(3)眼睛的檢查
通常情況下健康雞眼球是突起且光亮清澈的,并呈現出半睜半閉狀態,病死雞則眼球呈緊閉狀,眼球玻璃體不清潔,球體有凹陷,眼角膜混濁、灰暗等。
(4)頭部的檢查
80年代前一般對頭部的檢查不作硬性規定,自從近些年發生禽流感以來,檢查時特別注重檢查頭部和腳趾這兩個部位的病理變化,若頭部腫脹十分明顯,且腳趾上有明顯的魚鱗斑則首先考慮是否是禽流感病雞。
(5)其它部位的檢查
首先看,健康雞宰殺后喙干且有光澤,嘴角沒有附著物。其次看嗉囊,健康雞一般嗉囊內存有一定量未消化的食物,黏膜無出血點或出血斑,如果發現有出血點、出血斑或潰爛灶等,則是病死雞。再次就是看雞的泄殖孔,一般健康雞泄殖孔多呈緊縮狀,而且干凈,病死雞則相反,泄殖孔較松弛,并且多半有污穢不潔的污物及糞便等。
宰殺后的白條雞有不凈膛、半凈膛和全凈膛三種。
(1)不凈膛白條雞的檢查。因為不開膛,只要按上述方法檢查沒有異常即可視為健康雞,如果發現異常則需要進行剖腹開膛對內臟器官進行檢查。
(2)半凈膛白條雞的檢查。一般可徒手或借助于器械擴開泄殖孔檢查腹腔內有無血塊、破碎的臟器、污物及糞便等,如需全面檢查可開膛進行檢驗。
(3)全凈膛白條雞的檢查。由于其內臟器官均被摘除,所以通常只檢查膛腔里及內壁有無血塊、污糞,必要時還可對肺和腎進行檢查。
當發現白條雞已變質,如眼球凹陷、混濁、體表干澡或粘乎,頭部皮膚呈暗褐色,腹肌或腿部肌肉切開剖面發粘等要檢查是否有腐敗氣味。
在工作實踐中,一般只要按上述方法進行認真細致檢查,基本上就可以判定出白條雞的健康狀況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