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軍
(昌黎縣大蒲河畜牧獸醫中心站,河北昌黎 066600)
在當前的牛養殖中,規模化養殖模式得到普遍利用,讓養殖戶得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牛病種類也在增加,發病率在不斷升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疫病的傳播風險,如果養殖戶管理不當,會造成長勢緩慢,甚至是大量死亡。因此,疫病防治需要高度重視。
首先,疫病種類增加,發病率居很高。近年來,雖然我國牛養殖業得到了良好發展。但是,一些常見疫病和新出現的疾病也在經常發生,這種情況給疫病的防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目前常見的牛疾病包括牛腹瀉、牛口蹄疫、粘膜病,尤其是牛病毒性腹瀉這種疾病有著很高的發生率,對我國牛養殖業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時,一些新出現的疫病目前尚未研制出疫苗,這也讓目前的疫病防治形勢十分嚴峻。
其次,人畜共患病上升,公共衛生防范難度大。一些常見的人畜共患病,也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比如說布氏桿菌病,這種疾病會造成交叉感染,并且傳播范圍很大,也對養殖戶的人身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最后,混合感染病例增多,耐藥性嚴重。目前多種病原性感染都會造成常見的牛疾病,常見的包括子宮內膜炎、犢牛腹瀉,而且這些疾病由細菌、真菌和病毒共同導致。在長期的動物疫病防疫中,一些病毒已經出現了耐藥性,導致使用常規的防疫手段不能達到良好的防御效果。
目前常見的肉牛疾病包括寄生蟲病、傳染病以及常見的內科病、外科病。目前規模化的養殖模式下,很多傳染性的疾病難以控制,建議在當前的牛養殖中樹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思想,同時發現疫病要及時隔離,然后對癥下藥。具體措施包括:
第一,生物安全。當前的牛羊之中,養殖戶首先要科學選址,圈舍的建立要離開生活區以及交通要道,進而為牛只提供安靜的生長空間。在養殖中,還要實行全進全出的養殖策略,并且要建立規范的養殖制度。在生物安全措施下。養殖戶加強對飼料管理,定期更換飲水及時處理牛的排泄物,對糞便要做無害化處理,以此減少疾病的發生。
第二,飼養管理。飼養管理環節,養殖戶要對圈舍科學管理,要提供良好的溫度、濕度,這樣可以避免蚊蠅滋生,保持圈舍通風,并且控制養殖密度,這樣牛只才能保證活動空間。如果發生傳染性疫病,需要及時隔離。
第三,飼料營養。在飼料管理環節,養殖戶要根據牛只的不同日齡提供飼料,每天的飼料要保證新鮮,并且定時飼喂。在滿足飼料喂養的同時,也需要提供新鮮的草料。此外,還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在疫病高發期可以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藥物成分,這樣可以提升免疫力。
第四,免疫接種。在免疫接種環節,養殖戶需要高度重視,根據牛只的不同日齡為其接種疫苗,在疫病高發期要根據制定的免疫計劃科學接種,之后對牛只進行觀察,從而提升免疫力,避免疫病的大范圍傳播。
第五,重視消毒。當前的牛羊之中,養殖戶首先要科學選址,圈舍的建立要離開生活區以及交通要道,進而為牛只提供安靜的生長空間,同時也可以減少應激的出現。在養殖中,養殖戶還要實行“全進全出”的養殖策略,并且要建立規范的養殖制度。
第六,規范用藥。控制病情除了疫苗接種,還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不過在藥物使用過程中必須考慮耐藥性問題,所以建議合理用藥,避免藥劑用量不足或者藥量過大,進而造成不利反應。因此,要多加強養殖管理,這樣可以減少應激,對于藥物的使用,如果疫病情況較為嚴重,建議中西結合,對癥施治。
第七,定期驅蟲。比如說牛皮蠅蛆這種常見疾病,成年的蠅蛆會將卵寄生在皮下,造成肉牛的應激,所以要做好驅蟲工作,避免細菌、寄生蟲的感染,建議對牛群進行全面驅蟲,常用的藥物成分為伊維菌素,同時也要嚴格按醫囑使用驅蟲藥。
綜上所述,在牛養殖中,做好對疫病的防治是實現養殖效益的關鍵,目前養殖領域普遍倡導“未病先治”的理念,這對牛規模化養殖更加必要,在今后得到牛養殖中,要對牛的疫病流行特定進行分析,然后通過科學的養殖管理,加強消毒和疫苗注射,制定出科學的管理制度,這樣可以減少疫病的發生幾率,促進養殖領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