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娜
(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內蒙古錫林浩特 026000)
牛肉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且脂肪含量低于其它常用肉類。長期食用牛肉能夠提高人體抵抗力,起到滋養脾胃、止渴止涎和強健筋骨的作用,牛皮革制品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因此牛的養殖一直受到國家的關注。口蹄疫是養牛業帶來危害重大的傳染病之一,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不僅危害牛的健康與生命,而且能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牛潛伏期2~7d,最長14d左后。病牛主要臨床癥狀與病變如下。 一是牛的體溫升高,在發病初期,牛的提問迅速升高到到40℃以上,導致牛日常活動減少,顯得精神不振,食欲減少。二是口腔流白色皰沫狀涎。當牛發病之后,可見發現的最明顯特征就是牛口腔經常性的流涎,且呈白色皰沫狀堆積,與正常牛的反應截然不同,反芻停止,閉口流涎。三是發生水皰和爛斑,唇內、齒齦、舌面和頰部黏膜出現水皰,不久水皰破潰,形成邊緣不整的爛斑,繼而蹄冠、趾間及乳房乳頭皮膚出現水皰、爛斑。導致牛不愿進食,行走時跛腳,嚴重時蹄冠甚至會脫落,奶量下降。四是會出現虎斑心。虎斑心只在犢牛感染口蹄疫時才會出現。如果在口蹄疫傳染期間犢牛死于心肌麻痹,基本可以確定是虎斑心所致。最明顯的特征是病死犢牛的心肌散布有帶狀條紋,呈現淺黃或白色。口蹄疫死亡率不高,但幼畜死亡率20~50%,特別是犢牛的死亡率高,此外,如果孕牛感染口蹄疫,極容易造成流產。
防制本病根據地區實際情況采取相應對策。一般采取檢疫診斷為中心的綜合防制措施,一旦發現疫病,應立即實行封鎖、隔離、檢疫、消毒等措施,迅速通報疫情,查源滅源,并對受威脅群進行預防接種,以及時拔除疫點。
(1)消毒: 牛場在建設初期的設計上,就要重視合理布局,生產區和生活區分開;生產區門口設消毒池,內放置生石灰;圈舍要經常保持衛生整潔、通風良好,常用消毒藥物有10~20%生石灰乳、2~5%的火堿溶液、0.5~1%過氧乙酸,3%福爾馬林溶液;把持圈舍或場地環境衛生,糞便堆積發酵處理,場地、物品、用具要嚴格消毒,不給病毒滋生的環境。
(2)免疫接種:口蹄疫是病毒病,要選擇與當地流行株一致的疫苗接種是控制牛口蹄疫發生最有力的手段。目前牧區不少地方使用的是口蹄疫O型、亞洲1型、A型三價滅活疫苗。每年春季和初冬免疫兩次,皮下注射,每頭注射1ml。有效降低牛感染牛口蹄疫的概率,防止大范圍牛口蹄疫疫病情的發生。
(3)治療方法: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對癥治療減輕其癥狀。對于口腔潰瘍和流涎較多的病牛,可以使用高錳酸鉀溶液(0.1%)清洗,或2%明礬溶液,也可用食鹽擦拭或撒布。對蹄叉和蹄冠破潰處用來蘇兒清洗,然后涂抹青霉素軟膏,最后包扎,直到康復。也可選用肥皂水和硼酸溶液對牛的乳頭部位清洗效果比較好,清洗后涂抹青霉素軟膏。嚴重的病牛也可以注射強心劑和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
(4)注射疫苗后發生不良反應的處理
有些病牛在注射了口蹄疫疫苗之后,可能會出現一些癥狀,如體溫身高、不愿進食等現象,屬于正常反應。但是如果反應特別嚴重,或是出現了過敏、水腫或是抽搐的現象,那么就說明產生了嚴重的疫苗不良反應,必須立刻進行救治。救治通常為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肌肉注射鹽酸異丙嗪(非那根)和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鈉,對于牛較嚴重的休克,還需要對其進行體外刺激,緩解休克癥狀防止器官衰竭。等牛嚴重反應緩解之后,可以后續對其進行靜脈輸液,促進其恢復。
牛類疾病的防控一直是畜牧養殖業的研究重點,特別是口蹄疫這種常見傳染病的防治研究,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隨著牛肉制品、牛皮革制品以及其它牛類衍生品的開發,牛的疾病防控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們相信,對牛類疾病防控的手段會越來越先進。同時,作為一名畜牧養殖研究人員,我們應該積極的探索新的方式去防治牛類傳染病,為養殖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