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英 熱依拉木·波拉提
(闊洪奇鄉畜牧獸醫站,新疆察布查爾 835300)
牛傳染性鼻氣管炎主要表現為急性呼吸道感染,可繼發細菌性肺炎?,F階段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在全世界范圍內流行,對公牛繁殖能力、乳牛產奶量、役用牛使役力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新疆地區某專業合作社由于多渠道引進牛進行養殖,發生了一例牛傳染性鼻氣管炎。本文利用中西醫辨證防治方式,獲得了一定療效。具體防治流程如下:
2019年04月22日,新疆地區某養殖基地中較大數量牛出現食欲減退、體溫升高、呼吸急促。發現上述癥狀之后,養殖戶第一時間將患病牛與正常牛隔離,并利用鏈霉素、青霉素進行了合并治療,但是沒有取得良好效果。隨后牛群中陸續發病牛數量不斷增加,養殖者求助了當地獸醫,獸醫在接收到求助信息后立即前往養殖基地。通過前期調查得出該養殖場不同生育時期牛均出現了患病情況,初步懷疑為牛傳染性鼻氣管炎。通過進一步調查,確定為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其病因為飼養密度大、免疫程序不科學、分群不合理。依據病因,第一時間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根據上述牛傳染性鼻氣管炎診治情況,首先,養殖戶應加強飼養管理。依據科學、恰當的方式,將牛群分離。隨后對內部衛生條件進行適當改善。嚴格貫徹落實牛群飼養檢疫制度,切斷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傳播源,達到有效的牛傳染性鼻氣管炎預防目的。
其次,飼養戶應加強對引種地區病源分析,避免從帶有明顯疫病地區引進種牛。在確定引種地區無疫病后,應依據規定,進行隔離觀察。并開展血清學試驗,以避免外來引進牛導致的牛傳染性鼻氣管炎感染[1]。
最后,由于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為國家級二類動物疫病,在確定發病牛病情后,應在疫病還沒有廣泛蔓延前,結合具體情況,將患病牛與正常牛隔離。隨后采集典型臨床癥狀患病牛新鮮血液,制備成血清,購買牛傳染性鼻氣管炎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依據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抗體檢測。對于檢測結果為陰性的牛,進行疫苗注射;對于檢測結果為陽性的隱性帶毒牛,應立即將其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將被患病牛污染的墊料、飼料、糞便、食槽全部清理。最后利用丙酮、高錳酸鉀溶液、乙醚、氯仿、甲醇等溶液,對牛養殖基地內部、外部環境中牛欄、飼養用具、地面進行全面消毒。一般上午、下午均需消毒一次,連續消毒7d后,可調整為每星期全面消毒一次或兩次。在養殖場最后一頭典型癥狀患病牛無害化處理完畢后,可以間隔半個月進行一次全面檢疫。并在檢疫合格后解除封鎖。隨后在連續36月內,對牛群進行血清檢測,達到牛群凈化的目的。
牛傳染性鼻氣管炎中醫防治方案主要選用20g馬勃、20g升麻、22g薄荷、22g桔梗、22g黃連。配合32g黃芩、32g玄參、32g甘草、32g柴胡、32g連翹及32g牛蒡子各30g,與124g板藍根混合后,加入患病后食槽內,可減輕患病牛合并癥狀。具體中醫防治時,可根據具體臨床癥狀適當增加或減少。如對于呼吸道型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可在上述藥劑應用的基礎上,增加20g麻黃及32g荊芥穗、22g葛根。將上述藥劑放置在1.8L水內后,煎取汁水550ml。放置常溫后灌服給患病牛。每天早晨、傍晚各一次,連續灌服四天后,可以有效減輕患病牛癥狀。
一方面,在牛傳染性鼻氣管炎預防過程中,主要采用疫苗免疫的方式,針對6個月左右犢牛,進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疫苗的預防接種。接種后1個半星期或兩個星期內犢??僧a生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免疫力,康復??梢赃_到終身免疫的效果。除犢牛免疫接種以外,也可以通過母牛接種的方式,促使犢牛吃母牛初奶獲得被動免疫能力(60-120天)。需要注意的是,懷孕牛不能接種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疫苗[2]。
另一方面,現階段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尚無特效療法,由于易感牛對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較為敏感,在牛群出現呼吸困難、鼻粘膜充血、鼻腔流膿等癥狀之后,為避免隱性病毒或活動性病毒大范圍擴散,應及時利用廣譜抗菌素,阻止細菌的繼發感染。同時考慮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血清抗體陽性牛為隱性感染源,在疫苗使用的基礎上,為降低患病牛死亡率,可使用綜合性的對癥治療方案。如對于呼吸道型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在確定患病牛出現細菌合并癥后,可用磺胺類藥物抗生素;對于膿皰性外陰-陰道炎、龜頭包皮炎合并癥,可局部施用抗生素軟膏,以減少患病牛后遺癥;對于出現角膜結膜炎、鼻氣管炎等合并癥的患病成牛,可利用皮下或穴位注射的方式,注射25.0ml±5.0ml的干擾素。每天注射一次,連續注射一個星期。
此外,若病牛出現全身性繼發性感染癥狀,可以利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兩只400萬IU青霉素及100萬IU鏈霉素。每天注射一次,連續注射三天后可達到有效的繼發性感染控制效果。
綜上所述,牛傳染性鼻氣管炎自然感染潛伏期較短,人工感染率較高。因此,在規模牛飼養過程中,技術人員應加強飼養管理,全面貫徹落實防疫制度。在牛群出現明顯的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癥狀之后,及時將病牛隔離。并采用中醫+西醫的防治方式,保證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的及時、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