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爽 程方方
(1.漯河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漯河 426000;2.漯河市動物衛生監督直屬分所,河南漯河 426000)
隱孢子蟲的通常分類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卵囊的形態,蟲體遺傳的特征、自然感染宿主等方面。隱孢子蟲具有多種蟲種和基因型,是一個復雜的集合體,截至目前,隱孢子蟲的基因型已經鑒定出70多個。隱孢子蟲病的檢測方面也有獨特的優勢,其中常用的是PCR檢測方法,快速,準確,其次是蟲卵富集的檢測方法。羊一旦感染隱孢子蟲,其危害非常嚴重。感染羊較輕者,會造成食欲不振、消瘦、貧血、生長發育遲緩,病情較重者引發腸炎甚至死亡[1]。隱孢子蟲在全球范圍內分布,歐美等多個國家羊均有感染此病,國外部分地區羊隱孢子蟲的感染率最高可達到80%。此外,還有一些羊隱孢子蟲的分離株具有人畜共患的潛力。
微孢子蟲屬于真菌后生物類群,真菌界微包子蟲門,微孢子蟲類包括160多個屬,1300多個種,其中畢氏腸微孢子蟲、腦炎微孢子蟲屬中的兔腦炎微孢子蟲、腸腦炎微孢子蟲和海倫微孢子蟲是最常見的感染人的微孢子蟲[2]。傳統的微孢子蟲的分類方法主要依據是在顯微鏡下根據孢子的形態來劃分,但是這種方法無法確定微孢子蟲的種屬。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分子生物學分形技術在微孢子蟲的分形上應用越來越多,根據rRNA基因的核酸特異性,目前主要有PCR,熒光PCR和巢式PCR,這些檢測技術可以準確到微孢子蟲的蟲種鑒定。感染微孢子蟲后的羊會出現腹瀉、體重快速減輕,食欲不振等癥狀。在我國東北地區,微孢子蟲的感染率達到40%左右,感染微孢子蟲的基因型也各有不同,多者可以達到十幾種。
賈第蟲在世界范圍內分布,主要是通過糞便-口的途徑傳播流行的,也可以在人與動物之間傳播。賈第蟲主要的寄生部位是人和動物的小腸上皮細胞中。人和羊感染賈第蟲后容易出現腹瀉、嘔吐不止、消瘦等臨床癥狀。根據賈第蟲的結構和宿主的來源,將賈第蟲分為五大類,即哺乳類、鳥類、兩棲類、嚙齒類、人類[3]。大量的數據顯示,羊感染賈第蟲的常見基因型是聚集體E和聚集體A,其中前者較為多見。我國賈第蟲的感染率低于國外。
人牙囊原蟲是腸道中常見的一種原蟲,具有潛在的人獸共性,同時也是引起腹瀉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人牙囊原蟲,有17個0基因型。其中ST1常在猴,豬,鳥類、雞,狗和非靈長類動物體內分離到。
片形吸蟲主要寄生在膽管和肝臟中,容易引發患病動物產生慢性肝炎或者膽管炎,隨后發生營養障礙和全身中毒等癥狀,此病也稱為肝蛭病。肝蛭病危害非常嚴重,它能夠引起羔羊大批量死亡,不同年齡段,不同品種和性別的羔羊均有感染,通常情況下,該病呈現地方流行性。肝蛭病的臨床癥狀一般情況下分為兩種類型,即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發生在秋季,患病羊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沉郁,發病后的羔羊一般情況下3~5d就死亡。慢性型比較常見,且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病情緩慢,一般情況下,一年后患病動物出現食欲減退,體溫略微上升。病情繼續發展,則發展為粘膜蒼白和嚴重貧血等現象。
捻轉血矛線蟲屬于毛園科、血矛屬[4]。蟲體主要表現為毛發狀,因吸食血液的緣故,蟲體常表現為淡紅色。捻轉血矛線蟲主要寄生在羊的真胃內,有時候可以在小腸內看到。該原蟲主要吸食宿主的血液,因此,患病動物常表現為貧血癥狀。捻轉血矛線蟲的雌蟲每天可以產生5000~10000個卵,蟲卵在溫度和濕度都適宜的情況下可以發展成為具有感染性的幼蟲,感染性的幼蟲被羊誤食后會在瘤胃內脫鞘膜,之后進入到真胃內,鉆入到粘膜上皮的突起之間開始攝取食物。捻轉血矛線蟲在氣候比較溫暖的地區較為多見,患病的羊和隱性感染者是該病的主要來源,患病羊排出的蟲卵嚴重污染牧草和水源,蟲卵對外界的抵抗力非常強,在潮濕的環境中可以存活三個月左右。
旋毛蟲病是由旋毛線蟲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旋毛蟲體型比較小,宿主范圍非常廣泛,該蟲的成蟲和幼蟲寄生在同一個宿主體內,當宿主感染旋毛蟲后,宿主首先是旋毛蟲的終末宿主,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旋毛蟲的生長發育、繁殖,該宿主會成為中間宿主。宿主感染旋毛蟲病后的第七天到第十天開始產生幼蟲,幼蟲的寄生部位主要是活動量較大的肋間肌、膈肌、舌肌和咬肌。該蟲的抵抗力非常強,在-20℃的條件下可以保持57d的生命力,在腐敗的肉制品中可以存活100d以上。羊通常在食入被蟲卵污染的牧草、昆蟲、動物糞便等造成感染。羊感染旋毛蟲后場表現為眼瞼水腫,發熱、肌肉疼等癥狀。近年來,我國很多地方都陸續發現了很多旋毛蟲病例,有的地方呈現爆發流行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