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臣 李視強
(1.萊西市水集街道辦事處,山東萊西 266600;2.萊西市望城街道辦事處,山東萊西 266601)
現階段,在畜牧獸醫養殖領域,綿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是一種具有普發性且傳染性較強的疾病。與此同時,該病對于綿羊飼養群體具有較強的傳播性,這進一步為該病的傳染提供了機會,從而提高和擴大了綿羊群體的患病率。一旦綿羊群體患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將會出現各種典型反應。這些典型反應將進一步影響綿羊的正常發育和綿羊的肉質,在一定程度上將為養殖戶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為此,在養殖領域上,為了保證綿羊要知成本和經濟效益,就需要采取相應的研究預防措施,以降低綿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的患病率。
傳染性結膜角膜眼病在綿羊群體中所爆發的年齡范圍在三歲上下。一旦綿羊患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并在兩個小時之內眼睛就會有流淚的反應。而且用手按壓患病綿羊的眼瞼,會伴有疼痛的表現,同時在按壓時也會出現分泌物。
在綿羊患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的病因分析,病因來源主要是容易受到外界異物的刺激,比如,對綿羊進行放牧時,綿羊會極易受到野外的花粉、塵土或者機械等強烈的光照,從而對綿羊眼角膜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進一步導致綿羊眼角膜出現損傷。除此之外,由于氣候條件的因素,光照、炎熱等也會導致綿羊患上該病。綿羊朝時間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下,有害氣體進入呼吸道也會患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飼養人員對綿羊的飼養方式不合理,無法依據綿羊的營養理論依據來采取喂養措施,導致綿羊攝入的營養不合理,使綿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營養物質,從而降低了綿羊體內的免疫力,這會導致綿羊患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1]。
綿羊患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的癥狀分析。癥狀表現為在綿羊的左眼結膜會出現潮紅的現象,進而導致眼裂變小。通過用手緩慢的按壓綿羊的眼瞼,會表現出劇烈的疼痛感,隨之伴隨著白色的分泌物。同時綿羊的體溫會比正常體溫較高,一般在41℃左右,脈搏跳動幅度也會比平時要快。在綿羊感染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的初期,會出現輕微的渾濁,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渾濁程度加大[2]。
現階段,為了有效地防止綿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的傳播和蔓延,就需要采取相應的研究策略,從而避免綿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并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損失。為此需要研究綿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的預防策略,采用局部防治的診治方案,結合科學的防治診療方法,并開展行之有效的預防策略。在綿羊飼養環節中可以使用抗菌消炎藥物,對綿羊采取快速治療,借助抗菌消炎藥物,可以初步改善和吸收綿羊的眼膜渾濁程度,從而有效地預防和緩解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的蔓延。使用抗菌消炎局部防治法的研究步驟為:首先在藥物選擇上需要遵循沒有刺激或者刺激性較小,而且溫度較為適中的藥液,對綿羊進行局部注射操作。藥液的選擇可以是百分之二的硼酸溶液或者生理鹽水,對綿羊的眼睛進行定期的局部清洗操作。通過這樣的局部防治措施,可以為綿羊的眼睛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而且能夠對患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初期的綿羊進行有效地防治,延緩病情的加重。綿羊眼角一旦出現分泌物時,可以采用溫度較為適中的物體溫敷,進一步延緩病情的加重,可以選擇最佳的眼藥水,例如青霉素溶液等,進一步降低該病的傳染效率[3]。
除了上述的局部防治法之外,還可以采用自家防治診斷方式。自家防治診斷方式在藥物選擇上可以通過選擇青霉素,對患病初期的綿羊進行初步注射,在注射位置上需要合理選擇,一般選擇的位置是綿羊眼簾皮下進行注射,注射頻率為兩次。
在綿羊群體中,一旦出現患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的綿羊,需要將患病綿羊和正常綿羊進行及時隔離,從而控制該病的傳播范圍。可以將患病的綿羊單獨放在羊舍治療,減少患病綿羊與其他正常綿羊的接觸,進一步減少和縮短該病的傳播范圍。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患病綿羊排出的糞便和生存的場所進行消毒處理,以避免該病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傳播。一旦綿羊患上該病需要進行早期治療,可以采用青霉素軟膏,定期涂抹在綿羊的眼角位置,一天需要涂抹兩到三次。通過運用最佳的藥物進行擊倒治療,可以有效地控制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病的蔓延,保證了綿羊的正常生長和發育。
綜上所述,綿羊一旦患上結膜角膜炎病需要采取隔離處理,進而及時治療,在根本上降低綿羊的死亡率,提高綿羊的正常發育,以避免養殖戶的經濟損失。為此,對于患病綿羊需要在患病早期做好防治措施,促進我國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總之,對于患病綿羊采用最佳的藥物及時預防和治療,從而降低該病的傳播范圍,并控制病情,為我國畜牧獸醫領域的發展提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