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擁軍
(安化縣長塘鎮動物防疫站,湖南益陽 413516)
目前豬場病毒性疾病預防控制已經成為養殖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豬場病毒性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多數為混合型的病毒感染,非常容易造成豬自身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現大規模在死亡的現象,為養殖人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由此可以看出豬場病毒性疾病預防控制在豬養殖中的重要性。
目前,導致豬場病毒性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檢疫工作不規范,經過調查分析能夠發現,管理人員在引進豬苗的過程中,只有部分人員進行了檢疫工作,甚至還會出現不隔離直接混養的情況。沒有經過檢疫的豬苗身上很可能攜帶病毒,而不進行隔離混養,就會出現病毒感染等現象,導致豬場出現豬場病毒性疾病。第二,疫苗注射不科學。雖然多數豬場已經認識到疫苗注射的重要性,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例如疫苗的保管方式不科學,疫苗由于自身性質的影響,部分疫苗只能存儲在低溫環境中,一旦長期放置在常溫甚至是高溫環境中,疫苗會出現失效的情況。而將這類疫苗注射到豬體內,無法起到疾病防疫的作用。
在以往豬場病毒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多數飼養人員將重點放在疾病的控制中,這種方式無法從根本上對疾病進行控制管理,因此需要轉換思想,將重點放在疾病預防中,降低豬場病毒性疾病發生的概率,進而實現從根本上對其進行控制。例如,在建立豬場病毒性疾病預防控制制度的過程中,可以將“預防為主”的思想應用在其中,首先讓飼養人員意識到疾病預防的重要性,其次,將各項疾病預防工作落實到實際飼養中,進而對豬場病毒性疾病展開有效控制。最后,對豬場病毒性疾病預防工作展開監督,保證各項預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和規范性。例如,外來車輛在進入到豬場之前,必須進行消毒,豬場中的工作人員不能出現隨意串崗的現象。如果飼養人員身上攜帶病源,則隨意串崗就會出現病源傳播的現象,降低疾病預防工作的開展質量。
地址選擇對豬場病毒性疾病預防控制來說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豬場位置需要設置在適合飼養和生活的地區,不能在旅游區域以及工業污染嚴重的地區進行飼養,如果周圍存在居民點,則需要與居民居住地保持500~1000m以上的距離,與其他豬場的距離控制在500~1500m之間。盡量選擇周圍有屠宰場以及獸醫院的位置,距離在1000~2000m之間。針對豬場內部,需要根據功能對各個區域進行劃分,其中主要包括生產區、生活區以及隔離區,根據豬生長的實際情況,安排在豬的飼養區域。每個豬舍之間的距離需要控制在10~15m之間,豬舍建設中還需要將光照條件、水資源供應情況以及電力資源供應情況納入到選擇條件中,為豬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一旦出現豬場病毒性疾病,則多數會出現豬死亡的現象,而這些死亡豬的身上攜帶病毒,為了避免死豬將病毒傳染給其他的豬,則需要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病死動物如果不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則病毒會快速傳播,嚴重影響周圍居民以及豬的生命健康,我國針對這一現象已經制定了相應的規范條例。例如,針對病死豬,不能食用、不能出售、不能轉運需要在第一時間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這就要求豬場管理人員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避免因為自身利益影響周圍人的生命健康。例如,針對病死豬處理,需要安排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保證無公害化處理實施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并對病死豬進行監護,避免出現病死豬丟失的現象,從根本上控制病源的傳播。
清潔消毒工作是豬場病毒性疾病預防控制中的關鍵步驟,有效的清潔消毒能夠殺死豬場中的病毒和細菌,從根本上降低豬場病毒性疾病的發生,在實際消毒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豬場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消毒方案。例如,針對規模較大的豬場,每個月至少進行一次消毒,尤其是豬場周圍的道路、糞溝以及水溝等,合理控制消毒液的使用比例。針對豬欄內部,每天至少清掃一次,重點清理豬欄中的糞便,保證豬欄內部保持干燥,潮濕的環境會為病毒生長提供條件,因此還需要對豬欄進行通風處理,使其能夠保持干燥。每周進行兩次帶豬消毒,在消毒之前先清理豬欄,然后再噴灑消毒液,其中消毒液的濕度需要在10分鐘以上,消毒人員將每次消毒情況詳細記錄下來,并形成豬場消毒檔案袋,為后續消毒工作的開展提供條件。外界人員要想進入到豬場內部,需要事先進行消毒,避免將外界病毒帶入到豬場內部,降低豬場中豬場病毒性疾病的發病概率。豬場病毒性疾病預防控制對飼養工作來非常重要,因此相關人員需要注意到這一問題,制定全面科學的疾病預防控制方案,進而實現對豬場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控制。
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看出,對豬場病毒性疾病預防控制方法展開研究,能夠降低豬場病毒性疾病的發病概率。本文從疾病的預防、豬場位置的選擇、病死豬的處理方法以及豬場消毒方法等展開研究,提高豬場病毒性疾病預防控制的實施效果,進而促進豬場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