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吉林省梨樹縣榆樹臺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吉林梨樹 136506)
夏秋仔豬腹瀉是豬場常見的一種多種因素誘發的疾病,并且呈現出嚴重的高發性。這種疾病一旦發作會導致仔豬的迅速死亡。給養殖人員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研究仔豬腹瀉的原因并做好及時的防控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于仔豬的免疫力較低,在夏秋季節高溫會造成母乳的質量下降,從而影響仔豬體內的抗體水平,此時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的影響,導致部分仔豬出現腹瀉的情況,造成死亡。
夏秋季節的高溫高濕環境對于豬場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常夏秋季節母豬的進食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仔豬的營養供應。第二,由于夏秋的豬舍溫度較高,母豬喜水,導致環境濕度上升,這樣就會造成大量的并遠近繁殖。而此時管理人員通過人工干預的方式降低豬舍內的溫度將會導致仔豬的體溫下降過多,造成消化機能的下降,體內抗體水平下降,引發腹瀉。
部分豬場在養殖過程中,不重視秋季的晝夜溫差情況,也會導致仔豬的腹瀉。夏秋季節的用水量相對較大,因此水源有可能遭到污染,一旦小豬使用不潔凈的水,將會引發腹瀉。
仔豬腹瀉與體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的含量有很大關聯。在夏秋季節,由于氣溫較高,陰雨潮濕的環境,會加大以上細菌的繁殖速度,這就會導致仔豬的腹瀉。當前我國的獸醫站發揮的作用不夠明顯,難以指導養殖人員進行科學喂養,養殖人員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將會增加豬群的耐藥性。最終導致仔豬腹瀉以后,對藥物的吸收能力下降,影響藥物的吸收,擴大腹瀉的危害。
由于夏秋季的氣溫較高,容易造成細菌的繁殖,飼料使用時間一旦較長,就會由于高溫造成飼料的腐敗變質。部分飼養人員為節約喂養時間,通常會將飼料就近放在豬舍方便,這就容易造成飼料內細菌的滋生。一旦在喂養過程中,使用到了變質的飼料,將會導致仔豬的腹瀉。而母豬使用變質飼料之后,將會出現輕微的中毒情況,一旦通過母乳喂養給小豬,就會引發嚴重問題。
對于豬群的飼養應該遵循“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生產模式,對于分娩的豬舍應該做好通風工作,并合理控制好室內的溫度。保證豬舍的干燥清潔衛生。對于剛出生的仔豬應該做好保溫工作,可以在保溫箱中通過添加麻袋、稻草等避免仔豬與潮濕的物體接觸,減少應激反應。還應該在管理過程中做好滅鼠、滅蠅和殺蟲等工作。
對于常見的腸胃疾病和腹瀉疾病,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疫苗接種,通過提高母豬的抗病能力,改善仔豬體內的抗體水平。還應該嚴格做好消毒工作,有效控制傳染源。對于豬群中出現的疾病,需要根據疾病的類型和程度選擇用藥,同時還應該對整個治療過程充滿耐心,用藥過程中需要及時關注豬群的變化情況,及時對用藥情況進行調整,確保治療效果。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死亡現象,應該繼續觀察,不能因為個別豬的死亡迅速否決用藥的準確性。由于不同豬的體質存在差異,豬對藥物的承受作用也存在差異。因此養殖人員在用藥之后應該關注總體病豬的恢復情況,避免做出錯誤判斷,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對于日常管理,可以使用碘制劑、過氧乙酸、戊二醛-季銨鹽等進行消毒,定期消毒的過程中還應該控制好藥物的使用,通過相互配合,保證豬舍的環境衛生。還應該重視對水源的控制,保證豬群飲水安全。仔豬在斷奶以后,需要及時進行移出,并做好產房的徹底消毒工作。
對于待產的母豬應該做好飼料的供應工作,由于此時母豬的進食效率下降,因此需要改善飼料的質量。并做好豬舍的管理工作。在母豬產前產后各一周在飼料中添加廣譜抗菌藥物或在產仔當天注射長效廣譜抗菌藥物,有效控制腹瀉疾病的發生。
夏天的飼料容易發霉變質,因此需要使用優質的飼料進行喂養,同時管理人員應該提高重視程度,做好飼料的保存管理工作。通常將儲存時間控制在一周以內,并及時添加除霉劑保證飼料的質量。
對于發病初期的仔豬可以使用鞣酸蛋白、活性炭、石榴皮熬水或食醋等進行緩瀉治療,同時還應該選擇合理的藥物進行消炎抑菌處理。在腹瀉的治療過程中還應該及時進行補液,避免仔豬發生脫水死亡,通過補液還能改善仔豬的代謝水平。對于藥物難以吸收的情況可以進行返飼治療。由于仔豬腹瀉的危害較大,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做好仔豬的監測工作,一旦病情嚴重需要及時進行處理,以免影響其他的仔豬。
綜上所述,仔豬腹瀉是危害養殖人員經濟收益的重要疾病,對于該疾病而言,預防比治療更加重要。具體應該做好豬舍的衛生清潔與消毒工作,同時科學選擇飼料,保證飲用水的安全性,通過多種措施并舉,不斷改善養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