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坤 吳仕文 楊明華
(1.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新平 653400;2.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新平 653400)
黃牛肺炎型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以病畜有時便秘,有時下痢,若下痢開始糞便呈乳糜粥狀,后變為液狀,具有惡臭,并混有血液。病期較長的一般可到三天至一周左右。而黃牛肝片吸蟲病則是由肝片吸蟲寄生于牛肝臟及膽管中引起的疾病,是黃牛重要的寄生蟲病之一,能引起肝臟實質性炎、膽管炎和肝硬化等病變,病畜消化不良,食欲減少,逐漸消瘦、被毛粗亂,反芻不正常,行動緩慢,生長發育受阻,在水冷草枯的冬、春季節,若不注意補飼,極易導致死亡,若并發其他疫病,死亡率極高。近兩年來,筆者與其他同仁診治了幾起黃牛肺炎型巴氏桿菌與肝片吸蟲混合感染的病例,現將診治防控情況介紹如下:
2019年4月22日,接到平甸鄉他拉社區羊奶格小組方朝亮報告,他家飼養的69頭黃牛,近幾天內先后有13頭牛發病,村獸醫已作了診治,但療效甚微,待筆者與其他同仁趕到后,作了全面的觀察,其余的牛只精神、食欲、體溫正常,而病牛則體溫升高,消瘦,被毛粗亂,枯干易斷、易脫落;精神沉郁,少食或廢絕,善臥,氣喘,呼吸困難,有痛苦干咳,有的流泡沫樣鼻汁,有的呈膿性;貧血,黏膜蒼白,胸部叩診有痛覺,有實音區;聽診有支氣管呼吸音及水泡性雜音,有時可聽到胸膜摩察音。有的病牛便秘,有的病牛下痢,糞便有呈乳糜粥狀,也有液狀,具有惡臭,并混有血液。經過對一頭即將死亡的牛只進行剖檢,檢查發現有胸膜炎,胸腔中有大量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液。肺臟和胸骨有小出血點并有一層纖維薄膜。整個肺有不同肝變期的變化,小葉間淋巴管增大變寬,肺切面呈大理石狀。肺泡里有大量的紅細胞,使肺病變區呈彌漫性出血景象。心包與胸膜粘連,內含有干酪樣壞死物。胃腸道急性卡他性炎;肝臟腫大充血,膽囊充盈,管壁增厚并纖維化、鈣化,肝臟表面凹凸不平且散布大小不一的黃白色結節,被膜下可見蟲體移行的蟲道,沿著肝道、膽管切開,可見有污濁稠厚的棕褐色液體以及大量棕褐色扁平柳葉狀的蟲體。于是我們對未出現病狀的56頭牛只及時用多殺性巴氏桿菌疫苗緊急防疫注射,第三天后又用硝氯酚片給予連續兩天的驅蟲。對其它12頭病牛先使用大劑量的磺胺類藥物和青霉素交替注射,同時灌服麻杏石甘散,除2頭病牛因過度衰弱死亡外,其余的10頭在接下來的兩三天內癥狀逐漸有所減輕,于是我們又用硝氯酚片給予連續兩天的驅蟲,待第5天,病牛基本痊愈,幾周后,經幾次詢問,所有牛只均安康。2019年1月7日,接到玉白頂林場趙場長報告,他們的牛場在近幾天內有17頭牛只發病,已死亡3頭,待我們趕到后,通過認真檢查和剖檢,病牛的臨床癥狀、剖檢情況與方朝亮的基本一致。于是我們用同樣的方法給予防治后,14頭病牛得已治愈,其它牛只得已防控。2019年3月3日,接到桂山街道辦事處太平社區馬命小組李正興報告,他前些天從外縣購回的35頭用來育肥的黃牛有24頭發病,我們仔細作了觀察,并作了剖檢,患牛的臨床癥狀與剖檢結果與上述的兩起病例一樣,采取了同樣的防治方法,病情得已控制[1]。
(1)當確診為黃牛肺炎型巴氏桿菌病與肝片吸蟲混合感染,先用大劑量注射磺胺類、青霉素交替注射,同時灌服麻杏石甘散,兩三天后待癥狀減輕后再給予驅蟲,對體狀稍好的牛只療效好,對機體衰弱的牛只則療效較差。
(2)當確診為黃牛肺炎型巴氏桿菌病與肝片吸蟲混合感染時,對未曾出現癥狀的牛只先用多殺性巴氏桿菌疫苗緊急防疫注射,待兩三天后再給予驅蟲。
(3)定期打掃衛生,圈舍全面消毒,同時有計劃地定期驅蟲、防疫注射,這對于預防牛的發病尤為重要。每年春季和秋季各進行1次驅蟲和防疫注射。加強糞便管理,糞便集中處理,防止污染牧草及飲水。牛的糞便是蟲卵擴散的重要媒介,尤其是驅蟲后牛的糞便中含有大量蟲卵,可采用堆肥發酵法殺死蟲卵等病原微生物。加強牛群放牧點管理,使用硫酸銅、石灰等藥物對放牧場地進行滅螺,也可散養雞鴨于放牧點消滅椎實螺。盡可能選擇高燥地區放牧,放牧時避免牛飲用有螺類滋生污染過的水,盡量飲用自來水或井水。水洼旁邊的牧草采割后,應曬干儲藏半年以后再飼喂,可有效防止感染肝片吸蟲。
(1)黃牛巴氏桿菌病作為一種傳染病,只有未注射疫苗的牛只才易感染此病,因此,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防疫體系,并認真組織實施,才能減少此病的發生和蔓延,降低養殖戶的養殖成本,從而提高養成殖效益;而牛肝片吸蟲病只要每年定期春秋給予驅蟲,防范效果較好。
(2)黃牛肺炎型巴氏桿菌病與肝片吸蟲混合感往往易造成診斷成單一性疾病,在診斷過程中,應作詳細觀察、量體溫、作剖檢,強化確診。
(3)此病一旦出現,對體質稍好的牛只有療效,而對體況衰弱的病牛難以收到滿意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