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五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朝陽鎮畜牧獸醫站,四川資陽 641300)
本文主要通過2019年2月,本地某羊養殖場發生大量羊只死亡的情況,以及針對病羊的診治進行探討。病羊主要病癥有體溫上升與大葉性肺炎,真胃、小腸出血嚴重和發病時死亡快。經過尸體剖檢、病原的分離鑒定與治療,診斷是支原體性肺炎與魏氏梭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和羊腸毒血癥并發病?,F報告如下:
2019年2月28日中午當地某羊養殖場新進的山羊突然發病,病癥有臥地、沉郁,無食欲、呼吸急促、可視黏膜潮紅、咳嗽、體溫上升至40℃以上,胸部觸診按壓疼痛,心跳頻率120次/min以上,發病羊在第二天早上死亡。死狀為腹部異常臌脹、口鼻流紅色泡沫樣鼻液、頭頸伸直。當天又連續死兩只,有蔓延的趨勢。3周歲以下的羊病情較嚴重,和病死羊一樣體溫升高,羊場馬上對健康羊接種三防四聯苗,并把病死羊送至本實驗室解剖檢驗。
剖開腹腔聞有腐臭味、有積液;肝、脾出血腫大且質脆,真胃及小腸出血嚴重,腎臟質地軟,類似腦髓狀。肺臟出血嚴重、堅硬、沒有彈性;心包有纖維性滲出液等病狀[4]。
選取肝、肺、腎等病變的組織用觸片、染色鏡檢,檢查有革蘭陽性、兩端鈍圓的粗大桿菌,記為1號細菌;另外顯示球狀、桿狀、瑞氏染色顯示淡紫色的微小細菌,記為2號細菌。然后進行分離培養,將病料接種在綿羊血瓊脂及加了10%血清的BHI瓊脂,在37℃的環境下厭氧培養24h后,血平板上長出細菌形態大小與1號細菌基本一致。72h后,在BHI瓊脂上長出細菌形態大小與2號細菌基本一致[4]。
把1號細菌放入牛乳培養試管,試驗發現其能發酵并產酸產氣;發酵麥芽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可以消化酪蛋白,水解明膠,且卵磷脂酶、酯酶、吲哚試驗呈陰性。2號細菌可以分解甘露醇和葡萄糖,也可以消化酪蛋白、液化明膠,且分解尿素、水解精氨酸、磷酸酯酶試驗呈陰性。依據培養特性、細菌的形態和生化實驗結果,判斷1號細菌是魏氏梭菌,2號細菌是支原體。最后經過藥物敏感試驗和動物試驗,把死亡小白鼠的肝臟組織實施細菌分離培養,觸片鏡檢,都分別檢驗出魏氏梭菌及支原體。
依據病羊的臨床表現、病理解剖檢驗特征以及對病原菌分離和鑒定,診斷引起羊發病致死的疾病是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并發羊腸毒血癥,治療這類疾病可以選擇用阿米卡星和環丙沙星治療[2]。針對病情較輕,體溫不高于39.5℃的,有點精神和食欲的病羊,根據體重用藥選擇阿米卡星和酚磺乙胺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3d/療程。病情比較重,精神和食欲都不太好且體溫超過39.5攝氏度的病羊,選擇同上用藥之外,同時還要選擇補液治療的方法:肌苷、維生素B6、維生素C均是1.5~2g,5%葡萄糖生理鹽水200~300 ml、0.5%鹽酸環丙沙星注射液100ml、10%葡萄糖酸鈣20ml;采取靜脈滴注,每天1次,3d/療程[2]。1療程結束后,病情較輕的羊能痊愈,病情較重的羊有明顯療效,精神和食欲與正常水平相差無幾,然后再給予1個療程的阿米卡星和酚磺乙胺治療痊愈。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飼養山羊的地區較為多見的疾病,根據病程和臨床癥狀,可以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而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并發羊腸毒血癥在臨床上常見特點為急性死亡,病羊早期的臨床癥狀以呼吸系統為主,表現出無食欲外沒有其他明顯的消化道癥狀,是比較難及時診斷的疾病[3-4]。在動物死亡后進行剖檢才會被發現真胃、小腸出血嚴重,所以臨床判斷時容易忽視掉腸毒血癥。羊傳染性胸膜肺炎與羊腸毒血癥在高發季節可以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染,特別是陰雨連綿,冷熱交替的初春和冬季為高發季節。羊腸毒血癥的魏氏梭菌是致病菌,且分布廣泛,主要以消化道傳染為主,初春和秋末是高發季節,本文的羊養殖場發病時間剛好是進入初春季節,處于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和羊腸毒血癥的高發季節,天氣變換、動物抵抗力降低,都會比較容易引發此病[2]。
經過本文探討羊傳染性胸膜肺炎與腸毒血癥在早期,及時給病羊進行藥物治療和控制病情,病情嚴重的可以結合靜脈輸液治療,療效顯著。除此羊場定期接種疫苗,保持羊舍通風、干燥,加強羊只運動,提高抵抗力,加強環境消毒和飼養管理等才是防范這類疾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