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杰
(如皋市白蒲鎮畜牧獸醫站,江蘇如皋 226512)
溶血性大腸埃希菌是引發水腫病的原因。這種病菌會產生F18菌毛和Vero細胞毒素2e。F18菌毛有2個抗原變異型,F18ab和F18ac。F18ab是水腫病菌株的典型菌株,F18ac則與產腸毒素大腸埃希菌有相連的關系。
豬主要是由受到污染的環境或母豬而受到感染。在豬群中排出大量的致病性大腸埃希菌是加速傳播這種病的原因,有些導致豬水腫病爆發的大腸埃希菌菌株也存在攜帶腸毒素基因的可能,不僅會引起豬的水腫,還有可能引起腹瀉。[1]
豬水腫病的臨床表現為;一開始看起來沒有患病的征兆,接著會演變為突然的死亡,再者CNS發生病變比如:共濟失調、癱瘓、喜躺臥等情況。豬水腫病發生在小豬斷奶后1~2周后,常常發生在豬群中最健康的豬。哺乳的小豬及大豬都不會輕易染上這種疾病,發病率控制在30~40%。而一旦感染這種疾病的豬,則極有可能會失去生命,一般常見的癥狀比如眼睛附近的水腫、呼吸困難、不進食等。
豬水腫病是一種常常在斷奶后的小豬中發生的急性腸毒血癥,多是由于致病性大腸菌引起,這種病的犯病率雖然不是很高,但是病死率高達90%以上。大腸桿菌集中存在染上這種疾病的小豬仔和攜帶病毒的母豬身上,當腸道的環境適合其生長繁殖時,大腸桿菌就會迅速繁殖發展,并伴隨著糞便排泄出體外,然后影響周圍的環境、污染周遭的水源、食物,影響更多的豬受到感染。這種病對于抵抗能力弱的小豬仔影響更為嚴重,破壞性極大。另外,豬水腫病的傳播范圍常常在固定的區域里,不會大范圍的爆發。
豬水腫病是一種脈管系統疾病,看到的病變特征主要有皮下水腫、胃黏膜下層的水腫,尤其是有腺體的賁門部。水腫液一般呈現膠狀,并且有可能向結腸系膜滲透。水腫可能會出現出血的狀況,腹膜腔中可能會出現纖維素,胸膜以及腹膜腔理會有出現漿液的現象[2]。透過光鏡檢查,可以看到惡化的血管影響動脈和小動脈,而且中膜的胃平滑肌細胞會有可能壞死。腦干中會有點狀腦軟化病變出現的狀況,這種病變會導致水腫和局部出血。
最容易出現死亡的病例多出現在健康的、生長良好的、剛剛斷奶的小豬,診斷的特征多為眼周水腫及胃和結腸系膜廣泛水腫。如果出現喉頭水腫的情況,則有可能會出現尖叫的癥狀。另外,病豬的提問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并且四肢會出現沒有力氣的現象。對病原菌檢查的過程大致過程是拿出病豬的小腸或胃內殘存的物質,對其劃線然后分別接種在普通瓊脂平板、血瓊脂平板等,保持在37℃的溫度,對其進行一天的觀察。觀察結果:普通瓊脂平板上會出現灰色菌落。另外,在發病高峰期,根據豬的體態特征,容易發現是否患病的狀況,而一旦處于特殊年齡段且僅有少數豬有個別患病特征,則會難以發現。鑒定及分離培養大腸埃希菌可以用來作為豬水腫病的檢測。盡管在有些案例中,用小腸和結腸內容物,能分離出大量的溶血性大腸埃希菌,但有一些案例,豬在死亡后,細菌從腸道消失,很難分離出溶血性大腸埃希菌。根據有關研究表明,分離的溶血性大腸埃希菌是一種水腫病菌株,可以用PCR擴增F18鞭毛和Stx2e基因,分離菌株的血清型分型,能夠用來查找豬場存留的特異性病菌。但是F18鞭毛基因并不容易表達在體外,因此有可能常規培養時,并不能被檢測出。
豬水腫病的發生比較突然,因此在發生之后在進行治療,往往都是亡羊補牢。采用飲水口服藥物的方式,可以用來保護沒有被感染的豬。在病豬身上分離培養菌落應該充分考慮它們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假如之前選擇的藥物效果不太好,應該考慮變化藥物。現階段一些研究方法比較有效,但是還沒有解決豬水腫病比較經濟合理的方法。這種病破壞性大,容易造成巨大的破壞,不利于經濟的穩定發展。盡管控制方法比較難,但仍應該積極采取方法控制疾病的發生。控制的方法有飼養豬高纖維、低蛋白的飼料,減少對仔豬的斷奶量,接種針對全身系統的Stx2e類毒素,口服接種F18+非致病性大腸埃希菌疫苗,抗毒素的被動免疫,口服抗F18抗體被動口服免疫。
為了預防這種病的發生,要加強豬群的飼養管理,及時打掃豬舍及周邊環境,保持干凈的環境,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預防病原的發生。及時隔離受感染的母豬,加強安全保護措施。豬水腫病的發生與豬的抵抗能力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需要加強對豬的抵抗能力,盡量減少豬的應激,不要隨意對仔豬斷乳,隨意變化豬的喂養飼料,豬舍衛生要及時進行打掃。另外,豬的飼料中不能包含過多的蛋白質,小豬斷乳后不能喂得過飽。在流行豬水腫病的地區,加強對仔豬的保護,對每個仔豬接種疫苗。
近年來,養豬業不斷地發展,科學養殖顯得尤為重要。不僅需要合理選擇適合養殖的飼料、挑選適宜的環境等,還需要積極防治疾病的突發,豬水腫病作為一種突發性且死亡率極高的疾病,應該更加積極預防控制,保持干燥的環境,給予充分的水,不要隨意對豬仔斷乳,定期準時接種疫苗等措施的運用,幫助養豬業的更好的發展,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收入,推動養殖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