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緒國
(重慶市大足區農業農村委員會,重慶 400900)
豬呼吸道綜合征的常見引發病原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兩種類型,主要為:豬流感病毒(SIV)、豬呼吸道冠狀病毒(PRLV)、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狂犬病毒(PRV)等、肺炎支原體(MH)等,這些病原不僅僅會引發豬呼吸道綜合征,同時還會導致豬體免疫力進一步降低,從而引發豬瘟、蛔蟲病等一系列的癥狀。若是養殖場環境變化過大或者氣候條件變化過大,也有可能導致豬患上豬呼吸道綜合征。另外,養殖人員的不合理操作以及免疫工作不到位,也是該類病癥發作的重要成因,而豬場一旦有豬患上豬呼吸道綜合征,就有可能對其經濟效益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系統的對豬呼吸道綜合征防治方法進行梳理。
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病率在35%左右,根據各地氣候條件以及養殖方法的不同有所差異,患上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病豬,死亡率根據豬齡變化而變化,通常來說,豬齡越小的豬,其死亡率越高。在患上豬呼吸道綜合征后,病豬主要表現為精神不振、不進食或進食減少,并伴隨有嚴重的呼吸困難、氣喘、咳嗽等癥狀,若環境較差,病豬有可能患上其他病癥,突然死亡的案例也時有發生[1]。
解剖試驗表明,患上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病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炎,尤其是豬齡不過10周的豬,其肺部存在“彌漫性肺炎”,存在間織增生的問題,且病豬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的腫大,少數還存在多發性漿膜炎,肺部存在不同嚴重程度的混合感染,豬齡在3周以下的豬仔,其心臟、肺臟、肝臟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或者炎癥病變。
國內針對豬呼吸道綜合征有著大量相關研究,并有著一套較為完善的免疫方法。采用冰凍蜂膠、乙醇(75%),以1:5的比例混合,在20℃條件下溶解,并經過2d過濾制成佐劑。取已經滅活的病毒液以及上述佐劑,按照2:1的比例混合,同時加入三氯甲烷(0.3%),制備完成之后靜止30min分裝。該免疫方法曾經過實踐,選擇豬齡小于1周的仔豬以及懷孕60d左右的母豬接種,仔豬接種2ml,母豬接種6ml,經過28d觀察后,仔豬、母豬未出現異常現象,且母豬分娩正常,無死胎問題[2]。小規模驗證、大規模免疫試驗均未出現異常,免疫效果良好。
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病成因非常復雜,所以豬呼吸道綜合征不僅僅要接種,同時還要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具體方法為:(1)盡可能堅持自主繁育、自主養殖的原則,避免因外購導致有隱性感染癥狀的豬進入到豬場,若不可避免需要從外部引進,應該將新引進的豬,在豬場外部隔離90d,經過檢疫之后才可讓其進豬場;(2)繁育需要嚴格秉承“全進全出”的飼養方法,做到同一個豬舍的全部轉移,同時避免混合養殖日齡差距較大的豬,豬群在轉出后、轉入前,均要對豬舍進行全方位的消毒;(3)需要合理的調整飼養密度,為豬群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4)盡量減少豬群轉出、轉入或者混群的次數;(5)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適當通風,保證豬舍內有新鮮空氣流動,同時需要嚴格注意氣溫的變化,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保溫、防暑措施;(6)豬呼吸道綜合征重點在于“綜合防控”,一旦發現豬呼吸道綜合征,應該在早期就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避免豬呼吸道綜合征不斷發展。
近年來,“抗菌肽”在豬呼吸道綜合征的治療中得到了有效應用,抗菌肽本身就是豬體抵抗外部病原的構成部分,它既能夠實現對外部病原生物的抵御,同時還能夠加速傷口的愈合。抗菌肽對于豬體本身不會造成危害,在10min內就可被豬體吸收,在30min內開始發揮作用,并且抗菌肽的抗菌譜較廣,涵蓋支原體、原蟲、G-菌、G+菌等。另外,抗菌肽本身沒有任何毒副作用,結合豬場的有效管理方法,能夠合理的控制豬呼吸道綜合征。抗菌肽的使用方法也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在豬基礎的日糧中增加0.4%的抗菌肽以及青鏈霉素即可,試驗證明,使用抗菌肽治療豬呼吸道綜合征,治愈率高達88%,且無相關不良反應。另外,氟苯尼考、支原凈、林可霉素等藥物的配合使用也可取得良好效果,可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選用。
綜上所述,豬呼吸道綜合征危害大、成因復雜,對豬呼吸道綜合征的有效防治,需要從管理、用藥、免疫三個方面入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該構建起豬場PRDC控制計劃,盡量控制引發豬呼吸道綜合征的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