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燕
(青海省大通種牛場,青海大通 810102)
由于大通牦牛生長在高寒、缺氧、環境惡劣的地區,因此其母體的繁殖率較低,生長速度緩慢,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為了促進大通牦牛犢牛在初生期、哺乳期、斷奶期、適草期快速的生長,養殖人員要加強對牦牛犢牛的飼養管理工作,提升大通牦牛犢牛的成活率,保證其健康發育和生長。
牦牛犢牛出生的6d左右我們將其稱為初生期,在初生期犢牛護理過程中養殖人員要增強犢牛身體免疫力,增強犢牛身體的各項機能,全面培養犢牛的機體防御能力,防止犢牛在初生期出現腹瀉、感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肺炎等疾病。首先,養殖人員要徹底的清除出生犢牛口中和鼻中的黏液,并且在清除過程中要有效保護犢牛的口和鼻,防止清除設備給犢牛的肺部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出現創傷性肺炎等等。如果養殖人員在清除黏液的過程中發現犢牛已經將黏液吸入到了身體內,這時養殖人員要及時拍打犢牛的胸部,直到犢牛吐出黏液。其次,在犢牛出生后,養殖人員要仔細測量它的胸圍、身高、體重等并且做好記錄工作,給犢牛佩戴相應的檔案管理耳標。在對犢牛進行測量的過程中,養殖人員要認真測定犢牛的體溫、脈搏、呼吸狀況,仔細檢查犢牛的蹄部、口腔和肛門處,防止出現疾病。最后,在犢牛出生后養殖人員要及時給犢牛吃上牛初乳,因為其中包含著大量的抗體,有利于促進犢牛的健康成長,提升犢牛的抗病能力。為了有效解決母牛不認識自己的犢牛、丟棄犢牛的問題,養殖人員可以使用栓系管理的辦法,制定科學合理的母牛保護措施,讓犢牛吸母牛的乳頭,這樣可以加快犢牛吃上母乳的速度。
母牛在生產后的牛初乳中包含著較高含量的干物質,其中包含礦物質、免疫球蛋白、維生素等等養殖人員需要引導犢牛吸食母牛的牛初乳,并且使用科學的全哺乳方法[1]。防止出現不到斷奶的年齡斷奶、人工掠奪擠奶等情況,保證犢牛采食的時間和數量的合理性,滿足犢牛生長發育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養殖人員要重點預防母牛乳房炎的發生。
養殖人員保證牦牛犢牛斷奶的及時性有利于提升犢牛的聯產率和出欄率,大幅度降低犢牛養殖的成本支出,降低養殖人員的勞動量,促進犢牛的快速生長和良好發育。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要保證牛乳哺喂量的合理性,當犢牛生長和發育到規定的時間后可以讓犢牛啃食一些鮮嫩的青草。在犢牛的育齡為半年后,養殖人員可以開展犢牛斷奶工作,并且在斷奶的期間給犢牛飼喂開胃的青干飼料、給犢牛補充蛋白質。同時要給犢牛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在日常的養殖中仔細觀察犢牛的生長情況,防止犢牛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眼結膜炎等癥狀。
在犢牛疾病的防控過程中,養殖人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控措施,防止犢牛在生長中由于外來因素出現相關的疫病。
為了有效預防犢牛發生疾病,養殖人員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做好犢牛疫病的防治工作。在制定犢牛疫病防治措施前,養殖人員要重點防疫一些地方性的傳染病、經常發生的疫病、季節性的傳染病等等,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疫病發生給犢牛身體帶來的傷害。養殖人員也可以給斷奶后的犢牛注射適量的口蹄疫疫苗。其次,要定期開展牛舍消毒工作[2]。養殖人員要定期消毒牛舍,保證消毒液使用數量的合理性,防止出現消毒液殘留給犢牛身體帶來不利影響的情況。在犢牛不同的生長時期要使用不同的消毒液,這樣有利于降低犢牛的抗藥性。在發現犢牛發生疾病后,要將病犢牛與正常、健康的犢牛隔離開來,同時徹底的、全面的牛舍消毒,保持消毒液的消毒功能達到一個最佳的狀態,有效提升消毒的效果。再次,養殖人員要定期開展牛舍的驅蟲工作。合理的開展牛舍驅蟲工作有利于降低犢牛疾病的發生概率。養殖人員在進行驅蟲工作過程中要仔細觀察蠅蟲的產卵情況,選擇與牛舍條件相適應的、不會給犢牛的身體帶來傷害的驅蟲藥物,進而最大程度降低驅蟲給犢牛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后,要保證驅蟲的次數在合理范圍內。一般情況下養殖人員需要對成熟的犢牛進行4次驅蟲,為了避免犢牛誤食情況的發生,養殖人員要嚴格管理犢牛的飲食。
為了有效診斷犢牛的疾病,養殖人員要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其中以犢牛實際生長情況為基礎進行全面仔細的檢查是最簡單的方式[3]。在養殖場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養殖人員可以購進專業的診斷設備,積極引進先進的疾病診療技術,準確檢測威脅犢牛生長的微生物或者細菌,以實際檢測情況為基礎制定科學的解決措施,從根本上降低犢牛出現疾病的幾率。
為了提高大通牦牛犢牛的存活率養殖人員要做好犢牛初生期、哺乳期、適草期的管理和護理工作,提高犢牛飼養管理質量和水平,加強疫病防治工作,為犢牛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