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的發展對提高我國區域經濟水平以及個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保育豬養殖是當前養殖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地區也已經普及了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大大提高了保育豬的養殖規模,提升了養殖戶的收入水平。但是部分農村地區的養殖戶因文化水平不高,對科學的保育豬養殖技術了解不深,飼養質量也不高,影響養殖戶經濟效益的獲得。基于此,本文從保育豬的飼養管理、豬群管理以及免疫管理三個方面出發對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技術要點進行分析。
1.確保飼料質量。飼料是提高保育豬生長質量的物質基礎,如果保育豬在采食過程中誤食了被污染或者變質的飼料就有可能造成豬的生理機能紊亂,繼而免疫力下降,出現中毒反應,未成年的仔豬還會因為采食發霉變質的飼料而發病甚至是死亡。一些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出于對養殖成本的考慮而購買一些不符合標準的飼料,或者是飼料在儲存過程中因儲存不當導致發生霉變,而又將其飼喂保育豬。因此,養殖戶必須要嚴把飼料質量關,保證飼料的采購正規,儲存得當,投喂之前也要進行二次檢查,確保飼料質量。
2.加強營養管理。保育豬的飼養除了保證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需要以外,還需要加強營養管理,在其飼料中添加營養物質可以保證保育豬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再者,由于保育豬日齡的不同,其消化能力也不同,加強營養管理能夠有效提高飼料轉化率,為保育豬的生長發育提供保障。
3.保證飲水。飲水能夠促進保育豬對飼料中營養成分的吸收,使其生長質量得到大大提高,因此還需要保證保育豬的飲水。一是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為豬群提供溫水,尤其是仔豬或者剛進入豬群的保育豬,溫水能夠促進其消化能力的提升。二是要保證豬群的飲水量,應保證其飲水充足,也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的維生素以及抗生素,以提高豬群的抵抗力,防止疫病的發生。
1.營造良好養殖環境。保育豬是舍內飼養,空間有限,而豬舍作為其主要的生活場所,有必要為其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1)對保育舍進行全面的清潔,可以通過高壓沖洗、消毒等措施處理保育舍。2)對舍內的相關設施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比如飲水器,主要就是檢查其是否存在漏水或者損壞的情況,還要檢查舍內的線路是否有損壞等情況。3)保證舍內的溫度濕度保持恒定。養殖人員要定時進行測量并及時的進行調整。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能夠為保育豬的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確保保育豬的生長發育質量。
2.豬的分群及管教。保育豬的分群需要參考“大小體重相近、原窩同圈”的原則,比如一些個體較弱的保育豬應該單獨進行分群,保證保育豬的情緒穩定,而且也能夠避免豬群出現互相撕咬的情況。分群后,養殖戶還需要對豬群做好調教工作,包括定點大小便、定點飲食飲水等。
1.制定科學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免疫接種是當前養殖業防控疫病常用的措施,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當前,隨著保育豬養殖規模的擴大、養殖密度的增加以及養殖類型的增多使得疫病的種類也逐漸增多,甚至存在交叉感染的情況,嚴重影響著保育豬的生長質量。因此,需要根據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做好免疫接種工作,這就需要養殖戶聯合基層防疫站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根據季節和地區疫病發病規律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免疫接種工作。與此同時,還需要有針對性的對待分娩的母豬以及仔豬進行免疫接種,比如仔豬需要做好豬瘟、豬傳染性腹瀉等疾病的疫苗接種工作。
2.做好藥物保健工作,增強豬群抗病能力。在當前的保育豬養殖過程中,豬瘟是一種影響范圍較廣的疫病類型,一旦暴發就可能會給養豬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養殖戶可以通過藥物保健工作來增強豬群的抗病能力,比如可以向豬投喂一定量中成藥制劑,在飼料中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預防措施促進保育豬健康生長。
綜上所述,在規模化保育豬的養殖過程中,采用科學的養殖技術能夠大大提高保育豬的生長質量,主要就是通過加強保育豬的飼養管理、營養管理以及免疫管理等幾種方式來確保保育豬的生長發育,促進養殖業的進步發展。